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兵 ▏我所知道的木综厂(之二)

木综厂,我们永久的记忆……

我所知道的木综厂(之二)

作者 老兵

岁月如梭,时光如箭。

一晃几十年过去,当初的小伙子、大姑娘陆续步入了老年退休行列,当你看到我的文章,是否也会引起这些难忘的回忆?沉浸在满满的幸福之中……

在我上篇写的《我所知道的木综厂》,经《平叔闲潭》编发后,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对大家的鼓励再次表示感谢!

同时对读者指出的失误及遗漏,表示虚心更正、补充。

一、 厂名

木综厂是由1950年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管的国民党空军层板厂与一九五二年苏联专家波罗文根和川西伐木公司会同四川建筑工程局,经多次勘测、设计建成的成都制材厂合并而成,取名“四川省成都木材综合工厂”。

二、 烧碱车间

那天看平叔写的《厨房头的那罐猪油》,忽然想起我厂在七十年代,还建了一座烧碱车间,今天写上几句:那个时候随着浆粕车间产量的增加,所需的化工原料烧碱就得增加,这也是国家的计划供应产品,要到宜宾“天源”化工厂排队购买,已经跟不上生产所需。为此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我厂在浆粕与胶合之间的空地上建起了烧碱车间,生产的烧碱直接供浆粕车间用。
该车间的原料是工业用盐,加水成盐水溶液,放入电解槽(池)经电解,生成氯气、氢气、钠元素等,再将氢气与钠元素结合,生成氢氧化钠,即烧碱。氯气与机修车床的废铁屑铁铇花儿反应,生成三氯化铁,即漂白粉(净水剂)。

这些化工用品都极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人闻到泄漏的氯气会中毒昏迷,必须用熬好的猪油液体灌醒哦!所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个车间的工人每月都有猪油、白糖保健哈。
这个车间产生的废气,随风经常侵害附近农田的植物,只要被废气打过,绿油油的蔬菜等瞬间:枯萎焦黄!再加上木综厂处于成都市上风,因环保问题不过关,存在七年就关闭了。

三、 广播站
‌在我记事的六十年代初,我厂就有有线广播,负责设备及线路维护的是志愿军退伍军人周蜀川师傅。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工厂开大会,将他的“电子管”扩音器抱去安起。厂内家属区各方向的电杆、屋顶、大树都架有高音喇叭。早中晚三次播音。在我小时候印象中的第一个播音员施雅贤,“文革”中,广播开启,传来她的高昂普通话声音:“成都木材综合      工厂,毛泽东思想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大塑特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这个声音至今在脑海抹不去。武斗期间每晚八点,高音喇叭,都要放一首男高音独唱毛泽东诗词“井冈山”,当唱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时,各种枪声响成一片。吓得小娃儿不敢出门。
那阵文娱生活枯竭,全厂职工家属都喜欢听广播的内容,同时广播还承载着起床、睡觉的信号。

其次李成蓉、张雯、李永莲、陈蕾、曾琳、王冬梅、贺光华、杜红等都播过音。李永莲有次自嘲:“我是全厂的‘打更匠’”。还有次王冬梅早晨看错时间,提前一小时开机,闹了一小笑话。九十年代中后期,附近有人反应广播声干扰了休息等,加上广播发挥的作用减弱而撒除。

四、 有线电视闭路系统
‌电视机刚面市那阵,由于无线信号不好,不管黑白、彩色都自带一根或两根“毛根儿”天线,每天开机光调整天线都费时不少,雪花儿满屏“嘛嘛咋咋”,加一个室外天线稍好一点。进入九十年代有线闭路天线系统开始流行,应广大职工要求,筹资,厂工会牵头,宣传干事辛本雄老师具体承办,由机电部第十研究所安装,九二年建立了厂家属区、白马寺三营宿舍区两个有线电视闭路系统。具体工作以辛老师为主,工会郭守安老师、厂办复印员王建、纪办监审处李力义兼职配合。
‌辛老师真的很能干,用一台普通摄像机,两台录放机,就将采集的工厂情况,亲自撰稿,制作成厂新闻,其余人员每晚值班放新闻、播租来的娱乐录像带,守设备控制室。本人经常与王健搭档维修线路故碍。

有线电视系统的建立,一下就改善了电视画面,立即“清花亮色”啰!除收到本地省市的无线信号,还收得到全国省市及香港上卫星的信号节目。
‌兼职担任新闻播音,采访的有:杨寒梅、曾琳、凌永航、李永莲、杜红等。“点歌台”,工会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张雯亲自撰写祝词及配音。
‌厂有线电视六频道(后改为四频道)播送的新闻、点歌、录像(从省广播电视台租赁的版带),深受职工欢迎。特别是工厂重大庆祝活动及“木综厂春晚”文艺汇演受到大家及参予演出的职工、家属的高度关注!

以后的几年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加,接收的天线信号受到干扰,电视画面出现重影,要想解决需投入资金更新设备,加之这几年市有线、区有线、省有线相继的出现,厂有线系统,从接入市网转入省网,结束了辉煌的六年使命。

五、 俱乐部
‌在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俱乐部:房屋较矮,室内陆坪平坦无坡度,座椅是长条靠背式的,开大会用还可以,但看电影,观文艺、戏剧节目,后排观众往往因前面的高个儿遮挡影响观看,不得不坐在椅子靠背上,很不雅观。

七十年代初翻修一次:加高屋顶,增加室内空间,加长了长度,地坪修成坡度,座椅采用加工车间生产长条椅。增加座椅至43排。可看电影,20排以后,画面不好,音响也不佳。
‌进入八十年代,工厂推倒俱乐部,重新在原址修建。当时担任放映员的辛本雄老师具体承办新俱乐部的建设,考察、吸取了成都市一流影剧院的建筑特色。完工后,简直可以给当时的市上任何剧院影比美。宽敞,座排合适,有楼箱,特别音响效果改善不少,每个座位都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于是成都报纸的电影消息,有了“木综厂俱乐部”。印象中,恢复老电影,上映《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奇袭》,《刘三姐》等,俱乐部热闹非凡,特别是南斯拉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美国片《野鹅敢死队》,日本片《追捕》及国产片《少林寺》的公映,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不幸在九十年代末,因厂修建职工宿舍撤除,结束它的使命。

俱乐部承载了木综人太多的美好回忆。


‌六、文艺节目
‌我从小在俱乐部看文艺节目,留下印象的有:
‌六十年代,加工车间女工的“车灯”,就是八名女工,左右手各握一付小竹板,连续握捏碰击出“得儿、得儿……”的连续响声,伴着乐器:

“1235....2321..6561.232..2543.2.6..176...5..6.765...”
‌ “加工车间哟喂,二车间啰喂,适(龄)青年啰,荷花海棠花。节制生育!好生产……”
‌制材车间的节目:一泼小伙子身穿工作服,做推滑车状,唱起出场:“推起那个滑车……轰隆隆地响哎……”。


‌原木车间,由梁正明、冯光秀、吴丕刚、王孃(宋加林母亲)演的小品《草鞋、皮鞋》,大意讲男青工(由梁正明饰),将本车间的劳保用品草鞋与机修车间发的皮鞋相比较,产生怨气,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后来在同事女青工(冯光秀饰)的劝说,开导和俩老师傅(吴丕刚、王孃饰)教育帮助下,改变了态度,以保满热情投入工作……


‌在宣传计划生育时期,由习克诚老师创作、加工车间吴康林表演的谐剧:“隔壁子苏二嫂,结婚结得早,结婚一年半,娃儿一长串。天刚蒙蒙亮,床上在打仗,我是孙悟空敲你两棒棒……”,这一经典作品广为传播。


‌铇花板车间的《马车》唱词表演,由朱世塗饰赶马车的大爷,随着一声“得儿……驾!”的响‌鞭声出场,一群伴乘客的男女手持“铃鼓”等站成方块(作乖车状),紧跟移步出场,赶车大爷唱:“我的马车跑得快”!众人接唱:“跑得快”!


‌后来在那个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的年代,学唱、摸仿、移植,就成了时尚。

我那时在上小学,由高年级学友,排练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全场,李志莲饰喜儿,张贵平饰大春,演得很到位哦!到哪里去演都受欢迎。

机修车间移植的《红灯记》片断,肖文敏饰李玉和,唱得巴适!
加工车间演的《沙家浜》“坚持芦荡”片断,饰郭建光的小伙子,吼高腔没上去,降为低八度唱完。
铇花板车间学演的《智取威虎山》“发动群众”一场。
八十年代的舞台上,这几个节目,印象较深。


胶合车间的集体“华而茲”,身着国标白色连衣裙的青年女工与身穿黑色“燕尾服”的青年男工,踩着“华而兹”的节拍,双双对对,旋转出场,动作整齐优美……。该车间还出了一个男声小合唱“洁白的雪花洒满地”,也获得好评。
幼儿园教师,鲍维蓉等人跳的现代舞“单程车票”
随着音乐,动感极强。

……

我厂的文艺节目比较有名气,是因为有一批爱好者。
策化、组织者:工会副主席兼办公室主任张雯。
编导有杨虎诚、林整洪、樊桂蓉、蒋冰冰等

担任过节目主持人的有雷光珍、陈蕾、曾琳、范笠、周跃、张勇等。
乐队有杨虎诚的小号、高天福的大提琴、杨行健的小提琴、笛子、陈明军的黑管、吴蜀玉的手风琴 、余晓秋的小提琴、唐绍军的笛子、刘全文的二胡……
女舞蹈爱好者有樊桂蓉、蒋冰冰、 李萱、李成蓉、傅荣慧、胡跃萍、冯萍、曾琳等……

我厂的男歌唱家比较多,其中有范苙的“蓠芭墙的影子”、林整洪的“石油工人之歌”、简国民的“乌苏里船歌”、秦娄民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冉怀德的唱过“三峡情”、王健的“说句心里话”、蒲大卫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周跃的“卖汤元”以及彭良俊的“糖葫芦”等,让人记忆非常深刻。
此外,还有京剧票友胡天信、高连忠等。


男歌唱家多,女歌唱家也不少,且都有自己的保留曲目,像李世红的“我爱你中国”、陈蕾的“红梅花儿开”、邓合智“故乡是北京”、张平的“马儿啊,你慢些走”、方萍的“青藏高原”、李翠英的“情深谊长”、曾琳发的“梦里水乡”、蒋惠英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张蓉的“打起手鼓唱起歌”……

在我心里,他(她)们的歌声要比现在的各种TV里的好听得多。


后来随着各种音响设备的出现,给办文艺会演带来极大的方便。特别在九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每年只要重大庆祝(典)活动,及春节来临,厂工会都会策划、组织各单位(支部)出一个节目,后经杨虎诚一编(采)排,几十个单位的节目加起就是一台上规模的晚会。许多人即是工作人员,又是演员。
1992年后有了摄像机,记录了许多珍贵的镜头,辛本雄和王健都在整理中。
那些年与王健配合工会工作,找音响资料,管声控,留下许多难忘记忆:
在建厂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上,由子弟校印承明老师撰写的快板“说说木综厂”,几个小伙子绘声绘色的表演,引起了不少老职工美好的回忆。
在迎接香港100周年回归的庆典活动中,由杨虎诚作词作曲及指挥的,工厂四位美声、高声男女歌手(范笠、李世红、陈蕾、林整洪)领唱的100人大合唱《回归时刻》,掀起了庆祝活动的高潮!

最后,当市轻工局女局长最后提问:这次歌咏活动的冠军是谁时?全场异口同声回答“木——综——厂!”
难忘的九十年代,留给木综人太多美好的回忆。


这以后,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0周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卡拉OK歌咏比赛以及每年的春节文艺节目汇演(木综厂“春晚”),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比如医院的,由蒋冰冰编导,与秦××的双人舞《梁祝》;蒋冰冰指挥的全体女医生、护士的大合唱《红色娘子军连连歌》。
处三全体保卫人员的大合唱《少年壮志不言酬》。
处六生服司、幼儿园的,大合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及女生舞蹈《幺妹拜年》。
处一处二联合的《西班牙探戈斗牛舞》,处二的大合唱《三峡情》。
处四的国际舞表演。
处五樊桂蓉编导的现代舞及时装走秀等等。


后来这些编导因退休内退,关系到了退休内退办,指导所属职工的节目,上了一层楼,由林整洪、邓合智、樊桂蓉编导的表演唱《绣红旗》、舞蹈《渔家姑娘在海边》、《西班牙斗牛舞》都得到很好名次。
厂外退休女职工及家属组建的“同乐艺术团”:王蓉组建的“府河桥舞蹈队”每次都参加厂里的活动,献上精采节目。特别是职工子女也献上她们在外学成的技艺:
原厂领导秦水生的女儿,跳的独舞“花木兰”,发挥得十分到位。
保卫处向领导的女儿,扬琴独奏“十面埋伏”。呈现出古战场的氛围。
李云淑的女儿,几首童声独唱,迎得全场阵阵掌声。
曾琳女儿,芭蕾舞蹈“天鹅湖”。展示了优美的舞姿。
……

每年的“春晚”的压轴节目,都由身着黑色“燕尾服、佩戴‘蝴蝶结’”的杨虎诚老师指挥,从全厂各单位挑选的男女职工的100人大合唱:
厂歌《托起明天的太阳》、《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一座座青山紧相连》、《欢乐颂》、《回归时刻》、《都江堰水清清》、《春天的故事》、《难忘今霄》……等等。气势磅博,唱出木综人的精神。


岁月如梭,时光如箭。

一晃几十年过去,当初的小伙子、大姑娘陆续步入了老年退休行列,当你看到我的文章,是否也会引起这些难忘的回忆?沉浸在满满的幸福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榆林炼油厂二届五次职代会工会工作报告
工厂的规章制度汇总
临近年关,我厂现在大量人员纷纷都提交辞职...
我们上海特种灯泡厂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140期】李兴发||安居追忆中原特钢房改之路
洗煤厂工作总结 -范文公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