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州茶港之石岊渡《​岊水风帆渡茶香》

岊水风帆渡茶香

                  ——茶港之石岊渡

作者:孟丰敏

春天,我常去淮安半岛的闽江分流界,站在乱石堤上眺望,波光粼粼的开阔江面上飞鸟翱翔,五百米外的江对面,似有蓬莱,恍惚争渡芳洲,原来那是闽侯县侯官村的无名岛和桐口村的绿洲寨公园。天河从这两块陆地中穿过,落晖赴江山时,宛若一位曼妙的姑娘,横卧在两片葱葱郁郁的树林间,浑身闪闪发光,慢悠悠地,婀娜着,摆动她那柔软洁白的身躯,缓缓地流向淮安半岛,令人惊艳,不禁想起《田螺姑娘》的传说。

难怪,侯官村和荆溪镇之间的闽江,美其名曰“螺女江”。

我站在岊江畔,欣赏着螺仙美,踟蹰不去。古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留恋在此?淘一遍诗词典籍,名人中宋代的朱熹,明朝的叶向高、曹学佺、翁正春、林鸿、徐熥、谢肇淛、周亮工,清代的梁章钜、孟超然、林鸿年、郭柏苍、叶大庄,民国的何振岱、沈瑜庆、潘主兰都曾到此揽胜题诗,因为此地风光旖旎,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宝地,是福建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生产外销瓷的窑址,而且是福建省内迄今为止唯一一处大量外销的唐代窑场。

当年从石岊渡随船外销的除了瓷器,还有福州茶叶——唐朝贡茶方山露芽与柏岩茶(鼓山半岩茶)也是从这里出航。因此,这里是福州最早的茶港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从淮安半岛的前世——怀安县开始梳理。

怀安县

《福州府志》载:“怀安县广八十五里,袤二百一十里,东抵连江七十五里,东北八十里,东南与闽县接壤,西南与侯官接壤,北抵古田一百七十里。宋设九乡,领四十四里,元改置城内,为二厢,隶录事司外二十五都,隶县。国朝编户二十七里,城内二坊,外九乡,领二十五都,统图四十有七。”

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看,今天闽侯县的侯官村、甘蔗乡、荆溪镇、仓山区的建新镇、鼓楼区西湖的西北面,东门往东直抵连江,还有晋安区的大部门区域、罗源县的小部分区域,宋元明时都属于怀安县。

怀安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成立,明万历八年(1580年)并入侯官县,建县长达599年,却没有一本《怀安县志》记载怀安县的历史情况。怀安县最初设在芋原江北三十里,即今天的闽侯县荆溪镇桐口村。宋咸平二年(999年),福建转运使丁谓奏请把怀安县的县衙移至南台岛北端的石岊村内(今淮安半岛),村内的闽越亭本是驿铺,被改为衙署。

丁谓为何要奏请迁移怀安县的县衙呢?北宋初年,转运使是数省合并的行政主官,被视作数省合并之最高全权长官,负责运送各辖地物资到京都。丁谓官职这么大却操心这样的小事,似乎有点多虑?其实不然,丁谓官至宰相,曾到闽北督造团茶进贡给宋太宗,因此无形中推动了福建茶叶的发展。

他从闽北坐船到福州时,必从石岊渡登陆。石岊渡与对岸的桐口村之间渡口相通,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丁谓到桐口村的怀安县衙检查工作后,再到石岊村,一定会发现石岊村里繁荣发达的瓷器生产与贸易,自然想把怀安县衙署迁移到靠近福州市区的石岊村内,从此石岊村成为怀安县的县治。“石岊”也更名为“怀安”。

《建新镇志》记载,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福建转运使将水口盐仓移驻石岊村,上游延、建、邵、汀四府32县的食盐由此地发散,下游沿海各县所产的食盐也都运集到此,这里建了大量盐仓。石岊村成了陶瓷产品、食盐的集散地。随着贸易的频繁,这里形成闽江区域上下游商品的汇集区。

元代以后,石岊村内的盐业市场常遭受闽江上游洪涝冲蚀。明成化十九年(1483)六月,一场暴风雨导致福州九县滨江的屋宇民庐荡折尽坏,官私船皆漂没,死者千余人。怀安县衙署受到严重破坏,政府只好在福州府城西北角的永安门外重建怀安县衙署,具体位置大约是今鼓楼区的冶山春秋园外,屏山前。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福建沿海倭患严重,怀安县城遭倭寇入侵焚毁。万历年间,福州每年夏天暴雨不断,民多溺死,继复大疫,死者无算,怀安县内屋毁人亡,全面衰落。于是,怀安县被撤,并入侯官县。原怀安县衙署改为怀安递运所。县衙的西北侧设“芋原驿”,驿北设察院行署。

如今,明清时期的怀安县衙署遗存犹在,可惜只是区级文物。县衙署作为封建统治阶层的象征物,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职能,在中国现存的政权古建筑中数量很少,弥足珍贵,建议提高怀安县衙署的文物级别,加强保护。

清代怀安县衙署

芋原驿

我居住建新镇上,家后隔一条街即明代状元翁正春、闽剧儒林始祖曹学佺的居住地洪塘街。黄昏,我常至芋原驿漫步,欣赏落日与霞光铺满江面的美景。早期,这是一片荒草萋萋日迟迟、村落田园相依傍的自然景象。景观改造后,芋原驿石碑背后有一片古老的小树林,树林中间有一条石道。由于这片地方被铁栏包围保护起来,铁门也上锁了,大家都只能远观了。后来有人找到了别致的入口,我跟随穿越入内,只为临风伫立江头,一睹江畔落日美景,时有偶遇文人雅士在此泡茶、吹笛、揽胜。

石岊渡

南宋理学家朱熹当年乘船到石岊渡时,赋诗《石岊江行》:“春日江中注,我纾溯其波。扬帆指西滋,两岸青山多。青山自逶迤,飞石空嗟峨。绿树生其间,幽鸟鸣相和。塞蓬骋退眺,击节成浩歌。独语无人悟,兹怀竟如何?停骏石岊馆,解缆清江滨。中流棹歌发,天风水生鳞。名都固多才,我来友其仁。兹焉同舟济,讵止胡越亲。相期岂今夕,岁晚无缁磷。”

闽剧儒林始祖曹学佺所建的园林石仓园,位于岊江与洪江之间。他进京从芋原驿出发,曾赋诗:“泊舟芋原驿,好我入林庄。花雨助池涨,松云穿峡长。兴狂纔着屐,绪发即离觞。期尔成名后,时时过草堂。”

当年,石仓园就在石岊村的妙峰南麓与石仓山之间。曹学佺曾赋诗描述石岊村的风景《洪汝含携具同羡长白叔青甫登妙峰寺》:

予家青山下,有寺共兹山。

非伴客登眺,好看僧往还。

径惟松石际,村杂水云间。

惆怅斜阳暮,疏钟又闭关。

村杂水云间的石岊村自然会令诗人有感而发。明朝中叶诗人林希元曾赋诗《至芋原驿有感》:

芋原江上水悠悠,此日邮亭又系舟。

世态古今随日变,波涛日夜向东流。

三山云起楼台隐,西峡风高草树秋。

独怪百年成底事,图书归去雪盈头。

“芋原驿”因“芋源江”而得名。“芋源江”又名“岊江”。由名人诗句可佐证,宋代,“芋原驿”原名“石岊馆”。

明朝万历年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石岊馆”改为“芋原驿”。

不论名曰“石岊馆”或“芋原驿”,皆非渡口,只是一座建筑名称。今天的芋原驿对面有一座古老的提统撫麻府三相公庙,当年的提统撫就是负责芋原驿交通的衙门,职能是邮政兼交警。

三相公庙,修缮前后对比图

明朝的驿铺分为陆驿、水驿、驿站、递运所、急递铺、马快船等,即官方建设的车、马、船等通道,起邮政、交通作用,由军队管辖,是官员出行的重要枢纽,也是政府为各地官员来闽而设。官员离船上岸后,先到芋原驿稍事休息,再坐轿进城。因此,提统抚除了运送信笺与包裹,也负责驿铺渡口的交通,保护官员的出行

古代文人到福州,皆以“芋原驿”或“石岊”“岊江”为题,赋诗作纪,因这里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码头渡口。

唐朝,闽东南人口日渐密集,朝廷在福州设立观察使,民间贸易逐渐频繁,福州港的航海地位比泉州港更高,其外贸地位与扬州、广州并列。那时的福州还是一片汪洋,《南唐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的苍霞洲还是海道,泥泞难行,不易登陆。而石岊村因为瓷器贸易,有了专门的船只停泊的渡口。

宋代,怀安县修建了一座石造的大码头——怀安大道,因往返福州的官员坐船都要经过怀安县。怀安大道的专属名称即“石岊渡”。

此视频即怀安大道、石岊渡

石岊渡的茶香

芋原驿石碑后围栏内的石道名曰“接官道”,即宋代的福州大码头——怀安大道,即“石岊渡”。它是突堤式结构,东西走向,占地约380平方米,条石路基,素土夯实,上横铺条石,西头道面有三块巨大的条石伸入江面,见证了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石岊村因岊山而命名。石岊山秀拔多石,每年増高一点,后遭火灾而停止生长。山上有闽越王无诸的逰憇之所即闽越亭,至今,闽侯县荆溪镇还有一座汉闽越王无诸庙。

金山寺八景之《岊水风帆》:

布帆去如飞,日暮江风急。
古城虽已墟,犹指怀安邑。

“岊水”在哪里呢?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与荆溪镇桐口村之间的闽江,抵达仓山区淮安半岛后,这一段闽江被称作“石岊江”。

石岊渡位于石岊江的江头。石岊江汇五马三洲之胜,东流被称作“白龙江”又叫作“北港”(仓山区和台江区之间),西流经金山寺、阳岐村,过龙祥岛汇入东海,也称作“南港”。

《淳熙三山志》记载:“石岊渡,县之右,建炎间置亭。”又“石岊渡,驿路百六十里。”可知石岊渡位于怀安县衙右侧,与芋原驿石碑后的接官道位置一样

南朝,石岊村内生产瓷器,又是闽江上下游船只必经之地,因此有石岊渡,比乌龙江边的方山北渡、方山南渡、阳岐渡、绍岐渡等更早设立。那么,石岊渡和茶港有关系吗?

唐朝禅宗发扬光大,南禅宗的禅僧注重饮茶,因此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独特现象——禅茶。唐中叶,人口的增加和粮食产出的不足导致禁酒令的颁布,更加推动了茶叶的销售。

《茶经》诞生的第二年即唐建中二年(781年)四镇之乱后国库空虚,此时民间的饮茶之风盛行,茶叶贸易十分繁荣。

《八闽通志》卷七十五记载:“开元寺在灵山之西,旧属怀安”。梁时置……会昌中,汰天下寺,存此。”说明福州开元寺曾由怀安县管辖。

唐朝会昌法难期间,开元寺因供奉唐明皇像而得以保留。禅宗南岳系自唐天宝初年由马祖道一传入闽中后,福州诞生许多著名禅师,是福建禅宗传法中心,因此寺僧皆种植茶树,并能制茶、饮茶。

唐贞元二十年,日本高僧空海坐船从霞浦县赤岸到福州,在福州登岸的官渡便是石岊渡,再转入城内开元寺居住。唐宋时期,日本高僧皆至福州求学,带回佛经、法器等,自然离不开学习茶文化,并把茶叶带回日本,也曾带走了福州的茶树种籽。

《茶经》之《茶之出》中,陆羽提及福建境内的著名茶产地乃“福州生闽方山山阴。”方山(今五虎山)在乌龙江的下游处,其背山处所产的茶即方山露芽。唐宪宗尊佛,诏方山寺住持怀晖在麟德殿说法,尊其为“章敬国师”,赐之茶,怀晖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由此拉开了方山露芽成为贡茶的序幕,从此方山露芽成为贡品,闻名全国。唐宪宗倡导饮茶,继唐德宗之后利用茶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成为一种国策。

当年,乌龙江上游的石岊村里有福州第一座寺庙绍因寺、灵塔寺,乌龙江下游有方山寺,寺庙制茶,乌龙江是否因此尽染茶香呢?

唐朝毛文锡的《茶谱》里还提及“福州柏岩极佳。”柏岩茶即鼓山半岩茶。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武夷山市僧人藻光禅师曾前往雪峰山崇圣寺参拜开山祖师义存,后在武夷山吴屯乡建瑞岩寺,寺内种茶树,挖龙泉井煮茶。

藻光法师晚年被闽王王延钧尊为“国师”。藻光禅师于福州圆寂后,被闽王敕封为“妙觉通圣大师”。历代闽王尊佛,向高僧学习禅茶之道,促进了鼓山半岩茶的生产和发展。

藻光禅师逝世多年后,其弟子将他们共建的山心庵更名为“天心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赐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赐封天心寺禅茶为“大红袍”。

福州鼓山涌泉寺地藏殿前,有一块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所立的石碑,碑上左侧镌刻一行字:“十二年取回崇安县天心岩茶山心池大和尚买樸头坵中侧内一亩二分茶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涌泉寺的德容法师担任天心寺住持,大兴土木,广增庙宇,请帝师陈宝琛题写“福德因缘”扁额,禅寺由此鼎盛。同时,德容法师在武夷小天心岩种植茶田。世界闻名的武夷名茶大红袍与鼓山涌泉寺关系密切。

涌泉寺、方山寺、开元寺、绍因寺、灵塔寺、天心寺同属南岳禅宗,寺僧皆能制茶,因此带动了福州乃至福建茶叶的生产和推广。当怀安县开元寺的住持、方山寺的章敬国师怀晖、武夷山藻光禅师、日本高僧们带着茶叶或茶树种籽离开福州时,当年北上的水路,必经石岊渡。石岊渡正是闽江上下游的枢纽站。

当他们迎风伫立石岊江畔,但见石岊渡舟航云集,是福州最繁华的渡口。

《闽都记》记载:“芋原驿,在石岊江头,南行以舆,北以舟。皇华使节往来络绎。察院行署在驿之北。递运所在驿之东。”文中的皇华使节便是明朝琉球册封使和来自琉球国的贡使。他们往返福州和京城之间皆在此坐船出行。当时石岊村之繁华,可见一斑。

近代,福州是中国三大茶港之一,鼓山茶树种植面积扩展到凤池、茶洋山、鼓岭等地。那时武夷山制作的红茶和福州的茶叶,从仓山区的泛船浦与台江区的台江汛出航。但人们却忘记了,早在南朝,怀安县的石岊渡便是福州最重要的贸易港,唐宋时期已是茶港、盐港,见证了福州两千年的对外贸易历史。当年,福州的茶叶用什么来储存呢?当然是怀安县瓷窑生产的青瓷。

怀安窑

南朝开始,石岊村就是古代陶瓷生产与贸易的重要地区。当年福州的海丝之路即陶瓷外贸之路,船只出海,压仓防止翻船的必用瓷器。

2006年,淮安半岛考古挖掘出了大量的唐朝窑变瓷器。《福州怀安窑研究》说明,怀安窑及其产品是目前我们了解唐代福州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唯一“管道”。当年大量的瓷器从石岊渡出发。北宋,这里生产的薄胎茶入出口到日本,被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奉为国宝、武士身份的象征。

石岊村(今淮安半岛)作为怀安县县治长达380年,曾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及军事要地,其衙署建筑在福建省内是鲜见的原始遗存建筑,其窑址出土的窑具和器具,解决了福州地区所出土的六朝时期青瓷的产地问题。

淮安半岛三面环江,山川秀丽,历史古迹多,应加强保护建设,建设为淮安历史文化名镇,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淮安半岛风光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望怀安,598年残垣旧梦
福建·闽侯·永丰村·闽越王庙
1907年的张家口怀安县,彼时的城内景象及馒头山、悬空寺
余说:守望窑火,0.3毫米的致敬与超越
怀安:干部下基层 工作上水平
记住乡愁丨河北有个黄土夯成的“最美古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