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行车情结 || 刘保学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

自行车情结

刘保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拥有一辆永久、凤凰和飞鸽自行车沐浴着夏花的绚烂,金秋的阳光。呼朋引伴来一场说走就走,穿行在城镇的大街小巷,徜徉在乡村的田野阡陌间,那是多么风光和惬意的事儿。诚然,这场景只是那些靓男美女豆寇年华的美事儿。

想起久违了的自行车,是因了一通电话,再一次勾起我沉睡在脑海里,已经过往四十多年前的层层记忆。

那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小憩后的我慵懒地,刚刚躺卧在客厅的沙发里,突然,茶几上的手机“叮铃,叮铃铃”地响了起来。“喂,您好!修武县的王国祥通知----”原来是在厂里时的同事陈金萍的电话。要邀集当年同在省二轻干部学校财会专业的老同学们聚会。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县二轻工业局应省通知,委派了线材厂刘宝学、制镜厂何国祥、塑料厂陈金萍和毛巾被单厂的李宝珠四人,赴位于荥阳县的省轻工业干部学校进修财会专业。在县二轻局财务股长马允明的安排下,由年长其他三位三五岁的,并身为共产党员的刘宝学负责。由此重新开启了一段学习的生涯。

每到休假期间,在到达博爱后,往往是傍晚时分万家灯火了。

那时,三位同学的家均在城里,而只有我的家住在距离四公里多的乡下——上庄村。夜幕沉寂,四野茫茫。那个时候的道路,可谓:晴天“洋灰道”,雨天“水泥路”。不像现在城乡一体化,道路四通八达,路灯闪烁,亮如白昼。

“你骑我家的自行车回家吧!”看看满目漆黑的夜晚,李宝珠说道。也只有如此了,“那谢谢你啦!”我心里呐呐道。

恰好她家就在车站附近。此后,每逢节假日我们从郑州回到博爱,如很晚了,就借用李宝珠家的自行车回家。第二天一同返郑时才将自行车还回。

进修结束后,在此后的日子里,四位同学各自在工作的岗位上,为事业为生计而奔忙,也再未联系。而现在,有幸老同学聚会,才让博爱县的四位老学友重新找回那进修年月的“恰同学少年”。为此,我分别给老同学每人一竖式条幅书法作品,以兹四十多年后再相会的留念。

好啦,博爱至修武、至武陟,同车,来来往往,我的车子充分发挥了我应有的作用。会见当年的同学邢振忠、郭学军和王国祥。回忆那“风华正茂”的青葱岁月。推杯换盏,对酒当歌,畅叙毕业前后的家庭事业、天南海北------

“啪,哗啦!”一声,路边一小孩手中的饭碗,在我骑自行车躲避对方的自行车时,撞到了地上。那是我十三四岁时,刚刚学会骑自行车不久,家父还在县建筑公司工作,给了两张电影票,我带着二妹在城里看过电影后,回来路过西庄村时,恰好在一个小商店门前一不小心,就把正在路边吃饭的小孩手里的饭碗给打破了。那小孩子哇啦哇啦地哭起来了。

这可咋办呢,看着这场面,我扎撒着两只手,傻了脸,不知所措。小妹也吓得拉着车子后座,愣怔在了一边。父亲给我们的零花钱也用完了。咋办?撞了祸,那种窘境对我一个少年来说,真是难以描述。

此刻,身后一个中年男子:“咋啦,孩儿!?”我返过身看到原来是我们村子后街西头的一位叔叔,一个村子里的人,有些面熟。我嗫嚅着,将此情述说了一番。叔叔转过身向小商铺走去,拿出一只碗递到了小孩手上。帮助我们解了围,“走吧,你们慢些啊!”“谢谢,谢谢叔叔啊!”那位叔叔叮嘱我们后,骑上自行车走了。解了困,我心存感激。后来,我将此况对父亲讲了,父亲说,那位叔叔常常到城里建筑公司来坐喝茶,人可好!

那个年代的一只碗虽不值几个钱,可那份乡情,那份温暖,就永久地在感动着我,让我记了几十个年头,并且将继续地记忆下去。

“中央,你走路去柏山吧,你一个星期来回一次。你爹给中国在城里建筑公司找好了工作,他干活,你不干活。让他骑车去吧!”这天早饭后,母亲对我说道。(中央是我的小名,中国是弟弟的小名)“好,好吧!”我回应着母亲,并给弟弟交代了骑车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这辆“永久”牌自行车是自我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在那物资极端匮乏的年代里,父亲通过在市政府某部门工作的一位亲戚购买的。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为《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一文所写的编者按,刊载于当时的《人民日报》上。内容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至此,全国各地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开办了培养人才的《七二一工人大学》。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随着也可谓是“工农兵学员”的洪流,背着铺盖卷和全县包括各乡镇约有四五十名企业职工,来到了位于柏山镇的博爱县第二农业机械厂。当时,学生们先在铁路南沿的,原来修铁路时铁路工人居住过的几孔窑洞里,因地制宜地办起了博爱县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学习内容主要是:数学,物理,机械制图。什么公差配合等等。老师主要是和世均(后来的县工业局负责人),以及正在大学里上学的本县籍的魏革命、刘念成和一位女生,校长是王子贵。一段时间后,才搬到了,县里在二机厂的厂区里新建的一排教室和学生宿舍里。在此,边学习,边在车间的机床上实习。

在这所《七二一工人大学》来往的一段时间里,走路上学,从月山车站顺着铁路道轨一路向东。周末则随着从一个厂里来的同事孙文江的自行车,把我捎到西庄村口,每周如此。在学校期间,每有课外活动,如到柏山的小北顶山上,也是坐在孙的自行车后座到山下,再上山。从此,我们俩结下了同学情,同事情,朋友之情的深深情谊。

一天,我在焦作大学校园里散步。在一片空场上,一女生跌跌撞撞地在学着骑自行车,这一画面不由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的事儿。当时,我和同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刘大祥,在月山足下南边的一条东西马路上学骑自行车。

与这位女生一样,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地学着。我们两个,他骑,我扶着后座。我骑,他在后扶着,就这样学着。突然,大祥倒在了路的一边。当我扶起他时,车子的脚踏管已经紧紧地贴在了链盖子上走不了啦。满头大汗的我们,用路边的石头支起车子的中轴,手拿拳头大的石头块,猛猛地砸起了脚踏管,可怎么砸都无济于事。正在无可奈何之时,本村北街的一位村干部,来到了我们跟前,帮助我们很快地修理好了。

后来,在城里上班的我,自行车陪着我风里来雨里去,冬去春来,从家里到单位,从单位到家里,来来回回地跑了有十多年。搬到城里后,基本上结束了几乎每天与自行车打交道的日子。

退休后,又参加了县里的自行车骑行活动,骑行到附近的沁阳、济源。到济源那一次有十多位男男女女骑友跑了将近有三天时间,济源的济渎庙,王屋山,小浪底等景点参观了个遍。为此,我还写了篇游记发在了《焦作日报》和《老人春秋》上。

骑着自行车一路走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感激。那些萦绕在胸中的自行车情境,情结,情愫恍若昨日,历历在目。

在此,感谢邂逅到的,所有的家乡人,老同学,老同事以及所有的善良善行的人们。

作者简介:刘保学,喜爱文学,书法。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冶金报,老人春秋等。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河南文苑稿件要求原创首发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11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地处河南、山西的交界处
【广东】刘玥彤《学骑自行车》指导老师:林燕玲
自行车脱链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七年级作文 | 好人就在你我身边(刘翠宇 )
舌尖上的河南:济源压板肉!
姓氏图腾: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