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餐之谜

三餐之谜


作者 ▏曹天成

记住乡愁,往往是因为家乡的味道——舌尖上的感觉太深刻,回味无穷,难以忘怀。退休后,每当有空闲时间,总要同老伴一起回老家连山,去吃“忠娃儿手擀面”、或者吃一小份“连山回锅肉”;冬天必须饱食“蔡羊肉汤泡锅魁”。唯此,方才心安神爽,绪圆思念。

笔者自称“新中国的长子”。小时候,生长在农村,亲身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日子过得艰苦。农村人的生活常态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太阳底下等衣穿”(没有换洗的衣服),“包谷地头看饭碗”(寻找成熟的玉米扳回去煮食)。

连山俗语说:“神仙难过正、二、三。”青黄不接的春季,更饿得凶,很多人家吃白水煮青菜充饥。那时的烙印刻骨铭心,如今,从心底厌恶那些显富摆阔的浪费现象。每顿饭都要求孙女碗里不剩食物;全家下馆子也按人点菜,光盘行动。

“早晨吃的横(连山话读“桓”)起啃;赏(晌)午吃的黄蜡饼;黑了吃的烫得很”。这是老连山人形象描述一日三餐的谜语,想起来让人有些心酸。

这谜语的谜底是:“桓(横)起啃”指稛(KUN)包谷——早餐吃玉米棒子;一个“啃”字,刻画了人们吃的动作——生猛。“黄蜡饼”指嫩包谷馍馍——中午吃鲜玉米窝窝头;“黄蜡”二色精妙,简洁素描了嫩包谷馍馍的颜色——“蜜蜡黄璜”,提振食欲,逗人喜爱。“烫得很”,指包谷洘洘——晚餐吃喝玉米糊糊。“烫得很”说明包谷洘洘的温度高——暗喻人饿得慌,等不急降温就动口吃了;有时嘴皮会被烫起泡呢。

三个谜语表现了连山百姓的朴实品质与乐观精神。

改革开放前,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是“弯弯犁头水牯牛”、交通运输靠“甩火腿(徒步行走)”“肩挑背扛”。种田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粮食产量很低,不够食用,许多人家是杂粮拌野菜充饥。

收了小春后,吃麦子连麸面,也吃不到打谷子。端午节后,地里的包谷开始慢慢成熟。每天早晨,人们背起背篓到包谷地里去选择可食用的包谷,背回家煮一些稛包谷做早饭,吃了以后有劳力的出去干活。

主妇便在家麻包谷,用石磨磨细,中午做成包谷馍馍,没有清油,就用南瓜叶先在锅里擦几下,做出的馍馍不会沾锅,颜色金黄金黄,闪亮闪亮,所以叫“黄蜡饼”。晚饭要节约,就只能搅包谷洘洘,天气热,洘洘烫,人又饿,吃起来是不停地哈气吹,伸舌头呡,嘴唇跳颤,额头冒汗;菜是泡的小稛萝卜“洗澡菜”,装在碗里,吃一根拿一根,连山人叫它“炮打四门。”还苦中寻乐,赞美说“酸萝卜坨坨壮筋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连山处于平原到山地的过渡地带,夹在绵沿河与石亭江之间。东边过绵沿河2公里左右就是龙泉山脉。川陕公路过连山境内最高处的浅丘叫周家梁子,又叫“长梁子”,盛产红苕包谷红橘;另外从新修的“旌清快速通道”边“万亩良田”起北上,过军区农场、到德阳八角井的刘家坎一线,以前地势明显高于周围地方,人们把这一地带叫作“金鸡山”,适合种包谷、红苕和水稻。连山有民歌唱道:“金鸡山,二道坪,包谷馍馍胀死人。”连山儿歌里也融入了生活的滋味——“老娘子,纺线子。纺饿了,吃啥子?红苕茎茎合芋子。”

回想起“三餐之谜”,联系今年首个“中国粮食周”和“世界粮食日”,不断提醒自己要节约粮食,珍惜粮食;谨记“饥寒起盗心”“家中有粮心不慌”;“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些中华民族的至理名言,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安宁的美好日子。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美霞原创】想粮
今年夏季有玉米 常吃玉米的3种功效
张选民||别有滋味的童年
玉米,包谷随便叫吧
说一下我常用的窝料、饵料
玉米馍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