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解密衡水中学的一件提分神器

本文框架

一   “数学错误”的定义

二   对待错题的正确态度

三   “数学错误”的分类

四   “数学错误”的深层原因分析

五   克服“数学错误”的对策

六   开发错题宝藏的两大神器



在衡水中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由班上各科教学老师分别担任,一位老师要负责十几位学生。 

每个学生的每次考试成绩,他们对应负责的指导老师都有记录,他们一直在使用《KSM考后分析表》进行分析,学生的考试失误被分成了K型、S型和M型,错误内容和失分情况都要详细登记。

通过这表格,指导老师就能很好的了解,他们负责的每一位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考试技能,再到心理情绪状态的完整情况,从而可以给出针对性提升方案。

正是这种针对性的刻意训练方案,带来了很多外界看来不可思议的提分效果。

这篇文章接下来是不是就是简单的甩一个表格,然后再稍微解释说明一下这个表格用法就完事了。

一个话题要么不说,要说则从根上说起,一定就要说全、说透,并且有实践参考价值。

本文将把《KSM考后分析表》本质上涉及到的“数学错误”,这个主题的方方面面剖析清楚,说个明白,并且给到很强的参考建议和可实践使用的强力工具。

为方便大家收藏复制打印,本文全程无图。

那老规矩,我们还是从”数学错误“的概念定义出发吧。

一. “数学错误”的定义

每次老师们试卷或作业本发下来之后,听到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

“我怎么又犯了这么多错误?”
“我就是太粗心大意啦”、
“这次试卷太难了”、
“一到考试,我的心态就蹦了”

一直以来,学生和家长视数学错误为“洪水猛兽”,但实际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

数学错误不仅是中小学生,甚至也是大数学家们,数学学习中的必经之路。这只要看看数学史,就能很清晰的体会到这一点。

老吴查阅了一下相关文献,数学教育界关于“数学错误“的相关论述较多,我认可也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数学错误”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悖于数学学科体系内既定法则的认识或行为。

二. 对待错题的正确态度

传统的教育是“永远正确”的教育,是消灭错误、轻视错误的教育。

在教学或辅导孩子的各个过程中,大家所关注的都主要是那些正确的、积极的部分,而对于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更多地是持一种否定的、排斥的、消极的态度和做法。

比如,作业批改“一叉”了事,孩子犯错“一骂”了之,使孩子对于“错误”产生畏惧心理,在“错误”中不能获得任何有益的启示,不能汲取错误中一些合理成分。

对待错误,以上做法不是正确有利于学习的态度,那怎么去面对错误?

我们该向古人学习。古人非常有智慧,用两句话就总结了其中精髓,第一句就是:

1.闻过则喜

英国数学学会会长施瓦茨伯格,在1984的数学年会上的长致词中,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错误在数学中和正确答案一样重要,错误帮助了数学的发展;

错误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

错误可作为诊断工具,让我们能了解学生心里可能的想法,错误并非漫无目地发生,而是有其理由。”

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家长,面对错误不应该排斥厌恶,而是要很好的分析它,利用它;

在吸取错误带来的教训的同时,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也是我们古人关于如何面对错误的第二句名言:不贰过。
 
2.不贰过

要达到“不贰过”,学习者就需要:

首先,树立起正确的错误观,正视数学错误;

其次,以自己的错误为学习资源,对错误进行分类反思,去深刻认识错误的合理性及其产生的根源;

最后,通过针对分类后的每一项错误点,进行足量的刻意训练,争取以后不再掉入同一个坑。

三. “数学错误”的分类

  把数学错误按错误原因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K型:(Knowledge) 知识概念型错误

这里主要指解题者,由于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与不足所造成的各种错误。

如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包括误解题意、概念性质混淆、忽视公式和定理成立的条件(比如,公式法则的误用,以及定理的错用)等等。

2、S型:(Skill)  技巧能力型错误

这里主要指逻辑性和策略性方面的错误。

比如违反逻辑思维的形式,违反基本逻辑规则所产生的推理与论证,以及不能正确识别模式,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从反向思考,不能恰当地转化问题。

3、M型:(Mentality) 心理心态型错误

这里主要指解题者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但由于某些心理原因而产生的各种解题错误。

比如一些同学对行程问题,几何问题就存在心理障碍;

对解答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心;

解题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导致错误的急躁心理等。


四. “数学错误”的深层原因分析

(1)K型错误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1、概念,性质含糊不清:


在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中,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容易造成认识的偏差;

另外对概念的条件与结论不能完整把握,也会造成理解的支离破碎。

这种对概念和性质理解的不深刻性,都极易造成数学错误。

2、忽略公式和重要结构存在的条件:

每当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或定理时,都要先分清楚它适用的条件是什么,产生的结论又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符号或数学式子来表达。

单纯地记忆公式或定理,而对其本质缺乏深刻理解,不考虑公式成立的条件,生搬硬套公式或定理就有可能造成数学错误。

3、审题不仔细:

对那些冗长的、需要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文字题,阅读起来就比较吃力。

有些学生做题急于求成,读题马虎,忽视问题的关键词句,经常出现还未理解题意就已经开始答题的现象。

4、题意理解不清:

数学题意的理解,包括语法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理解。

当题中有复杂长句时, 有些学生弄不清楚主、谓、宾结构,不能把复杂的语句转化为简单的语句,造成对题意理解的不准确。

5、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许多数学题目中的条件,有些是明确给出的,我们称之为显性条件;

另一些则是隐含在习题的其它条件、结论中的,我们称之为隐性条件。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或不能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的产生。

6、随意添加条件(潜在假设):

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不自觉地将某些并不存在的条件作为已知条件,

或者轻易把从一些特殊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作为解题的依据或结论,

甚至根据解题的需要,人为地制造出一些“为我所用”的条件。

例如,有些学生在一说起直角三角形,马上得到较小的直角边是斜边一半的结论(误认为有一个锐角是30度)。

7、运算错误:

忘记分母不能为零,任意约分,运算法则、顺序混乱,

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误用,

忽视条件的取值范围,乱套公式定理、误用法则性质,

不等价转化导致了条件的扩大或缩小,忽视检验,取舍不当。


(2)S型错误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1、逻辑性错误:

偷换论题,论据不足,循环论证,论证欠严密,推理过程错误,混淆问题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混淆条件的“充分性”与“必要性”。

2、思维因素:

思考不够深入,思维不够灵活,思维不严谨(考虑不周,主观臆断),思维定势的影响。

3、方法、策略错误:

不能正确分类,不会数形结合,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逆向思维,不会转化问题。


(3)M型错误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1、心理能力的缺失:

这里所说的心理能力包括识别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想象能力等。


由于上述心理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习题,表现为顾此失彼等。比如35÷5×2=7,忘记了后面还要乘2。

2、焦虑情绪造成的错误:

焦虑程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呈倒 U 型曲线,适当的焦虑程度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过度焦虑或者过分轻松,都不能表现出良好的解题能力。

3、局部成就心理造成错误(得意的太早):


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促进积极的思维活动,

但是成就感也常常使学生因局部的成功而忽视进一步的思考与追求、从而引发错误。

4、负迁移引起的错误:

这里所指的负迁移,在学习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在知识增长的过程中, 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成为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心理障碍和阻力,那么通常称为“负迁移”。

例如,学生经常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造成运算的错误。

其原因就是等式的性质 2(在等式的两边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等式依旧成立)的内容对学生造成了知识的负迁移。

5、按直觉判断:

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常常会根据某些条件的局部特征,或者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不经过逻辑推理,就凭表面现象做出草率的判断,匆匆下笔,导致错误的发生。



五. 克服“数学错误”的对策

怎样避免和利用数学错误,如何有效减少和预防数学错误,我建议大家参考以下措施: 

1、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可以从大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对相似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概念要进行比较与分类,找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提炼出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提高审题能力:

有一位数学家老吴,曾经在一篇《带你挖矿,开发“错题”宝藏》的文章里说过:


“善于解题的人,用一半的时间来理解问题,而用另一半时间完成解题 ”。

对于一些条件比较复杂、隐蔽的题目,需要认真阅读,仔细推敲,准确把握问题的条件和结论。

在审题时, 可以引入一些图形、表格、符号等来帮助理解题意。

对于条件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随意添加。

同时也要兼顾条件和结论,因为结论往往暗示了对条件进行转化的途径与方向。

审题一定要注意抓关键词,想办法挖掘题目的内涵和外延。

认真审题,提高审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3、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合理的算理和算法是计算的基础,在计算过程中要准确无误地运用概念、公式、法则,有根有据地一步一步运算,不能跳步骤。

做到这些,才能保证最终的运算结果准确无误。

另外提高学生简便运算也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学会简便运算的学生不仅算得快,而且准确率也高。

4、提高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具有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的特点,并且比一般的同学更加具有探索创新的精神。

反观一些数学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具有局限性的特点,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没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5、规范解题格式:

规范的解题格式,不仅反映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平时练习时就要注意:

顺序从左到右,由上到下,排列要均匀;

数字、符号正确,字迹工整、清晰;

计算题步步为营,不能跳步骤;

证明题由因导果,言必有据等。

6、养成解题检验的习惯:

解题检验是解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很多学生缺乏这种意识而已。

在培养检验意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使用一些基本的检验方法。

比如,对于一些计算的结果,可以通过估算来检验;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可以重新再解一遍,当然解题的思路和步骤不能受前一种解法的影响;

对于实际问题,可以根据解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来检验;

对于有些问题,可以一题多解的方法来检验;

对于一些几何证明的问题,可以尝试用倒推法来检验证明的正确性等等。

7、学会一题多解,提炼最优解法: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思想方法。

所以在解题中,不能只关注是否获得正确答案,更应该关注使用的方法是否化繁为简,反映问题的本质。

多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在一题多解中提炼最优的解法,有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有利于我们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8、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复盘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我在很多篇文章里,都强调了反思复盘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而现实中很多同学没有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一种错误错了又错,形成了一种习惯性错误。

实践证明,通过题后反思能够减少重复出错的几率。实现认识上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还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

9、整理一本数学错题集:

错误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它暴露了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种种问题。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有知识理解不到位、有心理紧张、有思维不够灵活、有选择错误的策略方法等等。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错误,养成搜集错误的好习惯,学会在错误中学习。

所以自己整理一本错误集,把平时在考试、作业、课堂上所犯的典型错误记录在这本错题集中,是一条很好的高效、系统和快捷的,培养反思纠错能力的途径。

六   开发错题宝藏的两大神器

(1) 数学错题集

承接上面所说的应对数学错误的第9点建议,可以按以下四个要点,整理一本数学错误集:

1.对错误进行分类整理

具体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上面KSM三大类中的小点来细分标记。

2.记录错误的内容和方法

记录的内容包括错题,错误的解答,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正确的思维过程,正确的解答和自己的反思归纳。

在记录过程中, 要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根源,剖析正确与错误的思维过程,逐渐形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3.利用错误,巩固知识,改编错题,举一反三

我们不仅要记录数学错误,更要针对自己的每一个错误,查找课本和学习资料中的相关知识点。

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解答,做到对此类题型的胸有成竹。

在对错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后,也可以进行一些变式练习,举一反三,加深对薄弱环节的应用能力,有助于今后在变式中认清题目考核的本质。

4.反思总结,定期交流

当收集的数学错误形成一定量后,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错误进行定期集中反思总结。

对于错题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

①这道题目错在哪里?
②导致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③这种错误的类型是什么?有哪些相似的错误?
④通过这道错题,我能获得什么经验和教训?

这里再专门说一个热门话题,

”怎么看网络上流传的一个不需要错题集的”三刷错题法“?“

我认为这种方法片面的追求快,一味追求用时少,表面看似高效,但实质上忽略了错题手工抄写时的多感官回忆思考过程,对错题的深层分析的反思总结分类归纳过程,以及对类似错题举一反三的验证过程。

就错题论错题,改错过程容易浅层表面化、零散碎片化。

再说高效这一块,如果不用错题本把错题集中分类管理起来,错题散落在各处的练习册,试卷中,查找标记起来不麻烦不费时还容易遗漏吗?分析错题,慢就是快!

最后用事实说话,就问一句,哪一位清北的状元经验分享里,不包含用心收集整理的错题集?如果不用错题集可以达到同样效果,难道他们不想不会省时间节约时间?

(2) KSM试卷分析表

除了中考、高考、竞赛类选拔考试以外,其余的考试几乎都是用来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发现问题,帮助我们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状态。

所以,考后试卷分析其实是考试的一部分,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

然而每次考试后,我们习惯只盯着考试分数,对考试分析不重视,或者根本不会分析。

习惯用“我就是太粗心大意啦”、“这次试卷太难了”、“平时努力不够”、“一到考试,我的心态就蹦了”等笼统概括的描述,简单地进行一下分析总结,结果导致这次出现的失误,下次考试依然出现。

在这里,参照上面对错题用KSM区分的三种分类,为大家介绍前面预告了的,衡水中学一直在使用的,可操作的强大的提分神器:KSM考后分析表

如何使用的话,参照我这篇文章和表格文字,很容易理解和填写。用好它可以帮助大家找准后期刻意训练方向,精准提分!

                                      (上图为KSM汇总表样式)

贴心福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网载)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研究
文卫星:高考数学出色发挥的策略(解题篇&心理篇)
小学生解题失误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
消灭“过失性失分”,数学考试再提10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