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建军 ▏篮球,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篮球,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作者▕  刘建军

前两天,路过母校成都市第十六中学,看到一群挥汗如雨,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学生们在篮球场上驰骋的身影,手脚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在那一刻,仿佛时光又把自己拉回到了那个已经远去的“青葱”日子。想起曾经那段“青葱”岁月与篮球有过交集的“高光”时刻,至今都让我捧腹得难以忘怀。

那年,当小小的个子、瘦瘦的我,第一次把篮球砸向篮板,投进篮筐时,自己便喜欢上了篮球。至于,为什么喜欢上篮球,那时真还懵懵懂懂的,也说不上个究竟。只是觉得“停课闹革命”,已让我和同学们无法回到教室里,坐在课桌旁了。既然,在那个混浊的年月不让脑壳里装知识,那就放下书包练练四肢,好让四肢发达吧。所以,关于喜欢上篮球的道理很简单,也很纯粹的,更没有太多的想法。

而且,每次浩劫初歇,家家户户忙于摘花种草,休沐盘桓于绿水青山之间——可见当时的纷争都是荒诞的,而桃花、蒲公英、松菌、竹笋的主见是对的。”

尽管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中期浩劫肆虐,但在浩劫之下,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灯光球场举办的周末成都市职工篮球赛却是如火如荼。这对于长期遭受身心磨难的成都人来说,无疑是带来了难得的慰籍和快乐。文化宫那座灯光球场也就成了我在那个年代的一份念想和成长的归宿。

那时,成都市最著名的几支老牌男篮劲旅要数:“成铁分局”、“成都五冶”、“成都杆塔厂”、“成都教工”、“峨眉汽配厂”、“五零二厂”等。如果有这些球队参赛,文化宫灯光球场几乎是场场爆满,而且是一票难求。

可以这样说,文化宫这座灯光篮球场,是我领悟篮球的启蒙之地。

在当时,由于自己个子瘦小,自己就尝试打控球后卫,什么带球过人、传切挡拆、突破上篮、急停跳投、控制比赛节奏等等,那些一招一式都是通过观摩文化宫的“坝坝球”,一边琢磨、一边模仿、一边实战学到手的,而且收获还真的不小。除了学校的球场外,几乎周围有篮球场的地方,也都留下了自己练习篮球的脚印。虽然我练习篮球起步较晚,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正规训练,但我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悟性却是独到的。

犹记得,邻里的老人们常对我们这些懵懂的后生们说,从小要学好本领,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饭吃,“一招鲜,吃遍天。”后来,渐渐懂事了,特别是步入社会后才知道,所谓“一技之长”不仅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还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那是一个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刚到青白江区弥牟公社曙光大队插队落户没多久,就要求新来的“知青”填报“个人简历”。其中有一项是“有何特长”,我毫不犹豫地在栏里填报了:1、办黑板报;2、打篮球。没过多久,大队的民兵连长骑着那辆周身都在响的自行车来到我们知青点,要我马上跟他一起去公社,说是公社武装部的黄部长找我有事,还没有来得及向民兵连长问个究竟,就被他用自行车带到了公社。

黄部长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然后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瞥了我一眼,“你会打篮球?打啥子位置?”他无法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身材瘦小,而且还带有几分斯文的新“知青”,竟然会打篮球?我也看了看围在他身边的10来个身高体壮的农村小伙子,他们更是用好奇的眼光盯着我。“我是打控球后卫的”,我淡淡地回了他一句。只见他把右手一挥,招呼着我和他身边的小伙子们去青白江中学球场集合。这下我才明白,黄部长是想当众“试训”我。

篮球在他的左右手不停的倒来倒去,然后做了一个分球的动作传给我,示意让我运球突破他的防守。我看了看蹲着马步,双手分开,做防守状的他,我随即将手中的篮球重重地拍在地上,左右肩一凸一凹做了一个虚晃动作,再连贯地做了一个胯下运球,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我就轻而易举地把他抛在了身后。这时人群里发出一阵阵“啧啧啧”的赞赏声。开始有些得意的我,更是放开了手脚,又为大家演示了“蒋克礼式”的急停跳投和“伍文彬式”的突破上篮。看得人群里不停地拍着巴巴掌,就连刚开始有些疑惑的黄部长也笑着点了点头。

就这样,我通过了“试训”,名正言顺地成了一名几乎是“全脱产”的公社篮球队员。

不曾想到,当年我为公社打篮球,为大队办黑板报竟会改变自己的“知青”生活。

刚插队务农时,生产队长看到我个子瘦小,怕我挑不起“全劳力”们挑的粪桶,就特意为我做了一副小一匝的粪桶,还把我安排到“半劳力”的小组里做农活,计分员每天给我计入6个工分(全劳力是10个工分)。每到田间休息时,队上的“小芳”们,总会围在一起,眼光齐刷刷地朝我扫过来,个个嘴唇不停地在翻动着,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说完之后总会一阵的哄堂大笑,让我十分的尴尬。虽然插队的时间不长,但这种尴尬已成了我每天出工时,难以排遣的心理障碍。

这下好了,我可以往返于公社与大队部之间,不是在公社打篮球,就是在大队部办黑板报。总之,可以暂时摆脱心情上的尴尬和不悦。尽管借调到公社打篮球,但每天中午这顿白米干饭是管饱的,而且隔三差五还会享受一顿“回锅肉”。这与下乡前在家里20天左右才打一回“牙祭”相比,算得上是过上了幸福生活。最让我感到格外兴奋的是,我原来每天只能挣6个工分,一下子涨成了每天10个工分。后来大队书记告诉我,黄部长说你球打得好,让我们按“全劳力”的工分给你,这让我兴奋不已。但这时,也遭惹了一些老知青的“嫉愤”,“这个‘青狗子’娃儿才来多久?就开始挣‘安胎'工分了。”

半个多月的“集训”,终于迎来了“青白江区农民篮球运动会”。这届运动会实际上就是选拔赛,谁要是获得第一名,不仅要奖励一套“梅花牌”的运动装(这是当年运动服中的名牌),而且还将代表青白江区参加“四川省农民篮球运动会”。

那时,青白江区下辖三个公社:弥牟、华严、大同。我所在的弥牟公社球队,由当时“活学活用《毛选》”的公社党委书记“督阵”。在队友们的鼓动下,已是队长兼教练的我,经过与书记一番游说,运动餐由原来的一顿午餐,改成了早中晚三餐,而且伙食标准也提高了,碗里的内容更丰富了。但这时,书记也向我们提出了条件,必须要把冠军拿回来。那时候自己也年轻,也曾在“饥荒年”受过“震”,深知吃饱饭,吃好饭的不二道理,所以也没有考虑风险及后果。直到临比赛的前三天,书记在动员会上再次下达了,必须要拿回冠军奖杯的硬指标。

散会后,书记私下找到我说,你们每天吃的三顿饭都是农民的血汗钱,你们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哦,如果拿不了冠军,你在这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间将是无限期的。书记这么一说,我先是一怔,这不是在毁自己的前程吗?我真想把吃下肚的东西全都给吐出来。这正是,吃饭有风险,下肚需谨慎。事已至此,我知道问题有些严重了。况且,对于那两支球队的技战术情况我也不了解,纯粹是遭遇战,我也没有把握赢得下来。

那天下午,慌了神的我匆匆地赶回了成都,去搬了援兵。两场比赛终于有惊无险的赢了下来,不仅如愿以偿地捧回了奖杯,还争取到了代表青白江区参加“四川省农民篮球运动会”的门票。

夺冠的第二天,公社大门的上方拉起了庆贺的横幅,书记抓起公社广播站的麦克风,就像介绍自己当年“活学活用《毛选》”的先进经验一样,把那些充满激情的“套话、大话”传达到了各个生产队;不大的会议室已坐满了被邀请的宾客,院子里摆放了几张大圆桌,厨房的案板上堆满了早已做好的各种凉菜和热菜。我淡淡的看了一眼,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正准备走进会议室,这时,在身后响起了一串清脆的声音,“刘知青”,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生产队里那几个令我尴尬的“小芳”,正在招呼着自己。“看不出来喔,你还有点凶(有本事的意思)哦!哪天回队上你要请客哈。”我朝她们笑了笑,欣然的点着头应允了。

半年后,在“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号召下,凭着较好的篮球技能和综合素质,我有幸地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了一名“地空导弹部队”的战士,从而离开了那片“广阔的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龚农|大包教学散记
我练成了农民——知青生涯回忆
【知青】难忘的年代难忘的事
世情 | 那年那人:老姚(姚正文)
回味十年“前卫农民”经历
蹉跎岁月 | 教师节忆曾经插队落户时的教师经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