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井情思》||李娟霞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古井情思》

昨晚,读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谈到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一下子勾起了我对村里那口古井的回忆。

也许你会诧异,说“床”怎么会一下子想到“井”呢?其实,在李白的诗中,床非床,乃井也。古时候没有水龙头,全靠从井里打水吃,可以说,是井,维系了人类的生命。今天是否还有人依靠井里的水生活,我没有考证,也许有罢。但是无论有或是没有,和我同龄的人,估计都见过古井,喝过古井里的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多美的画面!最好是夏夜,最好有荷香,但也许什么都不需要,只有一口古井,用木头栏杆围起来,就成了几户人家的中心地。你挑水他挑水的,见了面打个招呼,或者停下来拉几句家常,谈兴浓时也许会忘了挑水。闲暇时刻,搬了凳子围坐在古井周围,对着空中的一轮皎月,你爱谈天我爱笑,即使什么也不做,听着风吹麦浪的声音,那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这个时候,小小的郎来了,一杆竹子就是驰骋疆场的马,绕着古井挥马扬鞭。小小的她来了,来到那棵正在生长的树旁,把弄一枝青色的梅子。既有青梅,想必也会有青藤,有点点小花,有袅袅炊烟。有水有山有树有人家,人间烟火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是这么生动。

但我老家的古井可没有这么浪漫。老家的古井位于村子中央,自我记事起,就在一座房子里,一大间是水井,一小间是教室。整座房子略高于地面,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古井的地面也是青色和白色的石头,没有栏杆,一架粗的井绳,便承担了村里所有人家的生命用水。

水井房旁边,有一块大的石头,每当排队挑水的时候,人们便坐在上面等候。这个时间是乡亲们最为放松的时间了,议农桑谈儿女,再抽上一锅旱烟袋,便是农忙时节最惬意的事了。

把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铁桶用井绳系好,顺着辘轳放下绳去,手熟的人不用护辘轳杆,直接用手弪轻按在井绳上,听到“咕咚”一声响,便知道水桶接触到水面了,就放慢了速度,一手护着辘轳,一手提拉着井绳,试探着向水下伸去,直到水桶全部淹没在了水里成直立状,就开始摇动辘轳往上提水。刚开始水桶没有离开水面之前是轻松的,但过一会儿便开始变沉,愈到井口愈发得沉,得用力加紧摇动速度方可提到井口。

我家一般是爷爷和父亲负责打水,因为家里和水井有一段路程,没有力气不好完成任务。父亲那时候正是年富力强,挑一担水很轻松,爷爷身子骨瘦些,就有点吃力了,回到家要喘息一阵子才能缓过神来。因为地里农活紧,父亲一般要挑两三趟,把家里的水缸挑满了才肯歇。也有母亲挑水的时候。一般是水缸里的水浅了,等不及父亲回来,母亲便性急地拿起扁担出门。至今我已不记得家里是否有专门为女性设计的小水桶,但母亲每次回来总是大汗淋漓。

不挑水的黄昏,爷爷会装一袋旱烟去水井房闲坐。一群大叔大伯们或立或坐,或者就靠在井房外的墙上,蹲在井房旁边的角落里。他们谈些什么我不知道,总是要等到家里人喊吃饭了才肯散伙。尤其是夏夜,星光点点,白云翩翩,凉风习习,蛙声浅浅,井水房的会议总是开到很晚很晚。

对于井房记忆深刻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井房旁的房间里上学前班。当时叫育红班,就是农家孩子五六岁之前上的学校。极不正规,就是请村里识字的小姑娘临时教个aoe,人口手。每当下课,总能看到井房边人来人往,排队挑水的,闲聊农事的,热闹极了。也有婶婶阿姨们择菜洗菜的,择好后顺便从谁家的水桶里舀点水淘洗罢,回家做饭。说是择菜,我记得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菜,除了韭菜和辣子水。

但是井房总是能带给孩子们许多快乐的。因为喜欢人多热闹总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什么游戏项目,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究竟当时有没有,我实在是没有记忆了,但仍然寄托了童年时代的欢声笑语。后来上学了,读到李白,才知道应该还有竹马,还有青梅,只是已成惘然。

靠着水井活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亲,又在小家的院子里挖了一口井,当然是旱井。我家住在世世代代的旱塬上,吃水困难,父亲挖这口井,靠雨水甚至是从水井里挑的水滋润着它。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家里的旱井基本上不用了,但母亲和乡邻们发明了井水冰箱,用篮子盛了馒头吊在半水井处,可保多日不坏。再后来,井水冰箱里吊着的是西瓜,便更是诱人了。热的天,凉的瓜,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此。

这些年过去了,人们早已习惯了“龙头一拧,清水自来”的生活,对水井的依赖已然淡化了许多,但水井,留给我们的,依然是生命本初的最真的情感,是人生命的本源。至今,我家果园里,仍保留着两口旱井。

写到这里,我突发奇想,忆起了慈禧害死珍妃那段历史。据说珍妃是被投到井里而死。抛开其他不谈,是否也可看作是回到生命本源了呢?还有历史上、小说里许许多多的饮井而去的情节,似乎亦归于此。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想。是没有根据的乱猜。可是,对于水井的情思,却绵绵无绝期呵。不过,我知道,“床前明月光”的那口“井”,系着诗人浓浓的家愁乡愁,留下后人多少的爱与思呵。

就像是我的古井,虽然没有骑竹马的郎,也不曾把青梅嗅,却烙下了深深的印在我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涉县人看过来:井店的“井”,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四)
涉县,井店的“井”
张玉波| 大水缸
水井记忆
过去的农村生活(转载)二
魏青锋:水井里的旧光阴|散文选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