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作家亢秋亚《记忆中的南胡同》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记忆中的南胡同

 亢秋亚

        走在城市平整干净、绿茵成行、花草芬芳的小巷子里,按说心情应该格外舒畅,但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有那么一点点失落,尤其是当看到两个非常熟悉、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小巷深处,心不在焉地寒暄两句,就匆匆擦肩而过时,就更加怀念记忆中南胡同,怀念儿时农村那条曾经走过N次的长长的、窄窄的、土土的、不太平整的小巷子;怀念那些无拘无束的玩伴;怀念那枝丫伸出主人院墙的 ,常年罩在小巷上空的三棵大槐树和一棵老灵枣树……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居住的地方是村子最南端的一条胡同,全队几十户人家,基本都住在一条胡同中,大家都叫它南胡同。当时无论是送信的还是寻人的,进村一问南胡同,大人小孩都能指路。

    那是一条又窄又长的胡同,两边每隔十几步就有一对斜对应的土门头,每个门头边都放一个废弃的石辘轳或大石头,方便主人歇脚或夏天晚上聊天纳凉时坐。在小巷中间的一家农户门前,竖着一根木庄子,上面挂着一块废铁条,那是生产队每日通知社员上工的号角。老队长每日里第一个走出土门头,把上工钟敲的当当响,片刻后,每家出来的社员就会带着农具,跟着老队长走出胡同去生产队的地里去干活……

    那时,小巷里常常活跃着三三两两结伴上学或放学的孩子们,我也在其中,和邻居伙伴结伴而行,虽然书包不重,里面仅装着语文,算术和两个本本,但从家里到学校要经过窄窄长长的巷道,我们人小腿短,因此总是嫌上学的巷道太长,每到夏季,烈日当空,我们就更怯走那条空气灼热的小巷了,所幸的是有那几棵大树投下的阴凉,帮了我们大忙,它们就像是前辈人有意为后人设下了避雨纳凉的天然伞。每每走过树阴时,我都心存感激,感谢那些栽树成荫的老前辈们……

     现在想来我对那几棵老树还心存感激和眷恋。当年那几棵老树在我们眼里,就是小巷里一道绝美风景。是啊,那时每到春季刚过,几颗老树上的嫩枝叶就慢慢染绿了回家的巷道,远远望去,一团团淡绿色的雾团在小巷上空展现,十分养眼,十分舒心;到了盛夏,它们将枝叶茂密,翠绿翠绿的,蒲扇般的大手毫不吝啬地伸出主人小院的墙外,将一片片绿荫投向小巷中央,让上学放学的孩子、让出晌下晌的大人,中途都可以放慢脚步,尽享丝丝凉爽。每当我走到树荫下,总会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不肯匆匆走过。有时在树下抬头看看层层叠叠的槐树叶,看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那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落下来,如同无数细碎的金子忽明忽暗,一闪一闪,十分好看;偶尔听见树上有蝉鸣或小鸟的叽啾声,就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扔上去和它们逗乐;或着和几个同伴围看俩老汉在树阴下用土块,石子在地上临时画出的棋盘上对弈;有时贪玩,就约几个女孩蹲在树下抓起石子来,完全忘记了放学回家,直到小巷尽头传来家长的呼唤……

那时夏天的雷阵雨特别多,几天就一场,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下雷阵雨,我没带雨披,放学后没走几步,雨就大了,电闪雷鸣,我紧跑慢跑才到小巷第一棵大槐树下,书包挡在头上,书都湿透了,头发、衣服也全是湿的……我从小怕打雷,这下困在大树下不敢走,都快急哭了,刚好四年级的小霞披着一块塑料纸从学校跑来,她说:“钻进来吧,老师说打雷天不敢再树下站”,我小跑钻进她的雨具下,然后,一人拽着塑料纸的一角,踏着积水和泥泞跑回家了。那时我就在想,有这么个顺路的热心的伙伴是多么好的事呀。

    秋天, 那棵伸在小巷上空的老灵枣树的枝丫,早早就被上学放学的小孩盯上了,当树上的小灵枣刚红一点时,就成了过路小孩们的猎物。放学了,一些男娃跑到枣树下,拾起地上的一块砖头或一段木棍就飞上枣树梢,随着“呼啦”一声,从树上落下几棵半红半绿的灵枣,大家见状,就会一窝蜂似的去抢拾。女娃胆小,不敢打枣,只能站在一边看热闹,有时还能就近拾上一两枚灵枣解解馋。一次,巷里有个调皮小娃,找不到石块,干脆脱下自己脚上一只鞋扔上去打枣,结果,枣没落下几棵,鞋却下不来了,还是另一个小孩机灵,找来一节木棍照原位置扔上去才把那只鞋震落,这时枣树的老主人听到动静出来了,一声吆喝,大家“轰”地一下跑了。那个扔鞋的捣蛋猫,捡起鞋来不及穿,光着脚丫窜了……

    冬天,一场瑞雪降下,小巷上空那些大树的枝丫上架满了棉花团似的白雪,把小巷的路都照亮了,站在小巷的槐树下,趁伙伴不注意,扔起一土块在树枝上,那树枝上的雪团就会呼呼啦啦掉落,凉凉滑滑的雪片落在伙伴头上,脖子里,一声惊叫,然后就互相抓起地上的积雪砸向对方,小伙伴们就这样在小巷里相互追逐着,嬉戏着……

          那年代,一到周日,小孩们没额外的作业,也不上辅导班,特长班,都在小胡同里开心玩耍:男娃们都忙着打纸面包、弹琉璃球、打彩胡;女娃们忙着踢毽子、跳皮筋、抓石头子……   

       夏天的晚上,是四季小巷最热闹的地方:一到傍晚炊烟散尽时各家各户都有端着晚饭出来边吃饭边聊天的大人们;几个吃晚饭早的老爷爷们坐在门前大石头上悠然悠然地抽着旱烟袋;满胡同尽是玩耍的孩子。那时队里小孩特别多,一家都有好几个,晚上都三五成群地在巷子猴疯,当时虽然没有昂贵的玩具,更谈不上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高科技的网络游戏,但孩子们容易满足,自主创造力也很强,精心编制一些无道具游戏,比如有“老鹰抓小鸡”、“有逮电报”藏猫猫,有“抓木头人”等游戏……在月光下小孩们一身汗一身土玩耍,完全忘记了时间,直到家家大人催促着要关大门,才带着余兴回家……

   记忆中的南胡同,就是我们那时期那地方小孩子们开心的乐园,也是我数年来萦回梦牽难舍难割的地方。

    如今儿时那条南胡同早已因多户人家窑洞老旧,政策搬迁,移户平地而废退孤寂;那几棵老槐树也早已被主人们刨掉成为家具一部分或灶下灰;那棵老灵枣树也因住户搬迁无人管理而日日衰枯……尽管现在的南胡同早已看不到往日的情景,但这丝毫冲淡不了我心中珍藏封存的记忆中的南胡同,那种记忆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趣,我也越来越想对城里现阶段紧张忙碌朝“钱”奔的大人们和各种盲目辅导班及课外作业挤压于一身的孩子们炫耀,那种放松和愉悦,那种友情与互动,那种开心与欢乐是现在城里年青后生永远体会不到的……

20181121

 记忆中的南胡同

 亢秋亚

        走在城市平整干净、绿茵成行、花草芬芳的小巷子里,按说心情应该格外舒畅,但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有那么一点点失落,尤其是当看到两个非常熟悉、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小巷深处,心不在焉地寒暄两句,就匆匆擦肩而过时,就更加怀念记忆中南胡同,怀念儿时农村那条曾经走过N次的长长的、窄窄的、土土的、不太平整的小巷子;怀念那些无拘无束的玩伴;怀念那枝丫伸出主人院墙的 ,常年罩在小巷上空的三棵大槐树和一棵老灵枣树……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居住的地方是村子最南端的一条胡同,全队几十户人家,基本都住在一条胡同中,大家都叫它南胡同。当时无论是送信的还是寻人的,进村一问南胡同,大人小孩都能指路。

    那是一条又窄又长的胡同,两边每隔十几步就有一对斜对应的土门头,每个门头边都放一个废弃的石辘轳或大石头,方便主人歇脚或夏天晚上聊天纳凉时坐。在小巷中间的一家农户门前,竖着一根木庄子,上面挂着一块废铁条,那是生产队每日通知社员上工的号角。老队长每日里第一个走出土门头,把上工钟敲的当当响,片刻后,每家出来的社员就会带着农具,跟着老队长走出胡同去生产队的地里去干活……

    那时,小巷里常常活跃着三三两两结伴上学或放学的孩子们,我也在其中,和邻居伙伴结伴而行,虽然书包不重,里面仅装着语文,算术和两个本本,但从家里到学校要经过窄窄长长的巷道,我们人小腿短,因此总是嫌上学的巷道太长,每到夏季,烈日当空,我们就更怯走那条空气灼热的小巷了,所幸的是有那几棵大树投下的阴凉,帮了我们大忙,它们就像是前辈人有意为后人设下了避雨纳凉的天然伞。每每走过树阴时,我都心存感激,感谢那些栽树成荫的老前辈们……

     现在想来我对那几棵老树还心存感激和眷恋。当年那几棵老树在我们眼里,就是小巷里一道绝美风景。是啊,那时每到春季刚过,几颗老树上的嫩枝叶就慢慢染绿了回家的巷道,远远望去,一团团淡绿色的雾团在小巷上空展现,十分养眼,十分舒心;到了盛夏,它们将枝叶茂密,翠绿翠绿的,蒲扇般的大手毫不吝啬地伸出主人小院的墙外,将一片片绿荫投向小巷中央,让上学放学的孩子、让出晌下晌的大人,中途都可以放慢脚步,尽享丝丝凉爽。每当我走到树荫下,总会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不肯匆匆走过。有时在树下抬头看看层层叠叠的槐树叶,看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那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落下来,如同无数细碎的金子忽明忽暗,一闪一闪,十分好看;偶尔听见树上有蝉鸣或小鸟的叽啾声,就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扔上去和它们逗乐;或着和几个同伴围看俩老汉在树阴下用土块,石子在地上临时画出的棋盘上对弈;有时贪玩,就约几个女孩蹲在树下抓起石子来,完全忘记了放学回家,直到小巷尽头传来家长的呼唤……

那时夏天的雷阵雨特别多,几天就一场,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下雷阵雨,我没带雨披,放学后没走几步,雨就大了,电闪雷鸣,我紧跑慢跑才到小巷第一棵大槐树下,书包挡在头上,书都湿透了,头发、衣服也全是湿的……我从小怕打雷,这下困在大树下不敢走,都快急哭了,刚好四年级的小霞披着一块塑料纸从学校跑来,她说:“钻进来吧,老师说打雷天不敢再树下站”,我小跑钻进她的雨具下,然后,一人拽着塑料纸的一角,踏着积水和泥泞跑回家了。那时我就在想,有这么个顺路的热心的伙伴是多么好的事呀。

    秋天, 那棵伸在小巷上空的老灵枣树的枝丫,早早就被上学放学的小孩盯上了,当树上的小灵枣刚红一点时,就成了过路小孩们的猎物。放学了,一些男娃跑到枣树下,拾起地上的一块砖头或一段木棍就飞上枣树梢,随着“呼啦”一声,从树上落下几棵半红半绿的灵枣,大家见状,就会一窝蜂似的去抢拾。女娃胆小,不敢打枣,只能站在一边看热闹,有时还能就近拾上一两枚灵枣解解馋。一次,巷里有个调皮小娃,找不到石块,干脆脱下自己脚上一只鞋扔上去打枣,结果,枣没落下几棵,鞋却下不来了,还是另一个小孩机灵,找来一节木棍照原位置扔上去才把那只鞋震落,这时枣树的老主人听到动静出来了,一声吆喝,大家“轰”地一下跑了。那个扔鞋的捣蛋猫,捡起鞋来不及穿,光着脚丫窜了……

    冬天,一场瑞雪降下,小巷上空那些大树的枝丫上架满了棉花团似的白雪,把小巷的路都照亮了,站在小巷的槐树下,趁伙伴不注意,扔起一土块在树枝上,那树枝上的雪团就会呼呼啦啦掉落,凉凉滑滑的雪片落在伙伴头上,脖子里,一声惊叫,然后就互相抓起地上的积雪砸向对方,小伙伴们就这样在小巷里相互追逐着,嬉戏着……

          那年代,一到周日,小孩们没额外的作业,也不上辅导班,特长班,都在小胡同里开心玩耍:男娃们都忙着打纸面包、弹琉璃球、打彩胡;女娃们忙着踢毽子、跳皮筋、抓石头子……   

       夏天的晚上,是四季小巷最热闹的地方:一到傍晚炊烟散尽时各家各户都有端着晚饭出来边吃饭边聊天的大人们;几个吃晚饭早的老爷爷们坐在门前大石头上悠然悠然地抽着旱烟袋;满胡同尽是玩耍的孩子。那时队里小孩特别多,一家都有好几个,晚上都三五成群地在巷子猴疯,当时虽然没有昂贵的玩具,更谈不上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高科技的网络游戏,但孩子们容易满足,自主创造力也很强,精心编制一些无道具游戏,比如有“老鹰抓小鸡”、“有逮电报”藏猫猫,有“抓木头人”等游戏……在月光下小孩们一身汗一身土玩耍,完全忘记了时间,直到家家大人催促着要关大门,才带着余兴回家……

   记忆中的南胡同,就是我们那时期那地方小孩子们开心的乐园,也是我数年来萦回梦牽难舍难割的地方。

    如今儿时那条南胡同早已因多户人家窑洞老旧,政策搬迁,移户平地而废退孤寂;那几棵老槐树也早已被主人们刨掉成为家具一部分或灶下灰;那棵老灵枣树也因住户搬迁无人管理而日日衰枯……尽管现在的南胡同早已看不到往日的情景,但这丝毫冲淡不了我心中珍藏封存的记忆中的南胡同,那种记忆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趣,我也越来越想对城里现阶段紧张忙碌朝“钱”奔的大人们和各种盲目辅导班及课外作业挤压于一身的孩子们炫耀,那种放松和愉悦,那种友情与互动,那种开心与欢乐是现在城里年青后生永远体会不到的……

作者简介 

亢秋亚,网名春雨洒洒,河南灵宝人,灵宝作家协会会员,灵宝涧东区通讯员,喜爱文学,先后在《豫西报》《三门峡报》《西部晨风》《金城灵宝》《今日头条》《灵宝原创》等媒体发表图片信息,社区人物,游记,散文,诗200余篇。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670

扫描关注免费订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胡同/演乐胡同
【卫辉老街巷】南枣园——玉带拱桥王府第,依水傍林百姓家
记忆中的秋果
老屋
四合院里的“记忆杀”您也有吗?︱“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不是说北京人的!
梁仁燕||歪枣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