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时繁华一时的贵州县城 被称为小上海毁于日军炮火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最南端的独山县,与广西接壤,是两广进入贵州乃至整个大西南的必经之路。尽管今天独山在整个贵州的存在感并不算强,人口也仅有35万,但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却成为了迁移的难民前往大后方的中转站,原本宁静的小城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1939年以前当时的中国对于独山这个地方都还是陌生的,但随着铁路修到这里,独山便渐渐的被外人所知。等1944年抗战时长沙,衡阳相继沦陷,成千上万的难民拥挤在湘桂铁路上逃难的时候,不少人从内心发出感叹“我能够逃到独山该多好呀!”

那时候的独山县城很小,街道宽度也就4米左右,整个县城就两三条大些的街道,蜿蜒在县城的小山坡上。县城内的店铺不但小而且少,没有一座高大或新式的房屋。整个县城民风古朴,穿的是自己织的土布,男人头上包着一块白布,女人则基本都梳起了一个发髻。

但随着长沙、衡阳的沦陷,独山已经找不到一间可以居住的空房子,房租也瞬间上涨,就是破屋陋室,租金也需上万才能租到,而且还需要一次性付三个月或半年的租金。

独山初级中学成了当时县城内逃难民众唯一的公共住所。原本因为修建困难而起名的“难楼”,而今也因为住满了难民而名副其实了。

许多机关也拥挤在了独山,一方面没有地方办公居住,一方面又不得不为长久打算,因此在县城周边搭建起了自己的木房子。因为房子还没修起来,许多机关便在门口贴上条子写上X局临时办事处、XX银行临时通讯社、XX工场临时转运处等等。以至于有人说当时的独山是流亡机关最多的地方。

在这些逃难的人群中,还有一些阔绰的老爷太太,他们是在这里稍作停顿,最终是要前往贵阳、重庆的。他们衣着华丽,随身携带着不少的皮箱和行李。

难民的大量涌入,也让独山的物价飞涨。一百斤大米涨价到了法币五千块,水也需要25元一担。尽管如此,独山街上的茶馆却还是一家接一家的开了起来。难民中总有的人钱根本花不完,也有的人只能沿街乞讨不知还能挨几日。

这战火的驱使下,独山县城聚集了各色的人,各式的汽车。这车站周围人山人海,货上堆着货,到处都是粪便,尽管人人叫苦,但总算是可以稍作休息。

在独山生意最好的首先是旅馆,其实是饭店。随着难民的涌入,仅仅半年时间,独山彻底变了,这里出现了许多本地人原本见都没见过的商店,银行,汽车修理厂,以及名字听起来就觉得新鲜的钟表行。

那时候的独山到底有多少人,谁也说不清。独山成立了一个市政建设委员会,它将独山城区的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七八倍。当时有人惊叹独山很快就会变得和成都一样的热闹,独山也在当时被称为“小上海”,其一时繁荣可想而知。

独山也成为了日军侵略的最后一站,日军打到独山后再也没能前进一步。曾经繁华一时的独山县城也在日军的炮火中毁于一旦,“小上海”被日军纵火烧了七天七夜,从此再也没能重现当时的辉煌。

回复关键字“驻日占领军 我们只差一步踏上东瀛

回复关键字“屠杀”了解人类史上那些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河桥之战,为什么被称作是“日军败亡的转折点”?
深河桥之战,日军侵华脚步终结之战,日军在此犯下罪行不亚于南京
贵州独山有什么历史渊源吗?为什么有些老人经常提起这个地方?
抗战史丨被遗忘的独山之战:日寇黔驴技穷,在这一战充分体现
为什么日军侵略中国会有“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之说?深河桥在哪儿
老照片:淞沪会战期间百万难民无家可归 处境凄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