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大激光冠名】直击中国动力电池行业 研判6大市场动向

自2010年开始,中国以迅猛之势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及消费国,随之蓬勃发展的本土动力电池行业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又取得了哪些进步?在中国双积分政策及全球电动化战略的双重助推之下,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是否可以复制过去的辉煌?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三大提升

单体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目前的200Wh/kg

  

锂电大数据注意到,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由5年前的120Wh/kg提升到现在的200Wh/kg以上。5年的时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一直在奋力追赶。

  

2017年3月1日,国家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行动方案》通知,其中指出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申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 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到2025年,单体比能量达500Wh/kg。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并实现这一目标,众多动力电池企业发布了能量密度提升规划,力争于2020年达到300Wh/kg左右的水平。政策要求或许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目前可以通过提升轻量化水平;走高镍正极与硅碳负极技术路线,并同时加强推进全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更改电池尺寸这三大路径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电池系统价格降低到1.8元/Wh以下

  

锂电大数据了解到,电池系统的价格从5年前的3.5元/Wh降低到1.8元/Wh以下。2017年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的降幅约为20%-30%,三元电池的降价幅度则在10%-15%左右。

  

在今年正极、负极材料市场又迎来一波涨价潮,以及补贴退坡带来的成本压力的双重重压之下,电池降价任重而道远。

  

目前可以通过提升轻量化水平;优化电芯封装方式;提升电池PACK成组效率;做大单体电芯这四大路径来实现动力电池降本。

  

产业集群竞争能力提升

  

未来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在此方面,我国已具有较其他一些国家的突出优势。

  

信息显示,我国动力电池核心的四大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不仅满足了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需求而且还成功进入到国外高端车企动力电池供应体系中。锂电池隔膜中的湿法隔膜路线也正在向打破最后的技术壁垒迈进,届时动力电池配套体系及电池降本方面讲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大挑战

动力电池良品率和一致性较低

  

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投诉中,续航里程与宣传不符、充电度数与宣传不符、电池故障导致掉电严重三大问题成为投诉热点,而这些问题都与电池有关。

  

另外,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与日韩电池巨头相比,在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及良品率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阻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大面积进入国际高端车企的电池供应体系当中。

  

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参数要求;提高品质管理要求这两大方面逐渐缩小与日韩企业之间的差距,提升我们的制造能力,从而提高电池产品的良品率和一致性。

  

动力电池回收任重而道远

  

相关机构统计显示,2020年前后,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根据新能源车电池5-8年的报废年限,到2020年将迎来动力电池回收的爆发期。

  

由此可见,未来3-4年内,我们面临的是严峻的回收考验:安全回收、环保处理、规范循环利用等,是产业发展背后的“终极难题”。

  

8月4日,工信部发布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编码规则》、《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三项新国标,给动力电池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如此,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依然严峻。

  

缺乏资质的个人和小作坊非法回收报废电池后未经正确处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第三方回收体系及电池企业自有的回收公司目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且尚未规模化,最大的的问题是电池回收3-5年内难有效益产生,因此,我国的报废电池回收任重而道远,仍须不断的摸索出合适的道路,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

  

新老玩家火拼

  

面对动力电池行业这块香饽饽,各路玩家早已瞄准目标。

  

在电池企业之外,资本公司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切入动力电池行业,例如金沙江资本于今年8月份正式收购日产旗下AESC100%股权;锂电中上游企业依托自身的产业链优势顺势进军动力电池行业;不少欧美大型车企开始直接进行先进电池材料的研发和评测,以占据新能源车“心脏”技术高地,继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引领行业发展,例如宝马、奔驰、大众和通用等国际车企巨头;④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中国也在考虑布局动力电池行业。

  

随之各路玩家的进入,动力电池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就意味着,行业格局仍存变数,市场搅动者或许会应运而出。要想一直稳居高地,最关键的还是掌握核心技术,做好、做强产品质量。

郑重声明:锂电大数据(http://www.qd-lib.com/)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未经许可授权,禁止第三方以任何形式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了解18650与21700电池
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行业发展投资分析报告
【桑顿新能源】聚焦 | 动力电池:关于细节的感悟
动力电池行业:还需翻过技术和安全两座大山【钜大锂电】
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补贴大退坡,磷酸铁锂行业迎来新机会,未来将持续增长[图]
新能源—电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