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建华 | 纪大奶奶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大合集

纪大奶奶

江都  王建华

王建华,70后,自主创业者,闲来喜欢看看书,读读史,信手瞎写写。

纪大奶奶是我记忆中村里最老的老人了。村里不管老的小的,不分辈分都叫她纪大奶奶。

她死于毛主席去世后的1976年或者1977年,那时我还很小,只记得她的一点模糊影像,是个小小的老得团了起来的老人。一根拐杖,几乎从不出家门外10米远的地方。

她住在桥头场边的一间顶头虎里。我们那里是里下河水乡,都是沿河而居的。我们门口一条东西向的小河,叫朱圩河,村里的农房就沿河两岸排成两列。河两边的连系就是河中间段的唯一的一座小木桥。那是一个三截头的小桥,每截由三四根杉木并排铺成。由于桥下要行船,木桥是修成了拱型的。我们天天走惯了,可以在上面奔过来奔过去,而若新来个外乡人是不敢走的,有的人只能是手脚并用地爬过去。桥北头西侧是生产队的大晒场。纪大奶奶的顶头虎就在桥头场边上。而且桥北头就她一家,别家都离了一截远。  

顶头虎是我们那最简陋的房子了,是一种南北走向的前山后坡的土墙草顶的窝棚一样的房子,正像一只猛虎朝南而卧,之所以起这么霸气的名字,也确实是取其形。大门开在南头墙上,进去就是客厅加餐厅加厨房的前半间,再往里就是卧室加卫生间的后半间了,总共就前后两间。这是我的文明说法,其实就是前半间是个灶披儿,里面半间就是一张床,一个矮衣柜,床头旁还有个木马桶而已,连窗户都是没有的,甚至许多顶头虎的门也仅仅是一道草帘子。顶头虎是很小很矮很简陋的,比巴掌大不了多少。

纪大奶奶的顶头虎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农忙时,麦子,稻子要上场脱粒晾晒,那些劳力们挑着沉甸甸的庄稼很幸苦地到了场上,累了,就在纪大奶奶的顶头虎前歇一歇;渴了,就在她家水缸里舀口水喝。她门前的小木桥是个“九省通衢”的交通节点。小桥本来就是我们生产队两岸的连接点,而那些外乡来的小贩或者韩阳韩二的社员去公社赶集办事的都要经过这座小桥的,走累了,就在她门口息息脚,讨口水喝。纪大奶奶的顶头虎俨然就成了驿站茶坊了,只不过里面喝的不是龙井碧螺春,也就是门前小河里挑上来澄清了的凉水而已。当然她那满满一大缸的水都是村里劳力们有空来挑的。

小小的顶头虎里却有一口大缸,过去农村的水缸一般都是二缸,里面能蹲一个成人,而纪大奶奶的缸是大缸,半埋在地下,能蹲两个成人。我记得最深刻的是她有一个特别的水瓢,一般人家的水瓢都是用一个瓢葫芦一剖为二而成的,她那个水瓢虽然不大,却是用一个整葫芦在一侧开了个拳头大的圆口,再在葫芦嘴上开一个指头粗的小孔。我们拿这个水瓢舀上水,瓢嘴对小嘴的就这么喝水。晒场是用来晾晒谷物的,却也是顽童们的游乐场。我们天天聚集在那里玩,渴了就去大奶奶那喝水,累了就泥猴一样的睡在她床上。纪大奶奶对我们这些孩子是无限宽容的,我从来没有看她发过一次火。

纪大奶奶是个孤寡老人,她是有个女儿的,但远嫁了,极难得回来看一下,我也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她女儿。她是真的由生产队养活的,所以她是感谢毛主席的。1976年毛主席去世,在韩一小学举行追悼会,大奶奶哭得很厉害,后来她就死了,生产队将她葬了,村里人也不怎么提她了,但大家都喜欢这个慈祥宽厚的老人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 缸
《丹江女人》之丹花(37):弟妹,你是想住不掏钱的店……
青未了|'一缸‘’童年
老电影经典生活篇之六:《箭杆河边》
沙城李·渡船
长寿村里的刘大大的长寿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