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意而悲凉的绞杀

诗意而悲凉的绞杀




诗意而悲凉的绞杀


☆文/林尤超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我们相信,“存在即合理”,每一种客观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比如大自然植物世界里的绞杀现象,也就是寄生(附生)植物与主生植物之间的“互相残杀”。


植物王国也和人类世界一样,存在着掠夺、扼杀和反掠夺、扼杀的斗争。有种植物从问世之时,便落脚在别的树上,吸吮寄主的养分养活自己。长大以后不仅不会感恩,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行掠夺,不置寄主于死地决不罢休。这种专事掠夺、扼杀寄主的植物,就是被人称为林中“恶魔”的绞杀植物。热带雨林中最引人注目或者说最“臭名昭著”的当数绞杀植物。这类植物属于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争夺阳光、空间和矿物营养的残酷斗争达到顶峰的产物,也称半附生植物。绞杀植物的种子被或别的动物带到树冠后发芽,它们起初以卷须附生于支柱植物,随后长出气生的网状根系紧紧包围树干并向下扩展,直到伸入地面下变为正常根系。它从土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后生长加快,网状根膨大愈合变成网状茎,支柱植物的树干在里面被绞杀致死,绞杀植物最常见的是榕树属的一些大乔木,主要有斜叶榕、高山榕、垂叶榕和小叶榕等,它们绞杀的对象有油棕、红椤树等。南美的绞杀植物是藤黄科的克鲁西(Clusia)藤黄,它与榕树不同的是虽有巨大的树冠,但没形成巨大的根网,因此,它虽限制着被附生植物的树冠,但却不能绞杀后者,并且也不能成为独立生活的乔木。(援引《百科知识》2005.【8】 


在这里面,笔者较感兴趣的是在博友竹子博客里看到的一幕即菩提树对油棕的绞杀现象。菩提树把油棕树紧紧包围,网状结构几乎把油棕树的主干全面遮挡,油棕树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竹子对其的感慨也是触动人心。她联想到人间情爱,觉得有时候人间情爱如同眼前的那株菩提树,只是一味的向她的寄主索取她渴望的‘养分’,却最终将曾经可以赋予她万般生机的‘油棕’残杀在她的‘怀里’!这是多么可悲的‘绞杀’现象!令人深思……


跟花粉传播繁殖一样,在鸟类等动物的帮忙之下,附生或寄生植物才得以在支柱植物身上发育生长。按人性角度看,支柱植物是母体,是恩人,可谓无它便没你的先决条件。但绞杀母体的偏偏是这些附生植物,可谓忘恩负义。


传播繁殖本身就是一个机会。这要感谢鸟类等动物们的无意帮忙。而这种子掉在何处,掉在哪棵树上,这又是一个随机的问题,也就是几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跟买彩票的中奖机会差不多。得以幸存的附生或寄生植物可说是拥有了第一个机会——与支柱植物的缘分。历经风雨摇摆,冒着被风雨冲刷掉的危险,在支柱植物的养分的滋养下,它们终于得以拨开云天见到太阳,迎着和风舒展自己的生命。但支柱母体承载的是什么?是伴随着成长的被掠夺,是伴随着花枝招展的被伤害,是伴随着日益壮大的被绞杀,还有就是最后慢慢的被淹没,被窒息,被枯萎,被围歼……


低眉处,绿色的梦魇是那样的诗意!那样的绞杀是多么的不可思议!那是缓慢的折磨,漫长的煎熬。因为绞杀不会立即发生,而是有个过程。那曾经妖娆迤逦的青春,那曾经奋发向上的枝头,那曾经苍翠欲滴的渴望,那深深扎入大地的根基……殊不料毁的正是彼此相拥着的那份深情……


一些必然的自然规律里的一些偶然机会,两者迎头赶上。相遇在冕冕之中,相拥在充满希望的绿色梦想里,也在同样的相拥里渐行渐远,直至希望母体的消亡。母体的消亡意味着绞杀者的必然结局,那难免的一死之宿命。


结局直逼悲凉。如这菩提树,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可一旦其怀里的油棕树被吸干养料,枯萎慢慢呈现,其自身被绞杀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如果菩提树能够松绑一下包围圈,给个适当的自由空间;如果菩提树不要死死抱住油棕树,暂停一下贪婪吮吸油棕树的养分的架势;如果在需要的时候菩提树可以延伸别处生长……可是,可能吗?太多的如果也无可奈何,因为这就是自然的法则,放到人类身上,却是人性使然。但是,要有外力作用,倒是可以改变绞杀局势,可是,外力的介入了,那还是自然吗?有价值吗?


我宁愿不按生物特性来理解这样的绞杀。


我宁愿相信这里面一定蕴藏着某种人生哲理,比如害人害己就是,别看绞杀者的一时风光。


我还坚信,这类的绞杀现象也时常发生在我们人类身上。


人类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忘恩负义之徒,吃里扒外之流,阴险狡诈之辈……他们的故事史书上可谓车载斗量,不予赘述。


与绞杀现象接近但又有质上的区别的,那就是寄生现象。


在笔者老家也有一种藤类植物,专长在原生荔枝(非嫁接类)、杨桃等果树上,尚可入药,专治有关疑难杂症。但由于植株体形纤小,没有构成对寄主植物的生存威胁,并不互被绞杀,而是寄生,共同繁荣。笔者非专业把握,不懂详名,按地方话翻译过来,我暂且称为“母剩养”吧。也挺有意思,这话从字面上就可以想象一番的。但相对构成绞杀现象而言,这样的寄生温和多了,绿色的繁荣,共同的养分,共同的阳光雨露,和谐之余,还多了几分别样的情趣,好比母子之情,也好比英雄美女之恋,更好比伴侣之间的相濡以沫……


这样的相得益彰,自然多是愉悦之色,幸福的隐喻。可如此若即若离的寄生之爱,作为寄生一方,颇多寄人篱下的感受,内在的幸福难逃水分之嫌。现在的所谓吃软饭、啃老族,莫不如斯。要不是脸皮的厚度问题以及客观环境所限,多数人宁愿自力更生,而不寄生。但感情上的妥协不等于完全接受,是出于爱的驱使,而且是前置阶段的接受。当然,物质基础雄厚的前提下,双方的愿打愿挨则不在此列。那当是人家的自由权利了。


可以肯定,一旦把寄生现象移植到爱情当中,一般情况下,多数难以持久。


索取无止境,可供给是有限的。温情垂直降临,来自心底无私,可前提是养分的充足。没有了养分,不等于爱消失了,但爱是贫血的。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也许就是这道理。


于是,我琢磨着情感世界里的“丛林法则”,稍举颇具现实意义的两种状态如下: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寄生的藤蔓不足以危害支柱母体的生存,而达成和谐的枝繁叶茂。这个难度指数是比较高的。


最佳状态:远离绞杀,拒绝寄生,保持距离,两者都是脚踏实地,泥土里有根,谁离了谁都不会丢掉阳光雨露,更不会闹到两败俱伤的地步;彼此在可相拥的距离,也在可共同抵挡暴风雨和雷电的范围内,一起成长,一起参天入云,一起慢慢老去,带着金黄的微笑枯萎……这个难度指数是五星级,目前当属最高级别。


细细想来,茫茫人海,苦短人生,千姿百态,情感世界里诸如附生植物的绞杀现象与藤类植物的寄生现象还是存在的。类似的悲哀、类似的愉悦与幸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还是跟大自然一样的道理:生物多样性。


环视人生的前后左右,我们肯定有无法摆脱的沙漠地带,我们总是可以梦想着寻求那一片灵魂深处的绿洲。曾经年少轻狂,曾经血气方刚,曾经英姿飒爽,也曾经距离绿洲很近很近,甚至曾经融入其中,成为一片苍翠的希望。可是我们很少想到,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是附生的还是寄生的?是跟飞蛾赴火那样接受一棵逐渐绞杀自身一切的附生植物,还是差强人意地迎合一棵寄生在自己枝干上的藤蔓植物?抑或是各自盘根大地,地底深处相互紧紧纠缠,彼此一起光合作用,一起聆听百鸟的歌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空悲切”的哀叹俯拾即是。但人的灵活性与选择能力等诸多领域绝非不会说话不会思想的植物所能匹敌的。如果在情感方面你处置不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缺憾甚至是伤害乃至罪恶的话,我也只好无语了,总不能说你连一棵树都不如吧?


其实,花开花落几番晴?驻足岸边,问苍茫海天,唯独这样的回音足够令人暗自神伤——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11.5.16.下午于超龙阁





分类:窗台花露 | 评论:3 | 浏览:552 | 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bamboo_ly2011-05-17 07:35
本文集科学与文学为一体,沿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命现象深刻阐述了人类生命之种种情感依赖,【低眉处,绿色的梦魇是那样的诗意!那曾经妖娆迤逦的青春,那曾经奋发向上的枝头,那曾经苍翠欲滴的渴望,那深深扎入大地的根基……殊不料毁的正是彼此相拥着的那份深情……】,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花开花落几番晴?驻足岸边,问苍茫海天,唯独这样的回音足够令人暗自神伤——“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文笔优美,分析透彻。不失为情爱作家的又一令人唏嘘之作,深感欣慰!品读!
竹林深处深几许2011-05-17 07:55
深有同感,太有才了,文字和画面都令人震撼!文章主题思想发掘的很深,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思考!真是太棒了!
林尤超2011-05-17 18:53
多谢两位好友的赏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护蝴蝶兰时全部用硬植料而不加软植料可以吗?附生植物了解一下
寄生植物
生物的种间关系
既能“抱树”又能“抱石”,密密麻麻成片长,很多人都对它有误解
檞寄生语录
桑寄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