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山寒儒(随笔)


长山寒儒



作者:田艳艳
    主编:非   



世间再无“姜含秋” 。若说人间几真情,堪比姜氏含秋颜!
      一代名儒范仲淹,
      不负天下负秋寒!
      昔日一念成千古,
      再次相见发已斑。
      姜氏之女无怨言,
      唯抱琴弦悲苦咽。
      世上痴女情意艰,
      而今不见范仲淹!
自古多情反被多情伤,姜含秋为范仲淹可谓苦等一生,最终孤独终老!   
这是一个关于北宋名儒范仲淹的凄美故事。这位在历史上昭若日月的正派人物,去世后被朝廷谥为“文正”,成为千年来后文人的道德标杆,士子无不以他为榜样。他的一生可谓是坎坷曲折,且活成了传奇,关于为他痴情的姜含秋却是他一生不可磨灭的回忆。
相传,范仲淹少长于木镇长山村。据旧志记载,范仲淹父早卒,名为范墉,家族世代不是良医就是功臣,为国效力。到范墉之时,家族衰败,因与同窗朱文翰相交甚密,便以手足相称。临终前因担心谢氏孤儿寡母,生活不易,便把范仲淹与其母谢氏一并托付给了朱文翰,虽朱文翰尚有家室,却收将下来,视范仲淹为己出。当时范仲淹尚在襁褓,随母育于朱家,及冠始辞去。其从朱氏甚久,朱文翰为其更名:朱说(yue)。
及冠之年,中秀才,心高气傲,全然不把弹丸之地放在眼里,让慕名而来的姜含秋失望至极。朱文翰让其亲眼目睹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百姓疾苦,朱说含泪叩拜朱文翰,晓以读书人当以天下为怀,以黎民百姓为念,朱文翰令其舍粥搭棚,以助其士气。
不曾想,几次落榜,又看不惯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直言斥责天下无道,搭救百姓,遭其牢狱。是重情重义的姜含秋,求得爹爹姜尊为其说情,才救得这儒生。在朱说谢恩之际,与姜含秋一见倾心。朱文翰因受范墉之托,不由得伤情分,将其家训与身世坦言,宁可任人言:无情无义,设计将朱说逐出家门。私下又托付给同门进士慧通大师,引其入醴泉寺,解难答疑,并令其教导朱说“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尚不知其由的朱说,伤之含秋至深,可含秋却情谊深长!
去之南都后,朱说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解衣就寝。以水沃面,划粥断齑,不以为苦。待到科举考试时,朱说之母与含秋姑娘为不影响他的前途,谎言含秋已许他人,朱说以琴相赠,便一心为考取功名。后到应天府书院求学,精通书经,心中已有大志。
公元1014年,宋真宗驾临应天府,当地万人争睹皇威,独范仲淹仍埋头苦读。面对同窗疑惑,他淡然以对:“将来再见也不晚。”终于,27岁的朱说,连续通过了省试和殿试,登上了进士科。第二年,他高中进士,坐骑骏马,踏遍汴京,慨然而叹:“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百花春满路,三月雨随车。鼓吹迎前道,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
在这之后,朱说正式入家族,更名范仲淹,且谨遵家训,不负众望,以一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续写生平历程。待到垂暮之年再回长山,方知姜含秋等他数载,而今两鬓已花白。人生没有退路,而善良、用情至深的姜含秋却换得一生孤独终老!
出身寒门的范仲淹,依靠科举入仕而取得富贵,成为新的官僚阶层。为加强宗族血缘凝聚力,消弭因贫富分化产生的族内矛盾以及确保家族长享富贵,他积极倡导勤学苦读、勤俭节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乐善好施的寒素家风,使得范氏家族得以长盛不衰。
范仲淹没有辜负范墉与继父朱文翰的厚望,却唯一负了姜含秋······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田艳艳,河南郑州人,1984年出生,郑州大学毕业。现任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试论范仲淹“民本思想”的成因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能兴旺800年?
范仲淹,一位在山东起步的历史巨人
朱说如何改名“范仲淹”?
邹平朱家:从千年古村走出四位进士,其中就有范仲淹
杨德堂 | 范公故事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