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理学》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

答: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以下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从 19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 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 国际化经营的产物 —— 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 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尤其是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问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以下阶段:

(1)出口阶段。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 ”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始是偶尔的,然后才是主动和大规模的。 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 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 然后再逐步走向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直接出口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出口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2)非股权安排阶段。随着出口活动的推进,国际市场了解的加深,企业开始尝试新的手段和方法。此时, 特许经营、 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 (如人力资源策略、营销体系与策略 )、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以应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加深所带来的挑战。

(3)直接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商业利益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 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很显然,这一时期,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等条件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对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筛选, 如何将新的扩张性行动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推动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等。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有哪些?

答: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总部在国内市场较为狭小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倾向。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业为了获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而利用国际化经营, 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这一点在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4)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以选择国际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效果。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3.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要素的影响?

答:国际化经营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这些制度涉及投资行为的难易程度及其安全性, 从而直接或问接地影响着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 因而是跨国公司管理者决定投资选址的重要评价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包括 国家政治体制 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政治的稳定性 政治的稳定性通常是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③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 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 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一国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通常包括积极、 消极和中性等三大类型。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本国和东道国之间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变化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⑤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指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 以及各国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国际贸易法规等。

(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因素是影响跨国投资的直接因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发达,市场是否成熟,对跨国经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国在贸易政策、工业化政策、地区开发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上的不同,也对际化投资经营有着不同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市场需求能力、消费偏好和产业特征各不相同,对国际经营企业的吸引力和影响程度也互有差别。

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一个国家的市场大小、有无市场潜力、市场对外来产品的准人程度,都直接影响着海外经营机会的大小。 衡景市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人口数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分布状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消费水平等。 衡量市场的准入程度则要看东道国的贸易和关税政策、对国外企业销售的政策等。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通常反映在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发展结构,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现有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 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能源、 技术装备等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等多方面。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海外经营的吸收和容纳程度,影响着海外经营者对经营方式的选择。

社会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信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等。社会基础设施的水平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外部物质条件, 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一般来说,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结构越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就越高。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对国际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3)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

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带有习惯性。

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反映各国文化环境的指标:

权力距离。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权力分配往往是不均等的,即存在着权力等级。分“高

权力距离 ”的社会和“低权力距离 ”的社会。 一个国家或地区究竟属于 “高权力距离 ”还是 “低权力距离 ”,必然会从该社会内权力大小不等的成员的价值观中反映出来。因此研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就可以知道一个社会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

不确定性的避免。任何一个社会,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情境,都会认为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个强烈追求防止不确定性的社会, 一般说来会产生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会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

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 ”和“在群体之外 ”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 “群体之内 ”。

男性化或女性化。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所谓“男子气概 ”价值观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程度。“男子气概 ”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一般地说,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 ”的评价愈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4)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是指非人为因素所形成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因素。

4.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

答: (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

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 在国际模式下, 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点是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 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 但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 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的单位, 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 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 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 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问相互转移。 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 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

(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全球模式的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 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 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 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 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 使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跨国模式。 其特点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 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 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 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 跨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和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 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 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 以便高效率地运行全球集成的生产体系。

日职会计学习网,微信号rzczxxw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贸易chapter 10 之 跨国公司
把握国际投资特征,聚焦非股权经营模式(下)
浅析海尔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管理学知识(一)
企业跨国经营的国家风险管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