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建中 | “协大”旧楼话往事 怀想先生叶圣陶

“协大”旧楼话往事  

怀想先生叶圣陶

作者:陈建中(闽侯县私立善恩小学原校长

近代仓山区的兴盛,是福州人接纳蓝色文明的历史见证。在闽江南岸,江南桥(现称解放大桥)头向东有一条两侧背山临水的观井路,这就是近代福州有名的金融一条街。我辈涉世以来,在此见到的仅有观井邮电局、大新百货、新华书店等,这几个铺子又使这条街成为那时仓山区最热闹的地方。在观井路29号弄,异域风格的80余级宽阔的石阶直通烟台山上的一座旧洋楼,这就是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以下简称“协大”)旧址、省文保单位。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在此生活工作过。

幼时我就读的天安小学(二部)就在烟台山上,那是每天早会上老师宣讲越战新书《南方来信》的年代。校门口往东走几十步即可见到这座洋楼,当时是某药厂用房,破破烂烂,四处是搭建和晾晒着的裤衩。坡地上长着几丛野生的马缨丹和龙舌蓝。但见楼旁有四棵数百年的参天古榕,心里猛地想到,榕荫蔽日下藏着的洋楼,也一定藏着古树一般深远的故事。该楼始建于1860年(清咸丰十年),为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4米,立面7间,为典型的殖民地式外廊建筑,典型的券廊立面。洋楼出租他用时,屋顶等处都经过改造,屋顶有出檐和翘起的翼角,还有壁炉的烟囱。一个半世纪中,洋楼的功用几经变化,可考的有俄商茶行等几个洋行,还有青年会、协大、美丰银行和福州制药厂等几个单位使用过。

协大是当时美英基督教差会在华建立的16所教会大学之一。1910年(清宣统三年),福州市基督教“三公会”(美以美会、美部会、圣公会)根据爱丁堡传教士大会 “在世界各大战略中心建立大学”的决议,在福州开始筹办协大。每年由四个差会提供开办经费,推选美部会牧师裨益知(W.L.Beard)担任董事会主席,福州英华书院的教师庄才伟(E.C.jones)为首任校长。从俄商手中租用的这座洋楼作为学生的宿舍、教室、办公室和餐厅,楼旁有球场。从福州英华、格致、三一等校招来81名男生,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4人,只开设英文、哲学、国文、社科、生物等课程。1916216日,经过5年的筹备,协大正式开课。翌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为合格大学,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接着协大在马尾镇魁岐乡新建校园,聘请曾经为燕京大学设计校园的美国著名建筑师穆菲作建筑设计。

1922年春,占地千亩的校园里数十座建筑群矗立于闽江北岸。庄才伟校长的兄嫂捐建了文学院一座。在海外基金会捐助和省政府的补助下,协大已发展为拥有三院(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十四系(中文系、外文系、数学系等)的、当时中国东南地区很有实力的教会大学。

叶圣陶(18941988),苏州人,从事出版、教育工作,主要是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小时候,我爷爷曾递书让我阅读旧国文课本中《古代英雄的石像》的童话,还对我说,用石像破碎后的小石块铺路,才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那时我好像知道了童话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订阅了《中学生》杂志,是叶圣陶参与主编的。此时的我进一步“初识”了叶先生。再后来叶圣陶担任某民主党派的领导职务,他的重要讲话曾被我们学习着。

19231月叶先生进入商务印书馆任国文编辑,9月获得书馆准假半年。应已在协大任文史学系教授、系主任的好友郭绍虞的邀请,叶先生乘船来到协大执教,年底即返沪。叶先生住在观井路这座洋楼里,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烟台山和魁岐校区之间。

仓山区虽不是租界,但这里有十七国领事馆,是个华夷杂居之地。当时观井路东段的大岭顶尚未打通马路,西段还是石板小道,没有车马的喧闹。叶先生在住处可远望城北屏山上的镇海楼,低头可静听江南桥下潮涨潮落的哗哗声。闲暇时他也一定会到附近的英国领事馆、乐群楼或石厝教堂等处走动走动。

一天,他找到了对“琼花玉岛”上烟台山的感觉,于是写下了“仓前山差不多是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的佳句,足见此时叶先生的心情有多么美好。

19537月叶先生在给友人回信中仍不忘当年寓居烟台山的情景:“榕树浓阴,花香夹道,虽时隔三十年,宛然可以想见……

叶先生到观井路江边道头乘坐小汽艇上班,约二十分钟便到达魁岐协大码头,然后与师生们高高兴兴地登阶走上校园。校园北倚鼓山,南瞰闽江,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岸边山坡上具有中西合璧的“西装加瓜皮帽”风格的建筑群,成为闽江口的一道风景,协大被誉为当时世界上风景最美的十所大学之一。

叶先生在他的散文《客语》中对此地作了描述:“向来不曾亲近江山的,到此却觉得趣味丰富极了。书室的窗外,只隔一片草场,闲闲地流着闽江。彼岸的山绵延重叠,有时露出青翠的新妆,有时披上轻薄的雾,有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好些云,却与山通起家来,于是更见得那些山郁郁然有奇观了。”接着叶先生不忘提到草场上几十头羊和十条牛的放牧情景,因为他每天都喝着它们又白又浓又香的乳汁,以为是上天的恩惠。叶先生在另一篇散文《转过头来》也有相近的描绘:“望那隔江的群山还把头埋在白云的被里,山腰以下没有遮掩,承着阳光,显出明鲜的绿意。楼下的场上直到江边,阴阴而愈见静寂,原来连山把东方的初阳挡住了。……江水又低又平,似乎横铺着一条白蜡。”想象一下吧,踌躇满志的29岁的叶先生时常会站在协大的高地上,张开双臂,仰起脸,深深地感受着来自马尾港的天风海涛。

协大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果。协大所设课程中,除了引进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学等现代自然学科外,中国文学系等就开设有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宗教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经学研究等,甚至设有福建地方的文学史、民间文学、文献研究等。协大第一任国文教师是陈海鳌先生,他是当时福州颇负盛名的经学家。教授本土化,多聘请诸如陈易园、严叔夏、董作宾、傅家麟等名家来校执教。叶先生虽不是教授,但他主讲新文化,将五四运动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协大对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也很重视,学生成立有福建文化研究会、国语研究会、国术社等,以及各种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社团,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乡村建设。叶先生曾详细记录下了学生们“他们就是力!他们就是活动!”的一场精彩蓝球赛,实际上他是在赞美协大的体育精神和办学的勃勃生机。

协大的校训是“博爱、牺牲、服务”,倡导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最让我心动脸热的是,这种引进西方现代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改革模式,在当时主流意识中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经历过三个“朝代”的协大,实际办学35年,毕业生1300多人,为近现代培养了许多出类拨萃的人才。在此任教授的著名学者有卢浩然、丁汉波、王岳、赵修复等。毕业生中的郑作新、唐仲璋、黄维垣、林兰英、唐崇惕等人日后都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我为之兴奋,如同听说穷山沟史上出过一位举人一样的兴奋。

19511月协大被拆分,成为了旧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福建农林大的前身之一,一代名校从此消失。被誉为“为近代建筑艺术提供实证”的原协大魁岐校舍里,进驻工厂的机器终于轰鸣声起来了,近百年后的今天这些校舍又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协大校舍的这种遭遇,是全国同类大学里绝无仅有的。

岁月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回到烟台山上,蓝天下的协大白色旧洋楼,显得特别明亮,有着一种久睡初醒的清爽,它静静地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望着协大旧洋楼墙上的介绍牌,感慨系之。叶先生在榕仅三个月,但他一定是协大里的好老师,现在烟台山公园里多处竖有叶先生的名字,体现了乡人尊师重教的热情。其实协大的成就,是协大办学者、求学者共同努力的结课。我总觉得,介绍牌上除了叶圣陶一人名字外,理应记上更多的“协大人”的姓名。(该文己刊于《福州民进》2023.4

福州的《梦里琼花乡》《诗恋烟台山》

福州宋代天宁寺寻踪

陈建中 | 受封 “国姓爷” 军兴天兴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竟有两座烟台山,兄弟俩长得也太像了吧!
美丽的闽江 美丽的福州
福州 闽江
郁达夫与洪山桥
【每天老照片】-1万-3898-1902-1908年间福州的各式洋楼建筑老照片一览及介绍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34)仓山烟台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