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疑问交给专门的机制

把疑问交给专门的机制

微自我:一种个性化生存方式系列谈之八十三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相互宽容,彼此尊重对方的个性,看重别人自我大异优异的价值,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如果以为这样大家就可以相安无事,万事大吉,彼此没有一丝争议,那也是一种错觉。因为这同样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描写了一个理想社会“君子国”。君子国里人人“好让不争”,“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蔚然成风。可偏偏就是因为“好让”,一桩买卖中的双方相“争”不下,体现得就是这种麻烦。

    李汝珍先生写道:在闹市上,有一个官差(隶卒)采买物品,嫌货价低于货物的品值,便要求卖货人加价,否则就认为这是存心与他作对,不让他买。卖货人的看法正相反,认为自己原本是妄讨大价,正待官差还价后再让几成,你不但不砍价反叫我长价,这是诚心不叫我卖给你。两个人互不相让,买卖做不成。官差賭气,照卖货人的报价付款,却只拿了一半货物。卖货人那里肯依,拦住官差不放。两个人在那里不依不饶,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原来,在“好让不争”中也各有所争。买卖双方均心有疑窦,这是正常的,只不过君子国里买卖双方和我们正常的疑虑的方向正好相反:买者怀疑卖方货高价低,卖者怀疑买方的高姿态是存心叫自己羞惭,其结果却是和我们正常的交易一样的,难以成交。李汝珍先生设定的解决办法是由第三者“从公评定”,这倒和我们解决正常交易纠纷的途径不谋而合,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只不过这种评定因素很偶然,路遇老翁,假如在“君子国”里有一种专门的评议机制岂不是更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彼此的相容和交往情况更为复杂,往往有更多的疑虑,譬如:此异与彼异倒底有无区别?此种产品到底是真异还是假异?彼物是否真优异?如果大家意见不一,到底应该听谁的?如果彼此合作,利弊何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总需要有一个快捷公允的解决办法,不能推来搡去。这固然需要我们要有肚量,求同存异,可是当我们面临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歧难以避免时,有一种正常的评议机制从中作出公断,显然可以取得可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办事的效率,避好让不争的麻烦。

    如何建立专门的评议机制显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我们在这里则可以肯定,在自我大异的范畴内,只要我们善于将彼此的争议交给专门的机制,既使路遇老翁,也有利于我们个性化的发展。在个性为王的时代,我们各自在自我大异的领域里“称王”,也宽容别人“称王”,然而我们不可能都自成体系,因为那是和自我大异的方向背道而弛,我们必须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交流,而我们自我大异的产品和服务则注定是要用于这种交换和交流的,正如官差注定要在集市上买货一样。当我们离开自我大异的领域,进入我们所不熟悉的别人的“王地”时,难免会因为缺乏专门的知识而生疑。既便我们有容异的“肚量”,种种疑窦的客观存在也是不能否认的。假如疑窦丛生,当然会影响我们继续更好地容异,因此需要妥善释疑。

    问题在于,当我们因为自己的不熟悉而对别人生疑,又要由自己来释疑的时候,极可能会因为自己原本的不熟悉而继续走向误区,仍可能是一面之辞。正像那个官差隶卒嫌卖货人的出价低,由官差自己来解释的原因则是人家的货高,这其实是一种循环论证,等于固执己见,很难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时有人从公评定,问题就容易解决的多。当然,君子国里的那两个老翁从中调解,或许也只是凭自己的直觉,没有多少科学根据。而我们今天在自我大异的水平上释疑,则需要专门机制中的人们掌握的专门知识,依靠一种可度量的标准,以便大家及时查询验证,实现成功的对接。

    正如老翁的从公评定未必能让两方都满意一样,既使有了专门的评议机制,专门的评议机制使用了科学的评议方法,得出的结论未必就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既然有了“好让不争”的原则,有了宽容的肚量,那么尊重这种结论当是“君子”的一种起码的风度。在君子国的这桩买卖中,老翁从公评定之后,卖货人仍然觉得自己多拿了银子,颇有些不愿意,无奈那个官差已丢下银子而去,也只好作罢,只认“倒楣”。尊重从公评定的结论,也是一种宽容的表现,尽管可能疑虑尚存,但这已经不再影响大家各干各的营生。由此可见,“好让不争”、宽宏大量而容异,其实也是要容疑的。不过这种容疑不是停留于疑,而是经历了生疑、释疑过程之后的存疑,是更加严格地专注于自我大异的彼此的超然前行。

    容异与容疑的关系似乎有悖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其实,这是面对疑人要用,用人要监督的现实,一种观念上的提升。我所在研究所原来的老板大概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但他总是在用人与疑人之间走钢丝,屡屡失误。用谁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而对部属的疑窦也只能由他最先发现,因为别人不掌握“核心机密”,只有老板自己最知情;而释疑的结论同样也只是由他来定。在这种情况下,疑人本身就是他自己对自己识人能力的怀疑。自己释疑的结论如果是某人确有问题,那就是对他自己用人正确性的否定;释疑的结论如果是别人没有问题,那也是对他疑人之心的否定。如果是前者,势必给经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是后者,也会使认真办事的部属寒心,产生离心力,同样对继续经营不利。显然,如果能将疑问的解决交给专门的机制,至少可以在逻辑上走出这种困境,进而在实践上产生进退自如的效果。

    以宽容的姿态,将疑虑交给专门的机制去解决,我们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可以给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校正自我大异的方向,可以更加快速和公正的排除彼此相容中的障碍,可以更加顺利地实现物质、能量、资源和信息的合理流动,以推动各自自我大异的事业。

哲思录

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所谓的个性化时代,可是对于我们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各自的自我大异不可能是同步实现、同步发展的,觉悟水平亦参差不齐,此人之异与彼人之异难免相互生疑,有冲突、有争议,其中的一方或双方甚至可能以集团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仅有求同存异的良好愿望和宽容之心还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专门的机制去释疑,并且容忍和接受其最终的裁决,以维护和而不同中的和谐。

    或许相应的专门机制尚没有确立,那么我们不妨援用在先的、就近的机制;或许相应机制的释疑不能令我们满意,那么我们也要尊重最终的裁决。因为这毕竟有利于彼此的交流和共存。我们不妨暂且存疑,以宽容的态度从长计议,各自尽心尽力,让历史检验各自的价值和准确定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议君子国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什么是“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镜花缘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3)
木偶片《镜花缘》第2集:君子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