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谭 ▏烤火神器之烘笼儿

烤火神器之烘笼儿

作者 ▏平叔

这个取暖神器的大名叫烘笼,一个如今很难再见到的温暖体贴。

今天立冬了,立冬后就开始进入冬天的季节了。在没有空调的时代,每到这个时候,如何取暖就成了人们必须考虑的大问题。

冬季里,处于南方的成都并不比北方好过多少,虽然气温没有北方的低,但却潮湿阴冷得很,屋里也少有北方的炭火炉子或炕之类的取暖设备,屋里屋外几乎没什么温差,冬季一定是难熬的。像冻疤冻疮之类的都是相当常见的症状。

于是从秋衣秋裤、毛衣毛裤到棉衣棉裤;从暖手瓶子、热水袋到炭火炉子,都是我们成都的过冬不可缺少的行头装备。

其实,我们也还有一种很特别、很有效的取暖“神器”。
那时在乡下,在城镇甚至在省城成都,你都会看到不少老年人抱着它或聊天或发呆。片刻也离开不得。

这个取暖神器的大名叫烘笼儿,一个如今很难再见到的温暖体贴。

没有认真研究过它的来历,印象里好像只有四川才有这样的物件。我一直很赞赏烘笼儿这个器物,主要是觉得它真的很神奇、很具有科技含量。

北方虽有炕,但炕太呆板不能随身携带。而烘笼儿这个玩意就方便多了,可提着它满世界转悠,走到哪儿,暖和到哪儿。

假如把炕比做座机电话,那烘笼儿就属于可自由移动的手机,既方便又实用,几乎可算作一项堪称伟大的发明。只可惜科技发展太迅猛,导致烘笼儿早早的被淘汰。

烘笼儿结构分两部分,是用瓦钵和竹篾编织而成的,样子像是郭兰英唱《南泥湾》用过的花篮。
花篮直径大概有20-30厘米,有大有小;高30-40厘米,有高有矮;有编得粗糙的低级版,也有编得精细高的级版,有贵有贱。


四川竹子多,竹编器物也多,除了烘笼,还有背篓、撮箕、篮子等。如今在一些乡镇集市上应该还能买到其它,唯烘笼儿难觅踪影。

不过我去年还是在网上买了两个,一个送给爱家,一个留着自用。家里暖气开着,我却忙着给烘笼儿点火,弄得一屋子烟火味道弥漫,烟熏火燎中,还隐约听见空中飘来“神经病”三个字。


烘笼儿的热源是要用到木炭的,现在的大城市里,送一个烘笼给你,恐怕也不一定用得上,找炭火也是个麻烦事。我就为碳忙乎了好一阵子。

烘笼儿最好的炭应该是桴碳,就是柴灶燃烧过后的碳,我们习惯叫“呼碳”。用火铲装一些在烘笼里压紧,再盖上点热灰即可取暖大半天。而且肯定比空调省钱。

往烘笼儿里装碳也是有讲究的。先在瓦钵底铺一层灰烬,然后装细的碳垫底,大块的碳放在顶层,上面再盖一层热灰。碳不能装太满,满了容易烧坏蔑条,就是“烧卷烫糊”的后果。

烘笼儿的温度调整也简单,觉得温度不够了就用蔑条或小铲子拨弄一下碳,碳明亮了,温度一会儿也就升起来了。

最好的桴碳肯定是青杠树、皂角树燃耗后的碳,经得烧,可以取暖一天。太婆大妈平时会把桴碳都装在一个坛子里存起来,到了冬天随时可以取用。

桴碳易燃,点燃一点,堆一小堆,慢慢用嘴吹一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快就有燃旺的碳火了,非常方便。

烘笼儿一般都是老年人或中年妇女用。如果你一个儿娃子家家腾到用,单怕是会让人家笑话的,就有人说你娃"你烤胩啊,小心麻雀儿被烤糊了。"听闻,你娃不红脸才怪。

年轻人烤烘笼儿,多少会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所以有句四川话是如此说:平时不努力,考试就是“你考(烤)烘笼钵钵啊"。

烤烘笼儿还得准备一条围腰,现在的那种围腰是要不得的,应该是旧式的那种很长的土蓝布围腰。
烘笼儿放在两腿之间,再用围腰盖住,就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热气升腾,整个人就热火得了不得。取暖效果绝不亚于如今的空调、油汀。


这时你再看,大爷眯着眼养神跩瞌睡,太婆手里忙着针线活路口里唠叨家长里短,再不会僵手僵脚了。

小娃娃些就围着爷爷奶奶祖祖的烘笼儿转,总想把烘笼儿提到一边去,玩火耍。如果爷爷奶奶不允许烘笼离开自己,淘气的娃娃就时不时往里面丢点红苕、花生、豆子、蒜子……顾不得炸开的豆子依然滚烫,就迫不及待的带着灰一起丢进嘴巴里,一个二个被烫得惊叫唤却依然不得松口。


我亲眼目睹过一个费头子娃娃往大爷的烘笼儿里丢火炮儿,嘭的一声,一团灰雾腾起,吓得大爷垒尖尖一跳外加一阵咳嗽。那娃儿免不了挨俗称“笋子炒肉”的一顿好打。

烘笼儿除了取暖,还可以烤鞋子、袜子、衣服。那时大都穿布鞋,很容易打湿,烤一烤就干了。

烤得最多的应该是尿裤儿,小娃娃冬天最爱尿床画地图,物质匮乏的年代不可能有机会备多条棉裤,就得用烘笼儿烤干继续穿,烤得那棉裤湿气直冒,顺便一股尿骚味发散出来,那味道至今不堪描述。

当然也有把烘笼儿放床上烤的,一不小心踢翻了,弄得一床人烫得马上爬起来,被子褥子免不了被烧几个洞来摆起。

像这种操作应该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几乎家家都一样,常见,不稀奇。

烘笼儿烤习惯了就离不开了,一旦没了,还会继续将手插入两腿之间,就被戏称“烤疙蔸柴”,应该是遗传学范畴的问题。

如今,烘笼儿已慢慢的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许多人都不晓得其为何物了。而对于我们,能看上一眼也是稀罕事了,那烤得油亮焦黄、灰扑扑的烘笼,仅仅成了一段岁月的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北京人的冬日生活--张善培
烘笼:四川人的取暖神器
大陕西冬天里的取暖神器 最后一个亮瞎了
没暖气的年代,你们是怎么过冬的? | 豫记
四川话百科:有一种烤火神器叫“烘笼儿”
旧时光:穷人家的取暖神器烘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