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怎样改革才能在20世纪生存下去?

20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奥匈帝国,其地缘环境是怎样的呢?

不夸张地说,异常恶劣,在他的北面德国亲戚依然有人抱有大德意志的幻想,在他的东面沙皇俄国在远东受挫后再次重拾大斯拉夫帝国的梦想,在他的南面新兴的意大利勉强挤进列强末班车后,眼红于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在他的东南方向一系列斯拉夫小国在俄国的鼓动下蠢蠢欲动。

奥匈帝国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鸡蛋,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丁点的擦枪走火都能把国家拖入战争的深渊,更加困难的是,在对外政策上显露出软弱,会更加刺激德、俄两个不怀好意的邻居的野心。

那么 奥匈 帝国保护自己的能力又如何呢?——“帝国议会简直乱象横生,帝国大臣用德语发表讲话宣布政策,捷克民族主义议员用捷克语怒斥大臣,加利西亚乌克兰人代表则借此机会深情演唱一首歌。”当赞颂各个民族的代言人在维也纳的议会靠着各种行为艺术充分彰显着帝国的“多元”和“民主”的时候,不妨提醒一句,本质上,这意味着行政管理和军事动员的低效。

奥匈帝国在动员下属各民族时的荒唐和无奈,在《好兵帅克》一书中便可见一斑。一战开始的时候,帝国在纸面上留下了完备的动员计划和充足的德意志士官,然而战争机器真的发动的时候,总动员立刻成了灾难。

少数精锐的德意志军官迅速淹没在各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一只部队充满了德语,波兰语,匈牙利语,捷克语,而不是每个帝国军官都能像他们的皇帝一样会八门语言,这很快就带来了军队在组织和行动上的迟缓。以至于在后续动员中不得不放弃了原本的计划,动用基本上以同一民族编组的地方防卫部队,但这样又带来了两个新的问题,这些军队的忠诚和长距离调度问题。

比如精锐的来自蒂罗尔的猎兵,在对抗意大利军队的时候很愿意为皇帝陛下奉献忠诚,但是如果要离开家乡去和俄国人血拼就敬谢不敏了。这也为什么帝国坐拥全欧洲第三的兵源数和发达的军工业,在战场上却屡屡被俄国人吊打,甚至需要德国人来救场。

奥匈帝国版图和人口数量为欧洲第三,农产品和原油产量为欧洲之冠, 机械仪器制造业和钢铁军火工业为世界第四, 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 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为世界第一。

如果说缺乏自我防卫能力还算力不从心下的情有可原,那么奥匈帝国始终不在构筑同一官方语言,同一国家认同上下功夫才是真正的罪无可恕。就算帝国有幸逃过战争,所谓「普遍的社会进步和工业化,会壮大中产阶级的规模,让现实的利益判断压倒虚无的民族情绪。」那么社会进步和工业化带来的现实成果,又打算如何在帝国内部进行分配?在一个官方语言都迟迟难产的国度,请问对各群体要基于一个怎样的评价标准进行利益划分和分配?人口比例?种族?语言还是宗教?

比如捷克人的民族诉求,是想当波西米亚地区的公务员,必须既懂德语又懂捷克语,这个要求遭到了日耳曼人和讲德语的犹太人的抗争,因为一旦帝国接受这项要求,那么他们这些不懂捷克语的人就面临失业。

这个例子本身就证明了在缺乏共同国家认同和价值观的情况下,奥匈内部在进行利益分配时的混乱和尴尬。

在帝国议会长期吵成一团一事无成的情况下,各民族之间的所谓”和解“,完全通过”皇帝敕令统治“的方式,在这种手段下建立起来的所谓民族团结,其忠诚究竟是建立在象征帝国的维也纳议会上,还是仅仅是哈布斯堡皇室身上?佛兰茨皇帝陛下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谁也不能保证他死后继任者能公正地处理议会争端,那些帝国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岂不是要永远陷入维也纳议会毫无意义的 争吵 艺术之中?

奥匈帝国皇帝: 佛兰茨一世

一个帝国如果既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又没有真正维系各群体忠诚的内部价值观,却幻想在危机四伏的中欧地区关起门过小日子,靠统治者个人魅力去解决问题,历史对这种国家只有一种宣判方式——去死!

对于奥匈帝国的生死存亡而言,时间才是最宝贵也最无情的东西,发出这种哀叹的包括但不限于西罗马、西晋、哈布斯堡、奥斯曼,如果给这些帝国足够的时间,谁也说不准,这些帝国会不会起死回生甚至中兴。

然而,作为一种奢侈品,留给帝国的时间和他们对手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国境线外的敌人可不会看着你悠哉悠哉地解决内部问题而袖手旁观,帝国首先需要活下去,然后才有资格谈多元化。

许多人闻“民族主义”而变色,然而民族主义恰恰是为了跨越不同群体的鸿沟,提高国家整体行政效率所产生的高性价比意识形态发明。十九世纪兴起的民族主义浪潮不是因为各个国家喜欢闻“丑”,而是因为在弱肉强食的国际丛林中民族主义最简介,最有效,最能让自己的国家活下去。

二战后,民族主义的极端异化体(种族主义)给世界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连带着民族主义也被污名化。战后不止一次民族主义被断言野蛮和落后,是上个世代的产品,然而事实上如今的几个多民族大国,依然是靠推行同一官方语言,同一价值取向来构成国民对整个国家的认同,这个手法,依然是民族主义的标准范式。不过相比十九世纪更加温和,对不同群体的包容度更高。

 弱肉强食的20世纪初,强敌环绕下的奥匈帝国,幻想仅仅继续推行工业化,而在民族一元化方面,什么都不做维持现状, 一个连官方语言都推行得磕磕绊绊的所谓”多元化帝国“,历史已经无情证明,就是死路一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匈帝国瓦解】哈布斯堡王朝的末日
奥匈帝国的诞生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为何会解体?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吗?
俾斯麦建立德意志帝国过程中的“奥地利模式”
历史上的奥匈帝国(转载)
伟大的作品背后:王朝余晖的维也纳,有多惊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