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囫囵吞枣”看经济圈悖论的破解

从“囫囵吞枣”看经济圈悖论的破解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近年来,房价升温居高不下,宏观调控不断推出的措施扬汤止沸,难抵微观耗散。难道宏观调控措施的力度就不能足够大,大到力挽狂澜的应有程度?就经济谈经济的答案是肯定的。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经济政策都不可能是一种万全之策,往往容易陷入“两难”境地。比如加息与阻止热钱不能两全;压缩固定资产投资与减少贸易顺差不能两全;加大“两高”行业成本与控制通货膨胀不能两全。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经济圈悖论,经济圈悖论的不能两全使我想起了“囫囵吞枣”的故事,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受到这样一个启示,破解经济圈悖论需要防止反向趋避。

“囫囵吞枣”比喻学习上不加分析、选择,不求甚解。其实这只是较早出现的“囫囵”之意,把它和“吞枣”联系起来,却可以领悟出另外的寓意。《朱子语类·论语十六》中说:“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这里并非特指“吞枣”。“囫囵吞枣”作为一个典故出现,是在几十年后白王廷的《湛渊静语》一书中。该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人和他开玩笑的:“你真是囫囵吞枣呀!”这里依然是把它作为一个笑料,但是如果从兴利除弊的意义上理解“囫囵吞枣”,叫人怎么也笑不起来。     

既然要求人们读书时要善于思考,那么在“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的情况下,“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就不能说他没有动过一番脑子。如果能顶住“囫囵吞枣”的讥笑,在实践中扬长避短,那也将获益匪浅,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创造力,例如提取梨的有效成分制成益齿的牙膏,生产出鲜枣健脾丸之类。当然,与愚蠢相对,这里有一种“机心”的存在,儒家历来是不屑于“机心”的,因为“机心”很容易剑走偏锋。动开了歪脑筋,创造力就很容易成为扭曲力。经济圈悖论的出现,就是因为“囫囵吞枣”中“机心”的走偏。经济圈悖论颇像“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的不能两全,本不足怪。问题在于执行者存在着反向趋避的倾向,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对策中不仅“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而且连枣原有的“益脾”功能也丧失殆尽,这就是一种扭曲。宏观调控措施的失效,表面看起来有“囫囵吞枣”式的执行不力之嫌,而在深层次里则是因为有一种扭曲力的存在。

扭曲力的存在,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在对症下药或者食疗的过程中,对药性的利用,开方者与食用者的目标大多是一致的,食用者一般不至于与开方者但对着干;但是在宏观调控中就不一样了,由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执行者为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以及个人的眼前利益,可能会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为了趋利避害而不惜反其意而用之。执行者作为一方“诸侯”往往也是一个“二传手”,基层“齿”与“脾”的状况如何,并非直接关乎其切身痛痒,或者并非同时关乎其切身痛痒,为了局部的利益,在全局进行反向趋避对自己可能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对上面是一套对下面是一套,又可以左右逢源,为了当期的政绩也可以置长远的利益于不顾。例如为了出口不择手段,环境污染不在乎、剥削劳工不在乎,什么都不在乎,只要出口创汇就可以。在这种出口创汇理念的支配下,压缩固定资产投资与减少贸易顺差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无疑于隔靴挠痒,出口、退税到最后还是由全体老百姓买单,“二传手”在“囫囵吞枣”中总可以得到实惠。

由此可以看出,在扭曲力的存在的情况下,仅仅靠宏观调控措施的正确是不够的,也不能指望哪位经济学大师能设计出兼具“梨”与“枣”功能之物。如果说一个政策很难同时管膨胀、同时管萧条,是因为与萧条、膨胀同时存在时,有一种腐败惯力在顽强地发挥作用。比如房地产、公共建设、形象工程、基础建设、股票等等与它有关,往往都在膨胀。萧条的部门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比如养猪容易萧条,干部对猪没有什么兴趣。利率调整管不住腐败,于是膨胀的部门更膨胀,萧条的部门更萧条。膨胀部门吸纳大量的资源,使得利率调整的作用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要想使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解决包括反腐倡廉在内的校正执行扭曲的问题。如果说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一本好“经”,我们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那么执行扭曲则是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之后的一种严酷的现实,将会使我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实中存在的这种弊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在执行中如何校正扭曲的时代课题,即解决“头痛医头”的药医不了头痛、“脚痛医脚”的药医不了脚痛,反而都成了意在捣鬼者手中的“钟馗”。

通过校正执行扭曲最终破解经济圈中的各种悖论,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需要在经济圈之外设法解决,如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缓解两级分化等,其实质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从利益趋避的意义上理解“囫囵吞枣”,破解经济圈悖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是必要的:一是让监督机制从形同虚设的尴尬中走出来,保证宏观调控的措施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落实到位。而这种落实到位的基础是程序到位,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使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像“囫囵吞枣”那样走了过场。如果只是开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方子,而听任其胡乱服用,那是难以奏效的。二是消除宏观调控措施服务终端的冷漠现象,实现对中间环节的双向规制。宏观调控措施无疑应当是服务终端的,即向社会公众负责。但是宏观调控措施的决策、监督者并不直接向具体的公众负责,如果对此抱着一种爱莫能助的态度,那就是冷漠现象。要想克服这种现象,在执行中也必须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般说来,“欺上”容易“瞒下”却很难,只有上下结合,才能消除“囫囵吞枣”者的侥幸三是实行相对封闭式的管理,防止“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现象出现。宏观调控措施的提出大多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对一定理想状态的假定;而现实是复杂的。由复杂的现实向理想状态的趋近,需要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避免所谓“多元化”的冲击。这种封闭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例如建立执行者的周期功绩制,避免以一时一地论英雄的投机现象;也可以是一个范围,例如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这样既可以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被执行者钻了空子;也不必投鼠忌器,以免为执行不力留下借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囫囵吞枣的主人公是谁?囫囵吞枣的故事和意思
大枣
本草择要纲目 平性药品大枣
一日禅:将心比心
趋避
什么是宏观调控?看完你就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