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电视新闻的“无奈”(之三)

面对电视新闻的“无奈”(之三)

作者 ▏歪戈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观众看新闻?我们不得不去探索这样一个浅显而又值得探索的问题。今天就说说那些似是而非的新闻标题。

自从有了收视率这个万恶的“任务”后,便有了五花八门“标题党”的诞生。当他们坐下来写新闻稿时,冥思便开始了:如何写标题?取个什么样的标题好呢?此时你当然可以自由地作出任何决定。

但所写出每一个字的选择及采用的每一个词组,无论是突发的还是冥思苦想的,都是植根于自身经验的总和,植根于迄今为止在现实中学到的、在校园中学到的知识。

这一知识的积累告诉我们,来自自个思想的豁然反映将会是什么,我们便依据这一豁然反映来选择采用什么样的字、词、句。关于字、词、句的准确,这让我想起了文化大革命中样板戏里的一句唱词,而就因为这句唱词中的一个字,险些丢了作者的性命。

《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唱道:……这任务重千斤,派谁为好?(指派哪个人潜入敌人内部呢?)文革头目怒言:派谁为好?此人分明是说我们解放军个个都不行,是污蔑中国人们解放军,决定要杀了他。牢狱里的作者顿然醒悟,改“为”字成了“最”字,这就成了解放军个个都行,只是看派谁更合适而已。于是,他便挺胸昂头地走出了监狱。

可见,是一个字的准确应用救了一个人的命啊!所以,对新闻的执着,又表现在具有一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激情及认真,以追求新闻真实的瞬间。比如:“我们”和“咱们”一词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一词有不确定性,有时不一定包含听话者,而“咱们”就一定包括听话人。

新闻事件不管你讲述什么,都充满了生活中的事实与巧合,以及那些经不起推敲的事由。记者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在拍摄新闻时就会将事件流于表面化,没有去揭示事件的主要内容,导致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毫无洞察力。这是对一系列本来有看点的新闻事件、却因为没有真正去明白表现的意思,对新闻进行了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拼凑,最终沦为了一般且无看点的新闻。说新闻做得一般化指的就是这种远离了看点的新闻。

有一条新闻是《前天跳楼今天跳桥》,这条新闻的标题极不严谨,使得这条新闻毫无价值、信誉可言。既然前天跳楼了,哪还有今天的跳桥(除非前天跳的是一楼)这样很不严谨制作新闻标题的行为的确该刹车了。而这条新闻的内容制作也太过于随意,记者究竟要讲述什么?是同情他?是谴责他?他究竟怎么了?是真有病还是有病无钱医?这些问题在这条新闻中都是含混不清的。所以,好新闻有好的标题,但凡标题含混的、不严谨的,内容应该好不到哪里去。

又如:《手机卡实名制第一天不实名也买卡》,难道政策有变吗?其实此新闻内容是说有个别“卡串串”在兜售囤积的手机卡,与政策唱对台戏、打擦边球。但标题这样不严谨自然就会有很强的误导性。这时只有细节才能帮你说清楚事情的缘由。

至于撰写新闻标题的技巧,别误认为它是手艺的东西,只不过在你面对新闻素材时不要无意识地去吸收,而是认真把素材“晋升”为题材时,进行了与真实生活状态的比照并据此来提炼,标题就到位了。如:我印象很深的《万圣节商家打起“鬼”主意》说的是万圣节来了,商家爆卖鬼面具。这条到位、且一语双关的标题,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理智的发现,所写的新闻标题是否正确和准确,是否让观众一看标题就想去看你新闻的内容,这也算是“看点”吧。

是新闻的真实与及时,从一开始便将观众抓住,一直到看完后的喋喋不休。事件的深邃、揭示力的准确、对社会具有惊人的洞察力,亦庄亦谐、悲喜交织。事件清晰且悬念迭起,钩人心魄。所以,一条好的新闻能够测试出记者的成熟度和洞察力,测试出他对社会自然的知识和个人内在的素质。因为,新闻要求有强有力的分析性思维及强有力的逻辑性。

再如:《孩子没拿到文凭气得他爹跳楼》,这就是在误导观众,又是把一个正在进行式当成了已完成式,请问:他跳楼了吗?他是真的要跳楼吗?既然他都从三十多层高的楼上跳楼了,为什么他还活着?而另一家电视台是这样提的:《男子楼顶高空行走为哪般?》,这样就很准确了。

还有一条为《被丈夫逐出家门女子桥顶轻生》,这个标题用得极其不严谨和太不准确,又是将一个正在进行式的状态,却用了终结式(过去式)的结尾。让人误解为这个女子肯定是死定了,看完新闻后又啥事没有。这样用标题不知究竟是何意?

在新闻中,大家常常看到有人或动物表现出似乎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愚蠢的极端行为,如有人在采访中总是要对冠军问:“你高不高兴”?总是要对还未完全苏醒过来的受伤者问:“你能不能谈谈当时的经过!”这样的提问自觉不自觉就暴露出你的“水准”来了。就像我们有些新闻标题那样,总是犯低级、低能、低智商的差错一样。

如有一条新闻标题是《婚戒套牢孕妇手指消防来帮忙》。从语法上讲,所谓帮忙是针对前者的困难,那从标题的文字上分析,就成了婚戒“套牢”孕妇手指有困难,别人来帮忙。(究竟是帮忙套牢还是帮忙取下?)应该为:婚戒“套牢”手指难取下,消防来帮忙。这时的帮忙是针对的“难取下”,而不是去针对套牢孕妇手指有困难。可见,新闻标题需要简洁但更需要准确地表达其意。

婚戒一取下,什么信息也没有了,甚至连一声“谢谢”都没有,那这条新闻强调“孕妇”干什么?是“怀孕”期间不适合戴戒指呢?还是在选择戒指尺码上出了问题?能否采访消防战士和医务人员,尽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少发生。这些细节都没有了。这样条的新闻只有打折扣来“处理”了。

我们常常说,新闻的必然性是我们获得新闻素材后将要报道的东西。只有当我们采取行动,快速而深入地进入我们的视线并勇敢地面对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才知道这一真理的含义。但是,当我们在写新闻标题时的用词,有时恰恰将前面所获得的必然性给弄颠倒了。这一本末倒置的现象时有发生。

又如:《架起救援便桥回家别太急》,这个标题究竟想说什么呢?架起救援便桥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回家,既然方便了群众肯定就要回家。就标题本身是含混不清的。其实是说,虽然有了救援便桥,但由于气候的原因,当地还有可能发生再次的大暴雨,所以建议大家回家别太急。从细节考虑,应该改为《搭起救援便桥天晴随时可回家》。

再如:《灾区抢险记者腰椎受伤》,说的是《商报》摄影记者在灾区摄影时从三楼跌下受伤,用“灾区抢险”来表述这一举动,显然不准确,应该是“报道灾区抢险记者腰椎受伤”。《小区停电六人被困电梯2小时》这条新闻,从画面上和采访中应该是2人被困,但标题却是6人。《司机驾无牌车顶撞协警行驶1500米》,但在播音中一直说的是交警。究竟是协警还是交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样不严谨的新闻标题,让新闻的可信度还有多大?

新闻需要仔细、能深入生活并密切观察生活的记者,这对新闻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对大多数记者来讲,他们通过学习新闻所获得的知识就等于有了新闻经验。但这种没有经过检验的经验尤其让我们担心。

不得不说:自知是关键,有了它,就能从生活本身再加上我们对生活所延伸出来的新闻去进行深沉的思考。而思考出来的新闻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才是新闻的灵魂。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甘肃联通全线驰援舟曲 已成功抢修两座通信基站
湖北省 2020 年度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防治水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已救出伤员,四川泥石流滑坡,中国铁建在行动!
移动副总裁赶赴灾区 要求确保通信畅通
河南暴雨,这个夏天不能忘却的十组关键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