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学森:绘画与科技,都是美的创造||孟云飞

钱学森的书法爱好

作者:孟云飞

钱学森,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同时他在艺术领域也有着很深的造诣。钱学森的艺术修养体现在众多方面,如诗词歌赋、音乐戏曲,以及书法绘画等,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艺术理论建构。

他的秘书涂元季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一位科学家的独特见解——学习〈钱学森书信〉的体会》一文中说:“钱学森的第一大业余爱好是书画。在我担任秘书期间,他常去中国美术馆和荣宝斋参观书画展,并对书画艺术有自己的见解。”

钱学森自幼就喜欢书法,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小读书时,学校就开设有书法课,他曾有这样一段自述:“我在师大附小读书时,年级主任于世俭老师教我们书法课,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人的字帖临写。老师如果看学生写得不太好,就坐下来,照着字帖临写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教,他写什么体的字,就极像什么体的字,书法非常好,使你不得不喜爱书法艺术。”从这段话可知钱学森自幼就跟着名师学习过书法,他的老师不但水平高,而且能因材施教。从中也知道钱学森是喜欢书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见他应是认真练习经典法书的。

钱学森的毛笔书法我未曾见过,但我读过他的数百封书信文稿。他的手稿都是用硬笔书写的,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其书写都是非常认真和规范的,这些充分体现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作风的同时,也彰显了他的艺术天分和才情。他的硬笔字从字体和书体上来说,应该归属行楷一类,虽然不知道他练过哪些行书名家的名帖,但可以肯定他确实有着较深厚的楷书基础。总体而言,他的字结构端庄工稳,用笔也能体现出毛笔笔画的一些轻重变化和韵味。

1955年秋,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举家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1956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听了钱学森关于《喷气和火箭技术》的报告说明之后,激动万分,即兴写了七律一首《赠钱学森》:

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

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

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

其意是说钱学森虽然客居国外,但思念家乡,冲破阻挠,回归祖国。该诗赞扬了钱学森报效国家的高尚品质和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飞天梦想。郭沫若不但是个文学家、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大家,其书法用笔苍劲老辣,风格潇洒大气。这首《赠钱学森》是一首好诗,同时这幅《赠钱学森》又是一幅好字,诗与书相得益彰,可谓诗书合璧。钱学森后将此幅作品悬挂于客厅中,这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和深意,应该也有对郭沫若书法艺术的欣赏吧!

郭沫若书法七律《赠钱学森》

1992年8月,《新华文摘》发表了一篇何茂才的文章《“三怪”王学仲》。王学仲是天津大学的教授,诗书画皆善,被徐悲鸿称为“诗书画三怪”,其书法对“篆隶楷行草”五体均有涉猎,尤其以行草为主。他的行草书走的是碑帖兼容之路,线条极富“骨感”之美,整体精神气质刚劲,有名士风骨。钱学森看过此文之后,对王学仲不禁产生一股敬意。于是他便给王学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是什么人?先生与我行业相距(甚)远,故奉上专题资料一本,其中29页第四行有句话表明我对艺术的认识。这算是自我介绍了。自我介绍,目的在于向先生敬求墨宝。但我连您'润笔只要纸’的纸也没有,不能奉上了。请恕我无礼!祝先生光大中华文明!”

9月27日,王学仲把书法长卷《狂草赋》及自己的画册《夜泊画集》一并寄给钱学森。在收到书作及画册之后,钱学森十分激动,于10月1日又回复王学仲曰:“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读先生《狂草赋》,使我神思飞扬,如火箭升空,'巡天遥看一千河’矣……先生所赠书画将是我余生中的精神粮食,受用不尽。”

一个科学家与一个艺术家,各自在从事的领域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两人虽然未曾谋面,但彼此相惜于才、相敬于品,实乃科学与艺术界的一段佳话。

书法是人类文化的光辉篇章,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对艺术的一大贡献。1992年5月,《文艺研究》杂志刊发了朱以撒、白鹤、宋民和尹旭四位同志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钱学森看过之后又联想到不久前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上读过的一篇短文,感触颇深。他思考对于已经进入21世纪的我们,书法艺术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光大?于是,在1993年2月28日,钱学森给《文艺研究》编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看来书法艺术要从传统的毛笔书法、签名、碑帖和篆章扩展,加上今天实际流行的硬笔书法,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签名,以及汉字与各民族文字之间的合璧书法。就这样也没有到头,为什么不能把西方文字的书法及签名也纳入书法艺术?我们每见马克思或恩格斯的手迹就深有启示嘛。扩大了的书法艺术将是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此事,足见他对书法艺术思考的前瞻性、深刻性!

钱学森强调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认为科学家要懂一些具体的艺术,艺术家也要多了解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在两者结合这方面他不但一直身体力行,并且也卓有成效。拿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受益者。他在“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说,他与夫人蒋英二人虽然所从事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一个是音乐、一个是科技,但蒋英的工作对他却有很大的帮助,每当他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蒋英的歌声给他以启示和灵感,“我钱学森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文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这里虽然说的是音乐与科技的相互作用,其实书法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也深合此理。在钱学森看来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美的创造,因为审美是一切的出发点。

(作者单位:国务院参事室)

人民政协报

绘画与科技,都是美的创造

作者:孟云飞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弹元勋”。他不但在科学上成就非凡、功勋卓著,而且在艺术方面也有着不凡的见解。他非常强调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认为科学家需要懂一些具体的艺术,艺术家也要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在这方面,他一直身体力行,他说自己就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受益者。他的艺术修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文学、诗词、音乐、园林以及书画等等。在众多艺术领域中,他不仅有实践,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乃至理论建构。

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于2007年第三期《前沿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习〈钱学森书信〉的体会》,文中说:“他的第一大业余爱好是书画。在我担任秘书期间,他常去中国美术馆和荣宝斋参观书画展,并对书画艺术有自己的见解”,还说钱学森自幼就喜欢文学艺术,他在北师大附中读书时,就跟随高希舜学习过水彩画。高希舜曾得到陈师曾、姚茫父等大师指点,创办了京华美术学院,并留学日本,与齐白石交往甚密。高希舜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创作与研究,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由此可知,在绘画上,钱学森也是师出名门。

在美国留学期间,钱学森虽思念家乡,但因事务繁忙而不能回国,就给家人写信想要一幅中国画。于是其父钱均夫就请同事兼好友姜丹书画了《西湖一角》这幅画。姜丹书是中国现代第一批美术教师,他喜作中国画,擅艺术理论。他的学生众多,优秀者有丰子恺、潘天寿、来楚生、郑午昌等。因钱学森祖籍杭州,故姜丹书选取西湖作为题材。他不仅在画上写了一首五言律诗,还题了一段较长的跋语,称赞钱学森学有所成,希望他莫忘家国。钱学森对这幅画视若珍宝,据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说:“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曾特意让我把这幅《西湖一角》给找出来,挂在他的卧室里。其实,父亲一般不会随意在卧室里摆放东西,可见父亲对这幅画极为珍视。”

钱学森曾经与画家通过书信探讨中国画发展的问题,内容不仅涉及花鸟画、山水画,还涉及工笔画、写意画,他时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说:“吴昌硕、齐白石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张大千和刘海粟的发展实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徐悲鸿,但前途如何?中国画也要开创一个新时代。”

1979年5月23日,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把本单位的专业画家牧歌约到办公室,与他就美术创作问题进行了深刻交谈。钱学森说:“美术创作应该是身教部分,是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部分。就是说,美术应该是表现那些正在思考要做的、准备去做的、正在进行的、计划中能够实现的、照相机照不下来的、未来的那部分,也就是电子计算机不能做到的那部分。无论电子计算机如何神通,它是不能代替美术家的创作活动的。”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了解的东西太少,美术应该起到一定的教化功能,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在谈到油画时,钱学森说:“中国的油画,在画法上大同小异,既不是古典派的画法,也不是现代派的画法,有点像19世纪中叶的那种画法,画的人很像哥俩,模样差不多,主要是没有艺术个性,没有生活,偏概念化。油画可以采用多种画法,不要老是一种画法。”他强调艺术要百花齐放,建议牧歌不能仅仅局限于从看陆地的角度画陆地,可以从外空间的角度来画陆地,也可以从陆地的角度画外空间——其实他是希望画家要有开阔的视野。

作为一个懂艺术的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笔墨要当随时代,画家也要关注当下、展望未来。1992年6月26日,他给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画家孙大石写了一封信,建议他把画城市街景的绘画发展成一种中国画的新形式——城市山水画,还希冀进一步发挥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先声——山水城市。1992年8月14日,钱学森在给《美术》杂志社的王仲回信时也谈到了类似的问题,他认为画家的创作不应该脱离现实,应该讴歌当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特别提出,希望我们的画家开创一种以社会主义城市建筑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希望画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进现中国的山水城市建设,二者相得益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钱学森曾在《新华文摘》上看到一篇写王学仲的文章,文章称王先生为“诗书画三怪”,他很感兴趣。1992年9月15日,他便给王学仲写信请求墨宝,并说:“我连您'润笔只要纸’的纸也没有,实感唐突,请恕我无礼。”在收到王学仲创作的长卷《狂草赋》,以及画册《夜泊画集》之后,钱老非常激动,并立即又回信说:“今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3周年,我凝视画集第一幅《怀思》,心情激动,牌刻上的人物又现眼前……先生所赠书画将是我余生中的精神食粮,受用不尽。”

作为一个科学家,钱学森深谙科技与艺术的密切关系。1987年6月5日,他在给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帆的信中说:“我认为高度文明社会就应该是艺术、美无所不在,科学技术也无所不在!我多次说过:造宣纸、画笔、墨和颜料都是科学技术,所以画家也离不开科学技术。”钱学森在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说,他与夫人蒋英二人所从事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一个是音乐、一个是科技,但夫人蒋英的工作对他却有很大的帮助,每当他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夫人的歌声给他以启示和灵感。“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文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这里虽然说的是音乐与科技的相互作用,其实绘画与科技的关系与此极其相似。在钱学森看来,绘画和其他艺术一样,因为审美是一切的出发点,它们都是美的创造。

中国艺术报

本文为强国号发布的内容。


孟云飞,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师从欧阳中石先生攻读书法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到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学和研究。曾任《中华书画家》学术部主任、副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等。教授职称,现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并兼任河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文艺研究》《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书法》《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点击以下阅读

遗世独立,慷慨悲歌——八大山人||孟云飞

风流倜傥,美女婵娟——褚遂良||孟云飞

书法风格研究之一:书法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孟云飞

孟云飞:书法风格研究之二:书法风格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书法风格研究之三:群体书法风格和个体书法风格||孟云飞

书法风格研究系列文章之四:书法风格研究的意义||孟云飞

孟云飞:书品与人品的悖论

孟云飞:习练书法可以身心双修

孟云飞:《昏庸君王,文采风流——赵佶》

孟云飞:文化自信与笔墨当随时代

【书画电影】孟云飞书学思想解析

孟云飞书法展示

孟云飞:书法与养生

孟云飞: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孟云飞:钱学森的绘画情怀
钱学森与蒋英相守62年,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晚年为何互相致歉
钱学森问的答案
名家艺术作品 王学仲老师精美书法作品 中式韵味十足
【名人养生】钱学森妻子蒋英的养生哲学
历史往事轶事人物人间万象13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