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东吴君主是孙策,也会和孙权一样,偷袭刘备,斩杀关羽么?

汉末三国时代,东吴和蜀汉两方势力的大战略,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全据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是东吴从孙策开始渡江,建立基业起就提出来的终极战略。孙坚曾经为长沙太守,居于上游,他又是江东人,长江上下游的地利关系,没人比孙氏更懂。

东吴认为汉室不能复兴,要建帝王之业,取刘氏代之,这个时间其实很早。即使孙策不早死,也并不会选择第二种战略。孙策西进,大破黄祖,就是解除上游势力对自己的威胁。

而孙策生前谋划的偷袭许昌之类的,只是一时之见利而动,西进夺取荆州,才是东吴的根本大战略。原因很简单:

如果无后方作战去偷袭许昌,一路补给怎么解决?万一许昌攻克不了,就是全军覆灭,孙策不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说到底,许昌距离江东太远了。如果要稳扎稳打,那就算他拿下淮南,一路推进,无非是在豫州、兖州某座坚城下碰壁,然后就结束了。江东不稳,长江上游没拿下,徐州也没拿下,孙策有多少精力能投入多少资源和袁绍夹击曹操?

因此,无论东吴主事者是孙坚、孙策还是孙权,都必然要夺取荆州,而绝不可能把长江上游全让给刘备,自己专心北上进攻曹操。如果孙策活着,恐怕更加会和周瑜在夺取江陵后 的思路一样,提前和刘备火并,而绝不可能选择鲁肃的妥协政策。

东吴的长江大战略,并不是鲁肃才提出来的,实际上在孙策渡江时候就提出来了。面对刘备集团这样的现实阻碍,有两种选择,激进的,保守的,周瑜是激进派,鲁肃是保守派,或者说谨慎派。

从历史发展看,其实激进派的火并刘备策略才是对的,问题是周瑜去世太早,孙权年轻时候不成熟,让东吴没有操盘手主持这个战略。

此时整个刘备集团,对孙权实际是抱着一种轻视和利用的心态,孙权既不姓刘,没有汉室宗亲的号召力又不似曹操那么强大,和刘备比年轻不够老练,本来只有周瑜算个人物,还早死了,至于鲁肃?不就是个被忽悠的傻子吗?

当赤壁之战后,孙权在积极进攻淮南,在曹操几十万大军盯着孙权打的时候,刘备主力在干什么?火并刘备自己认可的盟友:刘璋。

盟友的意思是本应是缓急相救,如果说盟友拒绝在盟友苦战的时刻去履行盟友义务去帮助盟友,反而趁机去火并其他盟友来图私利实现自己扩张,那大家根本没法合作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也好,庞统的入川策也好,选择火并刘璋而不是孙权,只是因为孙权比刘璋强,不可图,可是等刘备火并完刘璋实力大幅度扩张,而孙权和曹操苦战实力扩展速度慢,刘备有能力火并孙权了,刘备会不去做吗?谁保证?

从孙权的地位,称帝之前的他,实在是个大度推心置腹的首领,和刘备一时阶段性妥协是可能的,但是刘备不能指望把孙权永远当傻子。

从孙权的角度,刘备这个盟友毫无信用度,哪怕自家同宗火并起来也毫不犹豫,谁能保证,下一个被火并的不是我自己?

孙权对鲁肃的评价便是正论:内不能办(不像周瑜那样能打),无力威慑刘备,故为大言。你鲁肃对孙权口口声声,刘备是孙权帝王业之驱除,因此才给南郡地盘,以强东吴分曹操之势,然后刘备拒绝履行盟友义务,去火并另一盟友刘璋,得益州后,更潸然翱翔不可复制,这就是鲁肃你对刘备这个口中“”帝王之驱除”的驾驭控制之法?

刘备的所作所为,气得鲁肃最后也骂人了: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

终究,江陵这个荆州的中心,首先是赤壁之战后, 东吴军苦战经年打下来的,其次是东吴借给刘备的,不是白送给刘备的。

当刘备无视盟友基本义务,在盟友孙权和强敌曹操苦战淮南的时候,只顾着火并另一盟友刘璋,大肆扩张,孙权当然有权力名正言顺的要求,刘备做出相应补偿。

所以,换任何人是孙权,都绝不可能放任刘备继续这么发展,要么刘备自己割地补偿孙权,来维持两者均势,要么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刘备没准备好东征前,尽快开打才是当务之急。至于北方曹操的压力,淮南苦战已经说明曹操和孙权谁也奈何不了谁,曹操铁骑不能飞过长江。

鲁肃最后和刘备方面的对答,以及推荐吕蒙代替自己,其实很清楚了,放弃从淮南方向北进,火并刘备夺取荆州已经是东吴共识了。

鲁肃推荐吕蒙显然不是为了和刘备友好。如果他不死,他不参与对刘备开战才怪。鲁肃又不当真是刘备在东吴的卧底,此前失算了,战略转向就完事了。

吕蒙的西进建议,产生时间还在鲁肃去世的建安二十二年之前,可能是建安二十年吴蜀争夺荆州之后的事情。虽然当时孙权放了刘备一马: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从此以后直到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忽然背盟,四年间,东吴在表面上没有露出丝毫背盟的意图。

但实际上,早在至晚建安二十二年以前,吕蒙跟孙权已经就刘备不可信,一定要夺取荆州全据上游达成了共识,所耐心等待的,就只是刘备和曹操汉中苦战获胜后,元气大伤无力出兵,关羽轻视东吴,因为水淹七军这种偶然性极强的军事胜利,而兵力分散,露出的致命破绽……

同样的良机,不论东吴君主是孙坚、孙策还是孙权,都不可能再错过了。

(本文部分观点,为笔者好友【元年春王正月】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整理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计,孰优孰劣?
孙权为何宁可选择偷袭盟友,也不愿攻取毗邻东吴的两淮?
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二分天下,鲁肃的榻上策,究竟谁优谁劣?
关羽失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没有责任吗?
鲁肃: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4)
孙权派人提亲,关羽如果答应这门亲事,能否避免荆州悲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