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祥丨古籍普查志愿者手记:2018年暑假的片段回忆

古籍普查志愿者手记:2018年暑假的片段回忆

石  祥

石祥(1979— ),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著有《杭州丁氏八千卷楼书事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等。

这是一份2018年夏参加古籍普查志愿服务活动的片段回忆。该活动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协会机构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组织,从2015年在河北省试点开始,到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了。活动的目的是,协助各省(市、自治区)加快进行全国古籍普查工作,解决基层馆缺乏专业人员、部分省市进展较慢的困难。具体形式是由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即各省省图书馆)在高校在读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期,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古籍普查。从2015年开始,在协会的组织安排下,我作为指导教师,先后在河北、广东、上海、山东、四川,参加了此项活动。

7月初,接到协会通知,今年去山东省图书馆普查。山图馆藏丰富,是我一直想去看看的地方,这两年他们均参加了普查志愿活动。之前就曾联系过李勇慧副馆长,表露了想去济南普查的想法。如今能够实现,真是很高兴。

李馆长联系了我,讲了一些基本情况,今年的工作目标是清理他们的一批未编书。在未编书中常能有意外的发现,是我最喜欢的。此次山图招募了将近50名大学生志愿者,山大、山师大的同学居多数,是我见过人数最多的一次。山图将志愿者分成五个小组,每组由山图的一两名老师带领。

工作进行了三天,进度比较慢。原因是,这批未编书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打包封存的,其间存放地点有变动(山图搬迁新馆),搬运了若干次,原先打包的顺序被完全打乱。大套书分散在不同的纸箱,常常是打开一箱,看到不全的若干种书,甲有一册,乙有八册,丙有两函,只能先放在一边,看看后面的箱子里会不会继续出现。所以打开一箱,没有几种书可以立刻编目。临时堆放这些书的地点,逐渐被一摞摞杂乱的书占满,场面非常凌乱。

李馆长找到我,说打算改变工作流程。承她谬赞,觉得我对书还比较熟悉,所以让我负责开箱分拣,将分散的大套书挑出暂放,等它凑全;可以直接编目的书,则按经史子集分类挑出,交各组分头编目。

第一次进存放未编书的书库,看到的景象蔚为壮观:在一堵大约长十米、高三米多的墙边,从地板到天花板,堆积着大大小小的纸箱,层层叠叠地有三四层。我第一次认识到,古籍编目鉴定可能还是一个体力工作。

开箱的工作开始了。山图金晓东兄、王珂兄的组里的男生,帮忙将书一箱箱搬出。我坐在门口,打开一箱,快速分拣,决定是暂放待并,还是交各组可编。每册书过手的时间,平均大约不到10秒,就得决定怎么办。这真是考验以往积累与记忆力的工作,我觉得大脑开始充血。

暂存待归并的书堆越来越大,但眉目也开始清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渊鉴类函》《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这样的大部头书,按不同版本,各选一块空地堆放。现在来看,很多书应该是全的。

过目的善本也越来越多。宫装书颇有一些,满文《咸丰六年时宪书》、武英殿聚珍版单行本《千叟宴诗》(这比聚珍版丛书罕见很多)、嘉庆皇帝的御制诗集,等等,黄绢或明黄蜡笺封面,开本阔大,纸色洁净,真是赏心悦目。明刻本也时常见到,比如正德年间慎独斋刻本《文献通考》与《东莱先生唐书详节》、嘉靖刻本《王氏家藏集》、毛晋绿君亭刻本《洛阳伽蓝记》,等等,不能一一记住。还有一个明末三色套印本《南华经》,有很大的破洞,与常见的破损不同,一问得知,这是抗战时的弹片痕迹。又看到一种约是万历年间刻的明人文章选集《皇明二十大家雅论》,凭直觉,此书罕见,拿与王珂兄同观。他转身去翻书目,检索各种数据库,查了半天,告诉我,未见著录,有可能是孤本。又有一种明末刻本(书名忘了),上面有紫色的山东省图书馆点检海源阁藏书印。这是当年海源阁藏书入藏山图时的专用印章,也就是说,这是海源阁旧藏。我立刻告知李馆长,请她放进善本书库。此外,又有见到一大堆清代山东文士的稿本,印象最深的是“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的稿本。清刻佳本亦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雍正刻本《大义觉迷录》,闻名日久,这次见到了原书,我翻看了一会,果然相当有趣。又有乾隆年间卢见增刻本《选明代山左诗钞采访书目》,尽管破损比较严重,但字体秀雅流丽,初印清爽,墨如点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部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本《汪水云集》,上有民国时期曾任山图馆长的王献唐所作题跋,书末粘贴了赵万里写给王献唐的书信。此书有赵万里过录的王国维批校,这是因为王献唐要校理汪水云集,于是托赵万里过录。王跋与赵函,均不见于两人已刊行的著述。我急忙拍照。——总而言之,未编书真是有待开掘的宝藏。

工作临近结束,之前暂放的大套书,很多已经凑齐,交往编目。最让人头疼的是一大堆《知不足斋丛书》,纸色、开本、印次等等,各不相同。最后花费了一个上午,将它整理清楚。结论是一共是十六部,每部均不全。最齐全的一部有二十七函(仅缺三函),最少的一部仅存四册。但这部最少的开本宽大,是极初印本,也是很难得的。

匆匆二十余天,书山大体清理完毕。临行前,我们最后站在清理出来的一堆堆书前拍照留念,真是充满了成就感。

注:本文发表于《藏书报》2019年10月28日,此据作者原稿,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石祥老师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就是中国力量!保护古籍 传承文脉——古籍普查志愿者行动山东纪行
古籍《古三坟书》宋刻本
明代刻本古籍 八门神书
明代刻本古籍∽携‮通⁠笈‬‎书
明代刻本古籍——八门神书
从《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看复旦藏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