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继红 | 往事悠悠03:挑电灌

挑电灌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当行走在宽敞的麾七(麾村—七里)公路上的时候,我总会不禁想起这条路的前世今生。

过去,从麾村到七里上宜陵,必须向南经彭家洼、东陈舍、董家庄、小马湖、大马湖,再向西经庄尔头、祝家庄、朱家庄,奔七里,一路皆田间小道,蜿蜒曲折,沟沟坎坎,崎岖不平,路人一般以步行为主,偶见独轮小车推行,极为不便。

1960年,在大兴水利、全面实施旱改水时,南起双营新通扬运河、北至红旗袁家庄丁泰河,修建了一条总长近20华里的电灌槽子,槽顶东宽西窄,宽的一边兼做马路(老百姓称之为“大干”),并在麾村、双营建立了两大电灌站,意欲从南北两个方向集中向沿线大队、生产队抽水灌溉。但很快,这一集中供水的“宏伟计划”就因不切实际而偃旗息鼓。

然而,就是这一错误的决策却成就了纵贯麾村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无形中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1972年即以此“大干”为基,修建了麾村至张倪庄的砂石公路;1974年又在大马湖至朱家庄的支干渠的基础上修建了大马湖至七里的砂石公路。后几经完善升级改造,形成了现在的麾村至七里的双向两车道的沥青混粘土柏油马路。

走在这麾七公路上,也常常让人回想起当年修建灌溉水渠的壮观场面,其时没有任何机械作业,全凭人工锹挖肩挑,故人们称之为“挑电灌”。


挑这条电灌槽子在当时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该工程由公社统一组织实施,农机水电站规划放样,沿线各大队分段包干。从南到北20多华里的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挖的挖,挑的挑,平整的平整,打夯的打夯,其景堪比“上河堤”(冬春农闲季节由国家或省组织的大型兴修水利工程,也叫“挑河”、“上河工”),盛况空前。


电灌槽子又宽又高,主干渠底宽有十多米、高有两三米,如此巨大的土方从何而来?不可能远距离运输而来,就当时条件下也没有那个机械运输能力,怎么办?只能是就地开塘取土。即在槽底规划线向两边再空出3米左右的“青坎”,挖出一个个十多米宽、二十多米长、两米多深的长方形大塘,取土垒渠。取土方式主要以畚箕担子挑土为主,有自挖自挑的,有挖、挑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也有用柳条框子抬的,柳筐抬土多以妇女居多;在南部地区还有用独轮小车推的,小车中间车轮护栏两边放置两只椭圆形柳条筐装土推行。

开始工程进度比较快,因是平地起步,挑、抬、推都比较轻便,尤其是年轻人,争强好胜,脚下生烟,谁也不想落在别人后面。但随着工程不断向前推进,塘越挖越深,堤越堆越高,工程进度渐渐慢了下来。挑的人“担头”(畚箕装土的堆头)越来越小,从塘底到青坎,再从青坎到堤顶,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抬的人只能横着往上抬,以减轻后面人的压力;小车有专门的爬坡通道,并增加一人在前面用绳子背,一人在后面推,方能推得上来。虽是冬春季节,气温较低,但不用多时,大伙儿已是挥汗如雨,衣服一件一件往下扒。

挑电灌不是一次性挑成,而是一层一层地挑,每层堆土高度在40多公分左右,并有专人负责平整,谓之“排土”,即用铲锹钉耙将挑上来的土排细排实,铲平见方,以便“收方”和“打夯”。收方员一般由大队会计担任,公社农机水电站工程员负责培训指导。只见收方员手拿尺子和本子,这里量量,那里画画,还时不时地拿锹这里铲铲,那里平平,把数据记在本子上,然后到工棚或办公室计算土方。那时还没有计算器,只能用算盘“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的拨动算盘珠子,计算出工程的土方量。收方既是整个工程的必备程序,也是给民工记工分的依据。收方结束后即进入下一道工序——“打夯”。


打夯就是一种利用夯具把松散的泥土等夯实的施工方法,是挑电灌整个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土方夯不实,灌水时极易出现渗透漏水,甚至堤垮渠塌,满槽的水瞬间就会越过青坎,漫过汪塘(挑电灌取土时留下的塘子),冲向田间,此时不得不停机抢修,弄不好还会贻误农时。

打夯的夯具多为硬杂木的或石头的,也有用打场用的石磙竖起来临时改装的。专用石夯是用老脚石(即开石头时最底最厚的那一层)。石夯一般为长方体的石柱,底部略大,呈下粗上细之势,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觉,宽约30-40公分,高60-70公分左右,用两根一拤粗的槐木棍(槐木结实),一根长约1.2米左右,一根约1米左右,分别绑在石夯的两边,用铁丝拧紧固牢,四个角各栓一根打夯绳。如果夯大而重,可在中间两边各加一根夯绳,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石夯就做成了。

一个石夯一般百多斤重,大点的夯有两百多斤,打起来劳动强度大,都是由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干。打夯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特别是那位领夯的,俗称“夯头”,更是要有一定的打夯技能。打夯时,五至七人,四根夯绳的五人打,六根夯绳的七人打,夯手们围着夯周围,每人握着一根夯绳,领夯人扶住夯棍,以夯歌指挥众夯手,众夯手随着夯歌的节奏,喊着夯歌号子,一齐使劲把夯高高拽起,再同时松手,将夯重重地砸在地面上,将土砸实。

在打夯时光有力气还不行,关键是众夯手的劲要往一处使,同时发力,同时松手。如不得要领,劲用偏了,夯就会倒向一边,这样不仅砸不实地面,还会砸伤夯手的脚,因此,领夯人的作用很重要,众夯手更要紧跟领夯人唱的夯歌节奏喊着号子用力。这样才能协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夯一夯往下打。


这立体式石夯除了用夯绳拽高、放下,再拽高、再放下的打夯方式外,还有一种打法叫“抬举式”。即用四根两米多长的粗木棍或竹杠,在夯高三分之二处两两紧紧夹住,并用铁丝拧紧缠牢,由四名(大些的夯要八名)壮汉双手握杠,用力抬高,重重放下,再抬高、再放下,循环往复。与绳拽式打夯一样,打夯人同样要在领夯人的夯歌声中齐心合力,步调一致,垂直上下,稳扎稳打,一步一步,一排一排砸细夯实。


除了木夯、石夯外,还有一种夯具叫“硪”。硪,是一块形似石磨的圆形石头,周边凿有8个孔眼,可系硪绳,用硪打夯名曰 “打硪”。八个人一组,由有经验的人以领唱夯歌形式领硪。在铿锵有力的夯歌声中,众人先慢慢起硪,并逐步形成合力,将硪绳越拽越紧,石硪就被越拽越高,砸在地面上的力量也就越大,打硪的效果也就越好。要是在劲头上的时候,这硪常常被拽过头顶,甚是威风。与石夯、木夯相比,硪不但可打平面,而且可顺坡斜打,以此夯打电灌槽的斜坡坡面,效果更佳。


无论哪种打夯(硪)形式,都离不开夯歌。夯歌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是打夯中最精彩的最具特色的场面。夯歌不仅指挥着夯手们步调统一,而且还能享受音乐乐趣,解泛纾睏,活跃气氛,使夯手们越干越有劲。夯歌是由领夯人每唱一句,众夯手和一句“哎嗨哟”,别看只有这几个字,但唱起来抑扬顿挫,韵味十足,起伏跌宕、波澜壮阔、铿锵有力,荡气回肠,非常好听。

一领(唱)一和,关键是唱的齐,和的齐,用力齐,夯打的才有劲有力效率高。领夯人唱的夯歌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也有即兴发挥的。一般一句在五六个字,内容一般是指挥、激励夯手或提醒夯手动作的统一。如:

(领)叫声同志们呀,(和)哎嗨哟;

(领)咱们来打夯呀,(和)哎嗨哟;

(领)大家齐使劲哟,(和)哎嗨哟哇;

(领)夯夯打的实啊,(和)哎嗨哟;

(领)今天挑电灌啦,(和)哎嗨哟;

(领)咱们出把力呀,(和)哎嗨哟;

(领)大家齐努力啊,(和)哎嗨哟哇;

(领)电灌早建成啦,(和)哎嗨哟。

(领)今日流大汗来,(和)哎嗨哟哇;

(领)来年大米饭啦,(和)哎嗨哟;

(领)大家要注意呀,(和)哎嗨哟;

(领)前面要拐弯啦,(和)哎嗨哟。......


再有就是即兴发挥,这要看领夯人的文化水平和口才能力。一个好的领夯人,能看到什么即兴唱出什么。随口编出的夯歌既能合辙押韵,又幽默逗笑令人捧腹。有时还会开些善意的玩笑,引得众人大笑,鼓舞了夯手们的干劲。例如前边来了一位大姑娘,领夯人便随口编唱道:

(领)叫声同志们呀,(和)哎嗨哟;
(领)你们往前看呀,(和)哎嗨呦;
(领)来了一位大姑娘嗹,(和)哎嗨哟哇;
(领)长得真漂亮嗹,(和)哎嗨哟。......

在挑电灌的工地上,除了打夯、打硪外,还有一种碾压式的夯实土方的方式,即用畜力或人力拉动石磙进行碾压。

畜力碾压,即给牛蒙上双眼,套上轭头,系上绳索,连接石磙,用牛人则在石磙后面一手牵缰绳,一手持牛鞭,像碾场(过去稻麦脱粒的一种方法)一样扬鞭哼曲,一圈一圈的依次碾压。记得我一个本家四老老(方言,祖父)是用牛的老把式,当年就在工地上碾压土方。一天四奶奶生病,让人带信叫他回家看一下,但由于当时工期较紧,用牛的人手不够,他只在家待了一会儿,安排好事宜,喝了两碗粥就又扛着牛鞭走了。

人力碾压则用人来拉动石磙。石磙有常见的碾场用的小石磙,三四个人拉就行了;也有专门碾压地基的大石磙(或是水泥混粘土浇制),要有十来个人才能拉得动。人拉石磙皆为直行来回拉动,反过来复过去,一排排,一行行,依次反复碾压。每层土方经打夯(硪)或碾压后,要经工程员验收后方得加挑新的一层土方。如此一层一层,层层叠加,终成渠道。


当年挑这条电灌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但我们的前辈们却克服重重困难,勒紧裤腰带,以顽强的斗志,坚忍不拔的精神,硬是一锹一锹地挖、一担一担地挑、一夯一夯地打,为我们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邳州民歌:打夯歌
萦绕在梦里的夯歌
故乡夯歌入梦来
中国·林州 夯歌的记忆
悠扬打夯声
史克己 | 此曲只应天上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