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成功之子郑经,错失了推翻清朝的最好机会?

八旗军从明朝万历年间起兵立国,到最终奠定清王朝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争。而八旗军战史中,令他们损失最惨重的劲敌,正是南明延平王、民族英雄郑成功。

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满洲八旗有牛录231个,总丁口6.9万。此时,距离萨尔浒之战后两年,当时以满洲八旗为主。

到入关前的统计,满洲八旗310牛录,蒙古八旗120牛录,汉军八旗164牛录,按满洲、蒙古八旗每牛录300人,汉军每牛录200人计算,共有9.3万满洲八旗,3.54万蒙古八旗,3.28万汉军八旗,总人数合计16.12万。 

入关后,到顺治五年的另一份统计,因为持续几十年战争的损失,真满洲只剩5万、编入八旗的蒙古不足3万,剩下26万多,都是历次战争中陆续俘虏、征服、归顺的汉八旗男丁,满清称为“包衣”和“尼堪”。

据《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记载,顺治十四年(1657年),户部尚书车克奏报 ,该年八旗满洲男丁数是49695人,蒙古男丁数是26053人,汉军与抚西汉人男丁数是78782人,包衣汉人男丁数是237338人,总人数合计39.19万。  

也就是说,到了顺治末年,八旗总男丁不过区区三四十万。按其“三丁一军”的习惯,核心兵力不过10万余。

而且,八旗军进关后不到20年,拜天花病疫和持续内斗所赐,其开国战功赫赫的众多宗王名将,已经死了个精光,连“大宋名将制造机”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这水准的将领都再找不出一个。其八旗精兵更从明末的“满万不可敌”、野战无敌手,腐朽到了人人畏战,只能跟在汉军绿营后面当督战队的地步。

镇江之战,郑成功以步克骑,一万五千清军被杀得只剩千人,南京的驻防八旗伤亡惨重;战后郑军一度直抵南京城下,令清廷闻风丧胆,坐卧不宁, 顺治帝福临几乎想要亲征应战。

厦门之战,郑成功以3万水军大战号称20万的清水陆大军,歼敌万余,全歼其福建水师,斩杀数十名满洲八旗高级将官,数百八旗军被成建制俘虏。战后满清不惜放弃万里海疆,搞出惨酷的“迁海令”来遏止郑成功的发展。以一人一军敌亿兆之国,海外孤忠,不外如是。

这两场大捷,和李定国的衡阳之战一样,也是持续数十年的明清战争中,歼灭八旗人数最多的几场战役, 歼灭八旗数都在千人甚至数千人之多,和明末时砍几百个八旗人头就算空前难得“大捷”,再不可同日而语。

也正因为八旗兵战力已废,而且就剩那么几万真满洲壮丁,打死一千就少一千。打死两千就少两千人。所以,当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本部兵马仅3万余人,连同耿、尚二藩各9000人,总兵力不过5万,以僻远的滇贵之地对抗全国,竟能数月间便席卷半壁山河。正因得到无数原明军降将的跟从。 

三藩起兵后,很多满洲亲贵第一反应就是逃跑回老家,并非他们胆小如鼠,以天下之大而畏惧云南一隅,而就是太清楚他们自己的家底,如何外强中干;康熙帝玄烨斥责他们而决心应战,也不代表他如何高瞻远瞩,不过是敢于殊死一搏的赌徒心态罢了。  

除吴三桂外,另一个本可给满清以致命一击的势力,便是郑成功之子郑经。在吴三桂攻入陕西,耿精忠同样攻取江西浙江大片土地,逼近江南时;郑经自东宁起兵,渡海呼应,击杀漳州黄芳度,逼和尚之信,拿下了福建的漳州、泉州,广东的潮州、惠州四府,肃清周围清军势力,从继位时因为一场惨烈内战,兵不满万的窘境,到扩军至近四万人。

(根据《钦命太保建平侯郑造报官员兵民船只总册》,郑氏后来据守台湾,官兵共有37500名。  )

就在此时,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之孙察哈尔布尔尼率数千人起兵反清,察哈尔部左翼四旗同样哗变,距离京畿只在咫尺。康熙帝被逼无奈,最后守家底的战力连同八旗家奴壮丁合计数万人,都交由图海带领,先去镇压布尔尼了。整个京畿地区,兵力极其虚弱。

郑家作为当时掌握东亚制海权多年的海上霸主,如果挑拣上万精兵直接用来登陆天津卫,康熙帝为首的清廷中枢就算不被直接斩首,也肯定要学后世二次鸦片战争一般,狼狈鼠窜了。而放弃首都逃跑,就意味着清廷当时本就不多的威信荡然无存,对各地方汉人官员的约束力丧失,必然是兵败如山倒之势。  

要知道,后来镇压吴三桂的两只清军主力,张勇的甘肃绿营和赵良栋的宁夏绿营,都是前明边军的底子。如果当时那些汉军汉将,真是全知道骑在他们头上的八旗军,只是一帮虚张声势的黔中之驴,怕是赵良栋张勇施琅们的心思也早动摇了。

是以反清联盟气势越胜,人心就越不利满清。当把八旗兵人数消耗到一定临界点,作为清军主力的汉将就必然要重新考虑立场。

毕竟汉奸们的节操从来就是说说而已,不忠于大明不忠于华夏的老丘八,又怎么可能当真如他们自称的那样忠于胡族王朝?

吴三桂当时给郑经写信,调和他和耿精忠争地盘而起的冲突,则劝说郑经北上直捣辽东。当时大批满人入关,辽东及其空虚,甚至千里无人,据考只剩不到万户。一旦郑军夺占辽东,丢失了“龙兴之本”的满清政权,即使可以收复,也必要大伤元气,对关内各省控制力也大大削弱。

对东宁郑氏而言,渡海北上,直击满清腹心之举,至少也能搏个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局面,然后再从容经营,进可谋取天下,退亦可实现其长久割据一方的梦想。

可惜郑经却全无战略大局观,为争福建那几府的地盘,在耿精忠欲和吴三桂合兵攻江南时,直取汀州,倾力西征,耿精忠两面背敌,索性降清。广东尚之信也跟着请降。郑经挥军三万攻福州,乌龙江之战大败于清军,被迫放弃其余领地,退守厦门。

郑经此举,不过就是生怕为吴三桂做嫁衣,但他的战略判断力是堪忧的:当时仍是清强吴弱,只有先打散了清廷的权威,形成四方割据局面,台湾郑氏才有乱世逐鹿机会。反之,他在大陆作战6年,寸土未得, 数年后连续放弃沿海各岛,包括放弃金厦, 退回台湾,元气与威信大伤。

等到昆明城落,吴军败亡,孤悬海外的郑氏也成爼上鱼肉,旋而败亡,华夏衣冠,再无桃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有天地会,我有武状元,这些武进士竟决定了明清战争结局
山海关的门是如何向吴三桂敞开的?
施琅史事探微 杨海英
郑成功击毙顺治导致满清排斥火器两百年
郑成功的厦门保卫战,清兵八旗劲旅损失惨重
死了多尔衮还有什么用?通过鞭尸他,顺治帝达成了关内汉人的和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