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乌山公园改造的谏言献策​,福州之福即“海滨邹鲁”之悠久灿烂的文明之光。

对乌山公园改造的谏言献策

作者:闽都文人

不久前,我游乌山后撰写该文介绍乌山历史故事:

《乡愁里的福州》:秋游乌山之道山亭、旧涛园

昨日,福州文人朋友相约去乌山看摩崖石刻,在改造最大的石天景区和邻霄台即乌山峰顶转了一圈,各自有了一些感受和建议,因此记录如下:

保存乌山自然风貌

一、尽可能保存乌山自然风貌。

1、气象站与乌山非常不协调,建议搬迁;

2、不应该做塑石假山(水泥塑的石头);

3、在高差不大的场地,应尽可能用自然石头做踏步,避免用规整条石做台阶。可借鉴冶山的做法。

二、植被修复应形成自然野趣的绿化景观。

1、所用植物应该有出处,一是用体现山地绿化景观的树种,二是用历史上有过的树种。

2、种植方式应该更加自然化,如毛鹃等不应成片种植。

3、保护名贵古树,多种梅花、荔枝。双骖园曾有荔枝林。福州历史上许多名园内都有荔枝林,与闽都文化有关。旧时文人经常举行啖荔诗会,因此到处可见荔枝林。详见这两篇文章:

闽都传奇:“一骑红尘妃子笑”,指的是福州十八娘,不是杨贵妃  

 阿蛴叫,荔枝红

三、要做好游线组织,并同步建设导视系统。

1、景点应分级,通过不同的特色登山路径把景点串联起来,方便游客选择游览内容;

2、增设导览总图、路牌、解说牌示、警示牌等。

邻霄亭题刻

这次乌山公园峰顶改造是一件好事,百姓们终于可以登顶,俯瞰、饱览三山城内风光,增加了著名的邻霄亭(又名不危亭、清虚亭)。邻霄亭题刻建议征求市民献计献策。

邻霄亭历史情况详见:《乡愁里的福州》:秋游乌山之道山亭、旧涛园

为历史古迹立碑

今不见名的历史古迹邻霄台,不知它曾经的位置在何处?

当年的邻霄台周围遍布亭台与寺院,有邻霄堂、寒翠亭、太虚亭、太虚庵、万寿庵、妈祖天后宫、刚显庙(祀诗人周朴居士)、宗徐二公祠、三贤祠(周朴、薛逢、灵观)等。

应为著名历史古迹在原址上立碑作文字说明,比如邻霄台、范公祠、双骖园的具体位置,建筑不必重建,标注“邻霄台旧址”即可,如“旧涛园”石刻(石刻旁应增补文字介绍),便于百姓了解乌山历史,增添乌山文化内涵与风采。

保护珍贵历史遗迹

乌山摩崖石刻内涵丰富,除了史料价值,还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希望景观改造的同时应悉心保护珍贵的摩崖石刻。

在石天景区,一栋气象台的小房子门前原有以下三幅图片中的摩崖石刻。2019年,我来这里参观时,看到这些摩崖石刻,对我了解琉球与福州的朝贡贸易,及市舶府太监在乌山重建几处建筑十分有帮助。而这些历史情况并未在任何历史书籍中有记载,完全靠这些摩崖石刻记录,因此是珍贵的历史遗迹。

比如

明正德八年(1513年),正德癸酉夏月吉琼河黄仕明、冯仲良、林叔明、冯宗广、陈允亮、张尚武、赵文范、冯公器偕蒙市舶府公公尚,委督盖造清虚亭、邻霄祠、光远枋等处,至七月盶望落成丁山刻石为记。

详见《乡愁里的福州》:乌山上的琉球往事和闽剧盛会

昨天旧地重游,不见以下这些石刻,不知迁往何处?可否告知。

重建瓣香堂

如今不可能恢复所有历史古迹,那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个人认为可以重建瓣香堂,祀奉北宋对福州城市建设有大功绩、建造道山亭的福州知府程师孟、撰写道山亭记的文学家曾巩、闽剧儒林始祖曹学佺。作用是崇敬先贤,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瓣香堂原祀奉四位名贤:撰写道山亭记的曾巩、闽剧儒林始祖曹学佺、明万历御史陈一元、晚明著名诗人兴公。

福州百姓曾为程师孟在乌山上建生祠,在祠旁立石碑,镌刻他的诗作。因此,如今应在瓣香堂内增加他的祀位。

瓣香堂建于康熙年间,建造者林佶曾深受康熙赏识,特赐进士,授内阁中书、是著名藏书家。

为何建造瓣香堂?林佶曾撰写《瓣香堂别馆记》说明:“予遂缮垣以蟠桃坞,洗剔前人题刻,择其旁地,取陈后山语作瓣香堂以奉南丰,盖道山以此亭而名,而亭以公文而重也。”

林佶认为道山(乌山)闻名因为道山亭,而道山亭闻名乃因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别名南丰先生)受当时福州市长程师孟的邀请撰写《道山亭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林佶个人出资在道山亭附近建造了瓣香堂。

当年道山亭周围有一片蟠桃坞,道山亭旁篆书“道山亭”。如今的道山亭下有一块石刻,石刻内容即曾巩的《道山亭记》。

建造闽剧戏台景观

建造闽剧戏台景观,不定期安排闽剧演出。

乌山与曹学佺有什么关系吗?为何建造闽剧戏台景观呢?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中秋大会,由曹学佺发起,闽浙两地词人、名士百人,在乌石山之凌霄台宴集。活动时间一直延续到次年年初。这次社集在全国有巨大影响力。其规模不亚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南京举行的秦淮大社。宴集时丝竹殷地、列炬熏天,闽剧从此由下里巴人变成阳春白雪而登堂入室,成为雅乐,传播海内,作为闽地文坛盛事,令闽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与自信。

曹学佺曾买下西园(位于乌山西南麓,旧址即今天的八旗会馆)一隅取名“云月庵”,排练和演出他首创的儒林风格的闽剧。

当时,曹学佺和琉球贡使、来福州学习的琉球文人雅士交往也很频繁,经常互相赠诗唱和。当时参会的也有琉球文人雅士。因此,闽剧也曾受邀到琉球演出过。

热爱闽都文化的当代福州文人通过谏言献策,希望有助福州城市建设越来越好,通过文化建设和宣传增强闽都文化自信,也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福州,爱上福州。

福州之福即“海滨邹鲁”之悠久灿烂的文明之光。

      
 
请购书的朋友扫上图二维码购买
《乡愁里的福州》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河口人文风景)、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
《流翠烟台山》
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
《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

扫下图视频号二维码,观看福州原创歌曲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现身边的美——乌山游记
乌山摩崖石刻(一)
一座乌山,半部中国书法史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烏山与摩崖石刻
打开乌山的卷轴,走入千年的水墨丨暴走福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