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一座永乐宫搬走,需要分几步?

1964年,埃及,阿斯旺。

数十个国家的考古学者们带领着工人们开始实施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给阿布辛贝神庙(Abu Simbel Temple)挪个地方。

这座以巨像石雕闻名的神庙,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由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庙高30米,纵深60米,门前4座高达20米的巨大石像,跨越三千年时间长河仍完好。

由于阿斯旺大坝的修建,神庙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合国组织的专家们最后决定将神庙切割,在后移180米,比原址高65米的地方重新组装,整个迁移过程经历了四年。神庙原先最不可思议的太阳节奇观——一年两次照亮圣殿内部的神像,被延续了下来,但是比原先提前了一天。

阿布辛贝神庙搬迁路线

阿布辛贝神庙搬迁现场

无独有偶,在同一年代,因同一原因(水坝修建),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一项文物搬迁工程在开展,却罕为人知。

这就是永乐宫搬迁工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当一批中国的年轻文保工作者在为壁画眉头紧锁时,他们并没有机会像阿布辛贝那样集合全世界的力量,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的智慧。

先说往哪搬?

永乐宫为什么要搬迁?因为三门峡水库。

1957年,一座大型水利枢纽选址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的黄河中游开工。传说大禹治水时,一脚踹出人门、神门、鬼门,淤塞的黄河于是穿过三门,向东而去,故称此处为“三门峡”,1957年3月,从河南省陕县划出地盘,建三门峡市。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开工。

当时正是中苏交好期间,工程由苏联提供方案,苏联专家规划的蓄水位为海拔350米,这意味着包括永乐宫(海拔330米)在内的文物建筑及民宅都将被淹没。永乐宫作为明清以前最重要的古建筑群之一,还有举世无双的元代壁画,“国之重宝”必须要搬迁保存。

那么,搬到哪里去呢?

为此,国务院组织了十几位专家研究制定搬迁方案,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选择了与原地址土壤气候湿度相近的芮城城北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

壁画的临摹

“迁宫”,说起来简单,但试想,将一座有着七百年历史的辉煌建筑和上千平方米的精美壁画整体搬迁,谈何容易?

特别是“壁画迁移”,当时国内没有人有经验,有资可循的先例竟也只有近代以来外国人对中国石窟、寺庙壁画的盗取。请来的两位捷克“洋”专家提出了将化学药品注射进墙皮,软化壁画,再进行揭取的办法,但他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仅如此,还提出了500万元的费用。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洋”专家请不起,中国的“土”专家能否解决壁画搬迁问题呢?

1958年,永乐宫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中央美术学院和美院华东分院国画系的师生,带队者是著名国画大师陆鸿年、叶浅予、邓白等人。

他们经过周密研究,确定了完整的壁画迁移方案,这就是临摹、揭取、修复三步方案

壁画是画在沙泥涂抹的墙壁上的,本身就很脆弱,况且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洗礼,粘力大减极易损坏。所以,搬迁的第一步是临摹。这样,搬迁过程中如果有个什么闪失,也可以作为复原的依据。

一般的壁画临摹,是将玻璃纸覆在壁画上进行复制,然后将图案再次复制到临摹纸上。而永乐宫壁画的临摹,谁也没有碰触壁画,而采取了“先照黑白照片,照完用幻灯将负片打到临摹的画纸上,再照原壁画修改”的方法。

就这样,永乐宫壁画的临摹,整整耗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中央美院教授陆鸿年先生在临摹壁画

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师生在三清殿临摹壁画

在临摹的壁画上做旧加工

壁画的切割和揭取

接下来一步是切割壁画。

永乐宫的壁画以人物为主,排列密集,且间距不等。如果按照当时西方盗取壁画时所采取的平均切割的方式,虽然便于运输且缩短工时,但无疑会对人物重要部位(如脸部)造成割裂。

最后出于对壁画最大限度的保护,还是采取了不均匀切割的方法。即以人物身体的边缘为界来切割,每块切割的壁画尺寸不一。近1000平方米的壁画被切割成了大小不等的三百多块。

1960年10月底,黄河三门峡即将放水,为保证在蓄水前全部完成壁画揭取任务,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不停工作,参加壁画揭取工作的多达500多人。

壁画揭取前,对壁画进行分块编号

三清殿壁画揭取前支撑壁画板

壁画揭取前,对原壁画裂缝进行加固

揭取壁画用刀开缝

壁画揭取场面

揭取壁画落架

抬运壁画入库

建筑的拆卸和重建

在忙乎壁画临摹和揭取的同时,三清殿、纯阳宫和重阳宫这三大殿的搬迁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当时当地人有句流传的说法是,鲁班爷盖起的永乐宫,要想拆掉再盖起来,那就是“胜吾者添木三根,不胜吾者去木无数”,意思就是,比我鲁班爷手艺高的人,要把原件拆下来以后再搭上,你要给我添三根木头,手艺不够的,你一旦拆下来,那是怎么样也无法原样盖起来的。

从原理上来说,榫卯结构的中国古代木构拆卸、重组是有案可循的,历代建筑多多少少有过“落架大修”的先例。

宫殿的搬迁由祁英涛先生、柴泽俊先生主事,六百工程人员,数千人后勤保障,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迁宫”。

从上至下,屋脊、屋瓦、苫背、遮椽板、飞子、椽子、檩槫、梁枋、斗栱、额、柱、柱础、台基……建设时有如搭积木般,将各种构拼合,最后做土墙,迁建时,只需要按顺序依次揭露松脱,搬到新地址后又重新搭构,就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拆卸三清殿屋脊

拆卸三清殿梁架

拆卸三清殿藻井

包装三清殿大梁

用杠杆原理拆卸龙虎殿鸱吻

民工精心包装三清殿琉璃构件

壁画的运输

壁画揭取后运输亦是一道难题。当时的道路条件和如今不可同日而语。

在运输之时,沿途道路全部铺上了黄河细沙以保证道路平整行走起来不会颠簸。壁画包装间隙用棉花和木屑填满,然后捆装。在捆绑好的画框下还垫有弹簧卡。

即便是这样,运输的司机还把车胎的气放出一些。为万无一失,装卸之时都是在地面挖坑,汽车驶入与地面平齐,然后才进行装卸。历经二百多天的谨慎操作,全部壁画无一损伤搬迁。

民工为运输壁画铺路

民工用小平车运输壁画

壁画运输场面

壁画的复原和修复

壁画的复原修复,是迁移保护工程中最复杂的也是最重要的工序。当时正逢1962年中国最困难时期,饥饿一直折磨着多达600多人的建设者们,但永乐宫大搬迁工程并没有停止。

在永乐宫新址芮城县,20多位专家组成工作组,正在做出壁画复原方案。

第一步,将拆箱后的壁画稍加清洗,再用胶矾水封护画面,以保持色泽不变。第二步,加固原有壁画,用泥填平残洞和裂缝,再用胶水加固砂泥背面。最后,由美术师将画缝补色,修复作旧,以求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壁画搬迁后,在新殿内安装

现今,尤其在纯阳殿、重阳殿内的壁画上,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较为明显的切割遗留的痕迹,作为那段历史的真实见证。

纯阳殿中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

1957 制定搬迁方案,临摹三清殿壁画。

1958 临摹纯阳殿、重阳殿壁画。

1959 开始揭取壁画。

1960 挖筑了宫门、龙虎殿基础和台基。

1961 挖筑了三大殿基础和台基。同时修复了宫门和龙虎殿。

1962 修复了三大殿木构屋架,并安龙虎殿壁画。

1963 修复了三大殿瓦顶。

1964 修复并安装纯阳、重阳殿壁画。

1965 修复安装三清殿壁画。

1966 油饰各大殿等扫尾工作。

从1957年制定搬迁方案,到1965年修复所有壁画,再到1966年各大殿的扫尾工作,永乐宫搬迁历时九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专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壁画移修方案,给历史文物搬迁提供了一个范例,在世界上都堪称一大奇迹。

春天的永乐宫

朝元图局部

历史的吊诡

永乐宫成功搬迁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人不由得感慨历史的诡谲。

苏联专家设计的三门峡水库因没有考虑到黄河的泥沙量,在运行之后便发生了重大安全隐患,随即停止运行,开始改造。原先规划之初最高水位可达海拔350米的蓄水量,最终只停留在326米,通常水位还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这样位于海拔330米的永乐宫旧址就不会有水淹的危险。随后中苏交恶,苏联技术专家撤走,责任无从追究,永乐宫的迁移也成为了“为封建残余庙宇保驾”。

准备以新面容迎接世人的永乐宫就此匆匆关闭了大门,“文革”十年,永乐宫只留有一个人看守着大门,没有接待游客,直到1979年7月1日才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不容假设,如今,站在黄河岸边,原永乐宫旧址已是麦田相连。后来已是山西古建筑保护第一人的柴泽俊先生已于2017年逝世,他曾回忆说,三门峡蓄水当天他们专程跑回旧址看了一下,看到水慢慢淹到了三清殿前那唯一没有搬走的大石龟上。

“当时参与搬迁的文保人员李焕民还把脚泡到了黄河水里搅了搅,那一刻大家都幸福极了。

参考资料:
纪录片《永乐宫搬迁记》,央视
遗产山西,永乐宫搬迁记,山西日报

为了传承——永乐宫搬迁纪实展,点采展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秋风起时走三晋之七:永乐宫
追溯永乐宫搬迁
永乐宫搬迁影像
为修三门峡水库,专家接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揭取永乐宫壁画
运城访古记
元代的永乐宫,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整体搬迁 工程量之大之复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