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阿雷老师学吟诵:《赠刘景文》(宋)苏轼
猜您也许需要——
统编小学语文电子版教材和电子版教参(合集)
38节名师课堂教学高清视频,带您领略名师课堂风采
2020秋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跟阿雷老师学吟诵:《赠刘景文》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赠别好友刘景文的诗作,是一首仄起七言绝句,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坡先生的《赠刘景文》吧
说说题目
题目什么意思呢?
孩子们刚一读题目,小蒙同学就嚷嚷:“阿雷老师,这一定是一首送别诗”!
我追问:“何以见得?”
“您看题目里有个'赠’字呢,分别时写首诗给朋友,就是送别诗呀!”
其他同学纷纷点头,我冲小蒙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呀,这首诗并不仅仅是临别相赠,更是苏东坡写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劝勉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就是赠送给好友刘景文。咦,好像不太通顺呢?”小苏同学眨巴了一下眼睛。
“苏轼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劝勉诗。”小赵同学补充说。
“你们说的都对。单就字面解释,就是小苏说的意思;如果联系下面的内容,小赵说得意思更完整!”我总结了一下。
聊聊作者
“谁知道苏轼?”我问。其实就是想看看刚刚这帮升入三年级孩子课外阅时涉猎到苏轼没有。
“我知道他是宋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他在宋代的名气就像唐代的李白!”小赵同学语气里透着坚定。
小崔同学迫不及待抢着说:“我知道杭州西湖上有个”苏堤”,据说是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修的。”
“是的,当年西湖也是好发大水,苏轼就带领当地的人们疏通西湖,把湖里的淤泥挖起来堆积构筑,后来就渐渐成了一条长堤,人们为了纪念苏轼治理西湖的功绩,就把它命名为'苏堤’。它可是西湖十景之一,并且高居十景之首。”我接着小崔同学的话进行展开,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苏堤,又补充,“据说苏轼曾有诗写过疏浚西湖之事,诗云:'我来钱塘拓绿湖,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老师,我知道苏轼还叫苏东坡,他还是个美食家呢,有一道美食'红烧东坡肉’就是苏轼创制的呢?”小郝补充道。
“是呀,苏轼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唐宋八大家就有他,当然还有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竟然占了唐宋八大家三个席位,真够厉害!”我这么一说,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发出啧啧赞叹。
“要想了解更多苏轼的内容,大家可以利用百度搜一下苏轼或者查一下书籍,进一步了解这位伟人!”我完全是为了吊足他们了解苏轼的欲望。
讲讲内容
那这首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看能不能理解大概的意思。
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已经轻车熟路。几分钟后,小安站起来娓娓道来:
“通过结合注释,我知道了'雨盖’过去是指雨伞,这里就是指荷叶;'擎’就是举着,向上托;'菊残’就是菊花凋零。'犹有’就是还有,仍旧有的意思;'傲霜’不怕寒冷冰霜,坚强不屈;'最’正好的意思。大概的意思是:
荷花凋谢,连那雨伞般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同学们点头,我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尽管书上有答案,但他说的意思更加口语化一些。
议议声韵
“同学们,要想把诗词读好吟好,主要把握住什么呢?同桌议一下。”提出这个问题,之前讲过这些,我想孩子们应该大体能回答出来。
果然,一会功夫,孩子们纷纷举手。
小邓:“要想吟诵好一首诗,要把握诗中的入声字,还有就是韵字。”
“那大家看看这首诗里有哪些入声字?”我追问。
小涵:“有'菊、一、橘、绿’四个入声字。读的时候要短促高昂。”
“小涵说得很对,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四个入声字。”我让大家体会一下入声字的读法。
有进一步说明“比如,诗中最后一句,连用两个入声字'橘绿’这两个字读得短促而高昂,在'橙黄橘绿’中明显更加强调谁呢?很明显是'橘绿’,同学们想一想,秋天树叶凋零,唯有这绿橘给深秋带来生机,其实,暗含着苏轼在鼓励年老的同道刘景文,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仍大有可为呀!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我接着问:“咱们来看看这首诗的韵脚,谁来说说压的是什么韵?”
小郑:“韵字分别是'枝’'时’,这两个字压的是'i’韵,老师,您说过这是一个闭口韵,发音时牙齿微张,气流缓缓通过。”
小邓:“韵字要拖长读,这个韵拖长读有一种细小亲密、绵长细腻之感,好像是苏轼对老朋友低声细语,语气温和的鼓励与安慰。”
“同学们学得真好,这首诗的韵字真的如此,让我们一起跟着吟诵录音诵一诵,吟一吟吧,看看能否诵吟出苏轼对刘景文的那种温和之劝勉。”
学生依据参考文字谱进行诵读和吟诵的跟诵跟吟,进而根据伴奏自诵自吟。
谈谈意象
“我们在前面学过古诗的意象,谁来说说什么是意象?” 我这样问就是想了解一下看孩子们还有没有印象。
赵同学翻到前面看了看,站起来回答:
“我们读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古诗中的很多事物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而是有深层的文化含义。我们读诗词的时候,只有关注意象的文化含义,才能够准确理解诗意。”
“说的很好,那我们这节课来进一步说说植物意象。古诗中的植物意象很多,比如提到'桃花、杏花、梨花’,是不是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春天,而春天就象征着青春和生命;一想到'菊花’就想到隐逸与凌霜之意,一想到冬天的'梅花’,就想到孤高傲世等等。”我顿了顿,让同学们反刍一下。
孩子们立刻反应过来,有的说“岁寒三友”,有的说出“梅兰竹菊”四君子......
“那本课有没有植物意象呢?如果有会是哪些呢?请大家想一想,勾画一下。”我说吧,孩子们思考勾画。
几分钟后的交流。
小郑:“'菊’,花之君子,菊残估计是说他们年纪老了,但是君子的精神气节仍存!”
小赵:“老师,您说过'荷’代表夏天,仿佛人生的青春之际。那'荷尽’是不是意味着春春不在了呢?”
我冲她点点头。
小蒙:“我觉得'霜’虽然不是植物,但这里是不是也暗示着一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呢?”
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是的,面对风霜,梅花、菊花能欺霜傲雪,正是'霜’制造的困难逆境造就了梅菊坚强不屈的君子人格!”
“当然这里的'橘绿’其实也是一种意象:意喻成熟坚贞。最早出自屈原《橘颂》,唐代张九龄在《感遇》中写道'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实'橙黄橘绿’构成意象:人格的成熟坚贞和人生成熟的结果之期。”我有把这个较难的意象简单进行了补充,尽管孩子们还小,但应该让他们耳濡目染。
解读赏析
解读赏析:
学吟学童
1. 郝一禾(7岁)
2.邓子于(7岁)
3.赵可鑫(7岁)
4.崔恩哲
5.蒙世宸
6.郑一辰(七岁)
7.安博远(七岁)
8.苏梓璇(七岁)
9.苏梓涵(七岁)
10.冯钟毓(七岁)
12.王奕诺(七岁)
感谢点赞并转发,为孩子们持续吟诵经典助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男生的“学以致用”
苏轼抗洪主要讲了什么 苏轼思想
古诗教学,仅仅意会还不够
11.22意象法学《赠刘景文》外一首(《闻雁》)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宋代苏轼
诗词品读:他是个小人物,但苏轼写给他的诗却火了一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