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悄然消逝的书报亭

悄然消逝的书报亭

作者 ▏卢兴波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温江某学校读书。因为读的是中专,学业渐无动力,生活平淡无聊,又难得各种消遣。

班长恰好是个歌迷,他有一本流行歌曲的册子,闲来无聊常拿出来学唱,引得全班争相传阅。爱好一经触发,即不可收拾,后来大家也竟相购买,班上不断有最新的流行歌曲集流传。

那几年我也买过几本。中专四年每次往返家中,在长途车站停留的片刻,都会在书报亭查看一番。发现有新出的本子,又有喜欢的歌曲,就会买上一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每个长途汽车站大概都有个书报亭,对它的好感也许就是那时开始形成。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那些装祯还算精美,封面印满俊男靓女刊物,于年少的我们,是有着极大诱惑的。

有了精神食粮,闲暇时间就少了许多无聊。课余时几只脑袋常挤成一团,盯着歌本齐声低唱——也许那种感觉才算得上少年。

直到现在,我家里还留存了一些那时的歌本。

后来又迷上了足球。班上的男生,每一个都成了球迷。

那时有一份广受欢迎的刊物——《足球报》。周末回家,有人会带一份最新的《足球报》回校。这份报纸自然也是全班争相传阅,一时间洛阳纸贵,大家非常珍视,往往阅后还要保存。

记得这份报纸也是每个书报亭必售的读物。那时的甲A联赛,凡是川队和国足的比赛,我们是每场必看的。对足球的热爱,熟悉到知道所有甲A球队每一名球员的号码和场上位置!也记得意甲、德甲、英超强队的每一名队员的名字!

从那时起,逐渐养成了逛书报亭的习惯,直到参加工作。

九十年代,城市的每个角落,都随处可见书报亭。只要发现,我是一定要伸进头查看一番的。起初主要兴趣在《读者》文摘一类的杂志上,后来逐渐转移到杂文类期刊,间或再整一本《美文》《特别关注》。读到好的文字,往往还要推敲一番,究竟到底好在哪里。如果能想明白个一二三,就觉得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为了提高自己的层次(现在觉得用“装逼指数”这个词更准确),也买过几本文学期刊来啃。《十月》《花城》之类都有,《小说月报》也买过好几期,到现在还能留下印象的作品却几乎没有。

说实话,这些小说阅读经历都不怎么爽快,有一些可以说根本看不下去。中国当代作家,能把小说写得“好看”的寥寥无几。也许是受过的教育,总带着文学为谁服务,“言志”“载道”的包袱;被“作品要有教育意义”,“要歌颂时代”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或者甘心沦为某种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因此而败了兴致!你要是好好地写,只考虑如何写得好看,怎样写才有人愿意去读,自然就“信达雅”,既“言志”又“载道”了。

买得最多的刊物,是一本叫《杂文选刊》的杂志。刚工作的那几年,只要光顾书报亭,几乎每次都必须得手才行!现在家里存了厚厚一摞《杂文选刊》,就是那几年的突出成果。

那时单位有位等退休的老同志自称我的姑妈,她常到我这里拿《杂文选刊》看。我说你一个快退休的老太婆,一天到晚只想着打麻将,对体制那么满意的一个人,看啥子杂文嘛,不要再看成刁民了。老太太却并不理会,不但要看,第二年还专门出钱帮我订阅了全年的《杂文选刊》。这下她老人家终于可以理直气壮从我这拿书去看了。有时候顺便洗她几句,人家笑得花枝乱颤:死娃娃,你管老子喃!

如今老姑妈早已退休,现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打麻将了,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有本刊物叫《杂文选刊》。

那时候经常在“半办街”川师东校区超。下了班约人或不约人,都要在那条街上挨家挨户换着口味吃苍蝇馆子,顺便打望满大街汹涌泛滥的美女。

学校临街那道门,门口也有一书报亭。吃完馆子搞一本《杂文选刊》或者《特别关注》再回家,多少能打发一段空虚寂寞的无聊日子。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先是《杂文选刊》悄悄地没有了,然后书报亭也开始售卖充值卡小饰件之类的东西。再后来连报刊杂志也越来越少,现在不知道那报亭还在不在,如果在的话,恐怕早已经变成卖饮料小吃小玩艺的杂货铺了吧。

老子也早就不在半边街超了!天天打望满大街的小美女,没有收获到爱情,没有收获到惊喜,连最不值钱的知识都没有收获到!那几年只收获了“三高”,以及渐渐鼓起的肚皮,和一天比一天干瘪的钱包。

当然还收获了厚厚一摞的《杂文选刊》,养成了一身的毛病和臭脾气。以至于现在看啥都不满,见了谁都想提点意见,随时随地总想找个人找件事“针贬”一番。

同样爱好“针贬”的,还有一份大名鼎鼎的《南方周末》,也是从前逛书报亭经常采购的读物。其实《南周》的报道从来就读起来费劲,我不是很感兴趣,主要是为了假装有深度。只有专栏我大部分要阅读,主要是篇幅不怎么挑战耐心。

好在经过几番风雨,这份长期以来让某些人头痛的刊物日渐哑火,一步一步走上传播正能量的阳关大道。它的心路历程,让我想起了另一本刊物——《炎黄春秋》。

《杂文选刊》网站被关闭了好多年,好在杂志还健在,只是没有了书报亭,给人一种无立锥之地的无奈。邮局还可以订阅到,但我大概不会再买了,主要是没时间,也没耐心,更重要要的,恐怕是口味不够重了。

没有了就没有了吧,这也挺好的,清清净净,少了思考的烦恼。本来嘛,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书报亭也早就完成了产业转型,变成了路边摊、小吃店——现在还有什么事能比吃饱饭更重要呢?

毕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学期刊分类杂谈 小小说
对自己大半世人生的小小总结
陶明国:韶华旧梦——我的背后,站着如男
蔡中锋微篇小说高研班讲课要点记录之十八(12718字,未整理和校对版)
金枝最新章节
杂文月刊(选刊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