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个故事20年:她在美国这样做媒体

【留美学子】 第 1013 

纯粹教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留美学子】导语:


她们久别重逢、一位知名作家、一位资深媒体人,而资深媒体人曾没意识到,她在一次媒体论坛上随意分享的2个故事,却让这位作家,海外写作路上,坚守了20年。 

                               

 2个故事、20年 ...... 

不久前,一位美国女友把我介绍给一位华裔资深媒体人,一见面,才发现,她是我久别重逢的老友,连她都没有意识到, 她是我海外写作路上,能够坚守媒体职业精神,给予最重要影响的几位“引领者”之一。 

为何这样说? 这个缘由还要回到 2003年6月8日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媒体与文学”研讨会上的演讲故事说起。

她是谁?

资深媒体人杨鸣镝女士,

如何影响了【陈屹视线】

美国坚守写作20年

20多年前,杨鸣镝在纽约《世界日报》社工作的情景。

故事一    BBC vs 火车站的录音

杨鸣镝觉得许多人在海外做新闻好像缺乏那么一点激情。她大学毕业后在BBC工作有一件事印像很深,她也时常和同行讲起。当时在进行对北京外来民工的采访,首席记者有一天要求她和其他记者早上5点赶到北京火车站录音,后来杨鸣镝知道了,其实采访组想录火车进站和民工下车的声音。

杨鸣镝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热情挺高的,就让大家把活交给她去录,反正火车到站的声音都是一样的,不用起大早赶路。但负责报导的BBC电视的驻京首席记者,说什么也不答应,因为她的稿子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是北京时间早上5点,我站在北京火车站,我的背后是数以百计的外地民工,他们在春节过后,又涌入北京打工。”

她告诉杨鸣镝,听众需要听到的必须是来自早上的火车声音,绝对不能用下午的火车声音代替。这是新闻媒体人的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意识,这位BBC记者知道,她所要发出的声音、做出的报导在听众中具有影响力,所以这种声音,必须来自真实的记录。

杨鸣镝觉得海外的中文媒体记者中,也有不少人具有这种认真和严肃的劲头,但他们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他们的报导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什么,你写一个白血病少年,失散18年的他的大伯看到了报导,赶来为他捐骨髓,你的故事可能为病童的生命带来希望,你影响了一个人,一个家庭。

当年在纽约市访问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和基辛格

故事二    杨鸣镝眼中的品质报道

中文媒体在很多新闻报道上,有一个问题到现在还挺严重,就是新闻和文学的界限模糊。

在新闻报导上,文学的东西一直存在,这两者都是在文字上做功夫,比如说新闻中的人物特写就比较接近文学作品,可以把体裁放得很宽,用很多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倒叙、幽默、戏剧化等等,都是文学的表达方式。但两者有不同,就是文学是fiction,新闻是non-fiction;文学是创造性的写作,随你想象地写,新闻是有严格规矩的,是有谱可循的,你必须在这个框框里做文章,叙述你看到的事情,比如倒三角就是最规范的写法之一,把最重要的5W放在前面,下面写比较重要的,后面是比较不重要的。

有人说,文学的东西完成以后往往会写上:本作品纯属虚构,任何和现实生活雷同之处都是巧合,但新闻就不是这样,你写完了以后应该有信心声明,本报道纯属真实,任何不象真实的地方都是巧合。很有道理。

杨鸣镝觉得,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你既要要靠近文学,又要远离文学。

为什么这样说,就是你在新闻报道的时候,如果增添文学的手法,而又不跨越新闻的界限,你的文章就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可是你如果甩掉新闻的标准,将你采访的事件和人物任意抒情描述,你文章的可信度就会有很大的漏洞。

所以说,一个好的reporter并不一定是好的writer,一个好的writer并不一定是好的reporter,当然既有新闻敏感性和观察性,又有文字水平的记者是非常难得。

举一个新闻报导靠近文学的例子,写火灾:我们可以写某日在某地发生了一场火灾,3个消防队员丧生。也可以这样描写:火警响起的时候,小王正在复习晋升副队长的考试,小李在给妻子打电话,安排下午去外地的盼望了很长时间的休假,小张在吃午餐,五分钟以后,他们都奔到火场,却再没有回到消防队,留在桌子上的是答了一半的考卷和没吃完的午餐。同样的事件,后一篇完全打动了人心。

再说说新闻必须远离文学的例子,这个问题在中文新闻的报导中特别严重和普遍,尤其是在报导人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华丽的词藻吹捧被采访者,神话他们,让读者觉得他们取得的成就比天还高,比海还深。

这也就是多少年来, 她始终坚守着对媒体事业的热爱, 而《少年时》这份为孩子们打造的引领科学和人文前沿话题的一流系列读物,也就是在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职业沉淀,而诞生的。

十多年后我们重逢,笔者 除了幸会再相逢,还也有那份深深的感恩和敬意。 有时,有些人不经意的一些话,却启迪了别人一生。 这就是杨鸣镝给予我的,谢谢你,鸣镝老师! 

采访《福布斯》(又译《富比世》)杂志总裁、专栏作者福布斯(Steve Forbes)。两次美国总统候选人,家族企业继承者。

附录    当年【鸣镝访谈笔记】

福布斯的礼包和老传统的延伸

福布斯家族从来就是讲究传统的

《福布斯》杂志三代人共享一个理念,就是企业资本主义的创新是制造快乐,不是堆积财富。因此这本杂志从创刊之初就一直推介新企业家的出现,报道人的创业的辉煌,而不是罗列财产数字的巨大,福布斯对私人企业的特别关注让杂志和人们的美国梦一起成长

----------------------------

  我这是第二次采访斯帝夫.福布斯(Steve Forbes),大约5年前的那次访问未能拍照,我心里一直存下了遗憾,一直记着再约会面,我不是只想着弥补失去的对话,而是希望找回做成功访问的那种感觉。

  访问还是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福布斯大楼的小图书馆里进行的,我们架了两部摄像机和三部瓦数挺大的灯,书架上的收藏品便看着也拥挤起来。我和福布斯一问一答进行得很快,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倒有点象是现场直播。对于我心里存了数年的结,是多么好的开解。

  我们握手道别之前,福布斯走到门口,一手拿了一个纸袋回来,里面装着一件小礼品和他自己写的书,书的封面有他事先写好的钢笔字:“鸣镝,衷心祝福你。斯帝夫.福布斯。”我的制片人祝伟(现任《少年时》总编)接到同样的礼物和题字 ,但他不知道的是,福布斯走到门口自己取礼物袋,送书给人的这个动作,已经做了不知道多少年,5年前的我也受到同样的礼遇。

  福布斯家族从来就是讲究传统的。《福布斯》杂志三代人共享一个理念,就是企业资本主义的创新是制造快乐,不是堆积财富。因此这本杂志从创刊之初就一直推介新企业家的出现,报道人的创业的辉煌,而不是罗列财产数字的巨大,福布斯对私人企业的特别关注让杂志和人们的美国梦一起成长。从我采访的这个小图书馆走出去,福布斯第三代传人的四兄弟便是在同一层楼上一起办公的。这对于那些常常传言兄弟不和的家族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小有奇迹吧。

  斯帝夫.福布斯告诉我说,兄弟四人是通过每月一次长达数小时的家庭会议沟通交流,产生商业经营上的互动和共识的。他们共撑大局,不仅仅遵循着祖父辈的传统理念,也开辟了再创造财富的新媒体之路。

  在全球,《福布斯》杂志已经拥有六七个版本,最近又将杂志开到土耳其,不久可能还会有英国版;《福布斯》也在开办电视节目“FOX的福布斯”,从1997年开办网站以来,福布斯投资数千万美元,将网站办成一个完全不同于杂志的媒体,其收入在未来两三年内,就会超过平面。对于这样一个家族企业来说,福布斯野心勃勃地在全球和新媒体市场拓展,就是在创造媒体的神话。

  我心里当然希望,今后我还可以有机会和福布斯对话,听一听他的家族数代承接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故事,也希望不要错过近距离观察一个媒体追逐新科技发展和全球视野的过程。

  第一次访问我的摄像师病了,我的录音机也坏了;第二次访问大体完整而流畅。奇怪的是,我对福布斯送礼细节的记忆总是比我访问本身要清晰很多,我想也许这就是古朴传统连续下来产生的力量,它能够打动人心,带来有品质的印象,也可以创造精神的新的延伸。

杨鸣镝近作链接

(深度好文) 旅美媒体人: 对亚裔父母教育观的反思

 

【陈屹视线】 1999 年伊始《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开设近 10 年专栏栏,已在主流媒体发表了百万字纪实作品,出版了 7 本以中美教育、文化、经管、情感为背景的畅销书。

【陈屹视线】 部分作品链接

写作改变命运!【留美学子】第1000期!(收藏版)

如何在美討回公道?歧視案華人第一大贏家(經典勝訴)

美国名校之路的“道与术”

西点给我一座桥:10年零距离 

她笔录了几亿父母没有完成的心路历程

【留美学子】已发表1012期 精选好文

精彩系列 持续推出

【留美学子】的 读者文摘
第 1013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长按【留美学子】二维码  

  订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福布斯推荐的75本经商必读书
【来稿】跟品老师学文学(小小说)
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文学看台2703 | 林汉儒:贺红海湾东洲美女杨思萍登名福布斯
【投资项目】疑点大解析
海外博主用两段视频揭露西方媒体的双标,老外:我不再相信BB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