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艳】你家“胖孩子”到底为啥胖?

作者:冯艳

烟台毓璜顶医院  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第二军医大学营养学硕士,注册营养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等,著有《胖孩子的减肥指南》,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中华论文3篇,省、市课题3项。

擅长:妊娠期糖尿病、肥胖、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对术前术后、肿瘤、营养不良、消化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的肠内外营养治疗;为亚健康人群、各类患者提供专业靠谱的营养科普知识。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那么,你家“胖孩子”到底是为啥胖?

导致肥胖的因素众多,一般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

01 遗传因素 

基因肥胖肥胖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确定负责调控体重的主要基因组是在2、10、11和20号染色体上。这些肥胖相关基因会通过调整代谢及内分泌水平,促进儿童、青少年脂肪的堆积。

父母肥胖父母肥胖对孩子的体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的父母相比,父母一方肥胖,则后代发生肥胖的风险要高出3.25倍(母亲肥胖)和1.54倍(父亲肥胖);如果父母均肥胖,则后代肥胖风险会增加10.44倍。

有研究显示父母均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为70-80%。肥胖的原因除了遗传父母的肥胖基因外,更重要的是孩子把父母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拿过来”,从而导致肥胖发生。

02 环境因素 

母亲体脂率高母亲体内脂肪含量过高,分泌的炎症因子就会增加。母体的促炎症状态会影响胎儿的早期发育及营养供给。

有研究表明,在妊娠早期及中期(孕7月之前)营养不良会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而妊娠后期的营养过剩与儿童肥胖有关。因为妊娠后期胎儿脂肪细胞数量及体积均迅速增加,能量的过度给予会进一步增加脂肪的数量及体积,为儿童肥胖奠定“牢固”的基础。

母亲曾患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血糖的升高会改变胎儿宫内生存环境,刺激胎盘过度增长,引起胎盘营养物质运输增加甚至过度,导致容易生产出巨大儿(孩子出生体重超过8斤),大大增加了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这样的孩子不但儿童期容易肥胖,而且成年期肥胖、三高的发生率也会比正常人高5-20倍;同时低出生体重儿(孩子足月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的“追赶式生长”也容易引起后天的肥胖。

除去这些因素,还有动物实验发现尼古丁可以使小鼠体重及脂肪含量增加。早期生命理论也提示,母亲吸烟会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其原因可能是尼古丁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轴系统或改变胰腺的功能来影响孩子的食欲,从而导致儿童肥胖;也可能是尼古丁通过导致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改变引起儿童肥胖。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03 行为心理因素 

单纯性肥胖占儿童肥胖的99%以上。因此,大多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是由于饮食过量、运动消耗过少,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能量摄入过高、脂肪堆积,引起体重增加。

饮食习惯错误高油、高糖类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脂肪堆积、体重增加。高能量、高糖食物包括:* 炒菜用油过多;*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甜点、甜品、果酱、蛋糕等甜食;* 油炸、油煎食物、奶油类食物、快餐等高油食品;* 动物内脏、骨髓、猪蹄、鸡爪、鸡翅、五花肉、荤汤等高脂肪含量食物;* 各种酱料(如沙拉酱、花生酱、牛肉酱等);* 大量水果、坚果的摄入。

运动量较少“胖孩子”平时不喜运动,所以没有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同时,“胖孩子”因为膝关节疼痛、害羞、自卑等原因不会主动选择运动;而且,随着学业压力增加,运动时间会减少,在很多初中、高中的体育课甚至经常被替换掉,这进一步降低了“胖孩子”的活动量。

不良生活习惯* 饭后立即吃水果、甜点;* 外出就餐更容易选择高油、高糖、高盐食物;* 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奖励“洋快餐”;* 花费更多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浏览网络;* 喜欢叫外卖;* 喜欢熬夜(研究显示每日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肥胖发病率会升高,原因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影响瘦素、脂联素等激素分泌)。

情绪化进食“胖孩子”常出现情绪化进食,如有兴奋、悲伤、生气等情绪时,无法选择合适的方式排解、发泄与分享,常常选择暴饮暴食,引起了过度肥胖。

以上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都会最大限度地增加“胖孩子”能量摄入,促使“肥胖”更快更猛地发生。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04 其他类型的肥胖 

药物、激素性肥胖部分“胖孩子”有哮喘、免疫性疾病或肾脏病等病史,这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激素类药物,如果长期、大剂量地应用这类药物则会造成孩子发生向心性的肥胖,但一般在停药一段时间后体重会自行恢复。

病理性肥胖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病变、下丘脑病变、肾上腺皮质亢进等均会伴有肥胖表现;Prader-Willi综合征、Laurence-Moon-Biedl等均可表现有肥胖等特征,一般需要专业医师鉴别诊断。

通过上述介绍,了解了“胖孩子”到底是为啥胖后,家长应对照肥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防治肥胖,以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判断3~7岁的儿童是否肥胖
至少有8种疾病和它息息相关!做到这些,远离百病之源…
【知识与健康】小胖墩大问题 体重管理要做好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症?孩子变胖与这几个因素有关,宝宝家长须留意
肥胖仅仅是因为多吃不运动的原因吗
幼儿保健特殊幼儿的护理肥胖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