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在海外 ▏我在中餐馆的日子


歌曲:Against All Odds

奇怪的是,只要人到了餐馆, 吃完那碗炒饭,人又是精精神神地站在收银台前等着新一轮的客人上门了。

近日比较喜欢怀旧,正好读到平叔闲谭里刊载的成都人打餐馆的文章,也就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回忆和经历。

到美国学校报名后第一件事,就是熟悉环境, 宿舍、餐厅、图书馆,等等。最重要的,是镇上的中餐馆,一共两家。一家在main street (美国几乎每个城镇都有一条街叫main street,缅街,这个好像是香港人的译法,直译是主街);一家在镇外,因为当时还没有买车,也就选择了可以走路到的缅街这一家。

直接上门问是否有用工需求,运气还算不错,至少当时中餐馆老板娘没有这个打算(总比位置被占领了好吧)。

留下联系方式后继续自己的生活,后来接到老板娘电话的时候真的是在面临选择。暑期没找到工作前,人还是比较闲,暑期的课程也不重。于是下午就到足球场上跟一帮老美踢球,开始没有发现其实学校足球队(英式足球, 不是美式)的教练也在, 踢了几场后被人叫说下周几几点再来才发现,原来教练也在选人。

第二轮选拔都过了以后,接到了老板娘的电话叫周六去上班。这还不是特别犹豫,毕竟足球队不能给我饭吃(虽然可能有奖学金)。

特别犹豫的是我的一位老师找到我,说是我的导师推荐因为我的数学比较好,要我跟她一起做一个课题,半年后去参加学术讨论,可以署名。

真的很犹豫,因为非常了解这对以后找工作意味着什么。思虑良久,还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于是开始了我的打餐馆生涯。

餐馆不大,只有十张台,其中一张大台几乎不怎么上客的。打工时间每天下午四点开始,到九点关门收拾,吃完饭差不多十点能回到家。

周末是全天,晚上十点关门。工资一小时两块,小费归己(如果餐馆生意很好的话,老板一般是不会给工资的)。包一顿饭(全天就是两顿)。

老板两口子都是咸阳人,充满着西北汉子的淳朴,很和善的(也确实帮了我很多)。

老板原来是咸阳某工厂的调度,时常跟我回忆端着凳子在厂门口查考勤的时光, 我们也会一起聊起去田边烤麦子的那种简单的欢笑(虽然我跟老板是两代人,不过那几十年好像都是一样的娱乐和欢乐)。

老板的父亲原来是国民党某大员的厨子(具体谁我没问)。解放时带着老婆孩子(襁褓中的老板)准备离开,老人家叮嘱自己的老婆一定待在原地等, 他去找船,结果老太太被枪炮声吓跑了。于是开始了两岸分居。一直到80年代才联系上。于是接了老板两口子来美国。

老爷子的厨师技艺应该是大师级的。据老板回忆, 老爷子到了台湾后,大员后来没落,没有了收入, 就是靠着这帮下人出外打工养活的。

直到大员离世,老爷子去了“台湾驻纽约文化处”应聘,考题是包包子,老爷子包好以后当场被录用。因为他把所有的原料用完,而且包出来的包子每个大小完全一致(我每次想到这就会想到当初大学老师讲的所谓工艺,虽然老师举例是缠毛线团)。

扯远了。打工的日子是很简单的,虽然老板说只包一顿饭,不过我基本都是在三点半左右到,给自己盛一碗中午剩的炒饭,泡点酸辣汤就算是午饭了(因此我现在都喜欢喝酸辣汤)。然后就是擦桌子、扫地,看看所有的餐具是不是用餐巾纸包好等,检查完就开门准备迎客。

不过一般客人最早都会在五点半左右才来,所以也经常帮老板做一些杂务,比如切菜、切肉、包混沌、包春卷、剥鸡(剥掉鸡皮,按照关节分离鸡爪,鸡腿, 然后把红肉白肉分开,剩一个完整的骨架)等。

平日生意一般,大概四五桌左右,一般也就一轮。周末会有八九桌,一到两轮。一般客人点的菜都比较雷同,就是春卷,甜酸鸡(左宗棠鸡),或者西蓝花炒牛肉,木须肉丝等。

唯一要注意的其实只是一个顺序,不能让后来的人先吃上(据老板说早期的纽约中餐馆服务生之间会因为这个动刀子,因为先来的后吃上那当然小费就很少)。

小费一般是一人一块钱(不是大城市的一般15%),一周下来也能有个七八十的,算是能解决我的住宿问题了(从学校宿舍,合租到独居,我一个月房租后来稳定在300左右)。

大半年后小镇上来了福建人, 于是那时候很风靡的自助餐开始了,6—8块可以吃到饱,虽然味道很难吃,不过老外很多就是吃个炒饭炒面啥的。我们餐馆生意差了很多,于是老板开始了外送业务,我负责接单下单打包和开车送餐,跑一趟老板会给我两块钱(所以我也做过外卖小哥,哈哈)。

这时候我英文单词匮乏的弊端就出来了,也闹了一些笑话,比如女孩子(学校的学生)打来我开始不知道怎么称呼,就叫miss(于是听见电话那端一阵, wow, 他叫我miss)。还有一次没分清gate和door,结果一个餐送了三次近两个小时。

不过收入也在明显增加,一周好的时候能到120左右(后来到纽约跟朋友聊起才知道这原来是属于低保)。

选六门主课、打两份工的日子还是很辛苦的。尤其有两学期我的主课都是在早上八点开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每到学期末的时候,每天下午到三点多都是扶着墙壁起来的(实实在在的回忆,人累到虚脱)。

不过我到现在都觉得奇怪的是,只要人到了餐馆, 吃完那碗炒饭,人又是精精神神地站在收银台前等着新一轮的客人上门了。

快两年的餐馆生活,充满了回忆,快乐的回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人中餐馆老板娘怒怼差评走红:“点盐酥鸡抱怨里面有盐?”
日本打工记 | 顾晓阳
美国开餐馆需要什么证件?怎么让餐馆高效经营?
黑人男子大闹中餐馆打伤多人 称炒饭中有老鼠
新开的餐馆用了两招,客户源源不断,客户分级,实现客户分层盈利
征服世界的十二个中餐代表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