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剧闫成不是中戏教授|作者田岚|背景音乐闫成


(闫成在北海公园)

编剧闫成不是中戏教授

 作者/ 田岚

编辑/琳雅(岳红华)

音频背景音乐/闫成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闫成是谁

闫成是谁,你或许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你或许不清楚;北漂是怎么回事,你或许还没有深入地了解;闫成究竟是不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相信你更不知晓。这些未知的概念堆在一起,就是闫成大半辈子的北漂故事。

闫成是谁,看完这几句描述你准能有个初步印象了:1米83的个头,腰板挺直,留着精干的平头,额头上皱纹错综复杂。总是带一副眼镜,眼神里的光彩总也不散,两道粗眉浓密,头发也还结实地配着瘦脸阔鼻。整个相貌说普通也普通,说招人也招人,只是他的穿着一辈子都大众化,春秋是一身运动装,到了冬季上衣常为灰色和咖啡色,下身以黑蓝为主,看上去有点像矫健的运动员。他的年龄肯定是不小了,但站你面前总是能叫你感觉到他的青春焕发和不廿安生。你可以断定他还有很多精力,还能干许多许多的事情。

的确,闫成是个天天闲不下来的人,他总是有事干,而且他干的事情都很有意义,他非常喜欢做有意义的事情。他的职业是什么呢,有人说他是音乐人,有人说他是编剧,有人说他是作家,还有人说他是教师,。不过他年轻时是教师,年纪大了也时常在一些培训机构与学校担任文学、写作类的课程,简单点说吧,就是写字的。剧本写,不管是电视剧本还是电影剧本;小说也写,涉案的,爱情题材的,励志类的都写。偶尔还搞搞别的,专题片、音乐···这么说起来倒有点艺术人生的感觉了。

所以,与其说闫成爱写作、爱音乐、爱摄制不如直接说闫成热爱的是艺术。艺术是什么,艺术是反映人们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审美需求,艺术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表现,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用图画和色彩留下美好的是画家;用音符和歌声留下美好的是音乐家;用文字和话语留下美好的是作家……不管选择了何种方式,最终不变的是对一切美好的向往,这种美好也是闫成一生的憧憬,选择用文字、音乐和影视拍摄来倾诉自己对美丽生灵的热爱;用一段小曲,几节小诗,一段视频记录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然也有辛酸泪,人生百味有苦有乐,这是不能回避的。

闫成知道艺术带给自己的是什么,清楚写作、音乐、拍摄带给自己的是什么。回望大半生,可以用自己写过的字句、谱过的乐曲、生成的影视画面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使一个遇到他的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更好地认识他,更深入地了解他,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自己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认真负责的交代。艺术人生,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闫成的艺术人生

闫成的艺术生涯可以追溯到他曾经在天山脚下一个叫红沟的山哇里上小学五年级的岁月。那时候他下了课之后就坐在玛纳斯河岸边的石头上,拉着一把简易的二胡,柔漫的二胡声响,伴随着涛涛汹涌的玛纳斯河流水声,倾泻着少时闫成对音乐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从那以后他的生命中就注满了音乐的血液,又用自己丰富、曲折的艺术生命来体验这世间的美好与艰辛,来诠释这世界上的曙光和灰暗。

一个人的经历越丰富越挫折,就越成熟,越懂得珍惜生活,越能挺住生命遭到的各种摧残。闫成干过很多活计,下过乡,赶过马车,下过矿洞,当过老师,后来为了生计辞职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馆。这一切都是他人生的宿命,尤其在他辞职以后的生命中所经历的各种磨难和煎熬都是上天早已为他准备好的,他所遭遇的女儿病故、婚姻破碎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只是他之前一无所知,临到头了才恍然大悟。在他的家庭和骨肉亲人出现悲惨深重的灾难和不幸那十年中,他几乎忘记了艺术,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追求,仿佛生命对于他的要求只是活着,保住一日三餐,不要饿死。那个岁月中的无奈,就如同一根钢钉牢牢地钉在了他柔弱的心脏上,几乎断送了他的一生。然而,他终究挺过来了,用他的意志和坚韧战胜了他所面临的逆境,可谓枯木逢春,绝处逢生。

38岁离开故乡,辗转奔波25年后,闫成已定居北京。在衣食无忧、诸多追求都尘埃落定的当下再回想起当年困苦的岁月,留下的不全是艰苦,还有无数次在感到痛苦绝望时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宝贵信念和力量。当年那么深重的苦难都过来了,以后还有什么能打到他呢?所以闫成能吃苦,能干事,也不怕吃苦不怕干活。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了,一定是用尽全力去做的。闫成常常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自慰。他爱写作,爱音乐,爱影视,都有自己的作品,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结果,就像他当年在故乡经营餐厅,哪怕只是爱做饭,都要拿回来了一张二级厨师证。

闫成的艺术生活也可以由几个数字构成。6000多本藏书,都是他多年来精心选择、购买的爱不释手的精彩之著;600多本笔记本,记录了他上中学到退休这一生各个时期的欢喜悲苦和心灵感受;600万字的文学作品,包括有近十部已播出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剧本的文稿,浸渗着他一生的创作心血;一张自己演唱的光碟,用音乐歌颂生活;一处京郊的小院子,是他的栖息地,一草一木皆是生命。除了书房、文学创作室,他还有影视剪辑室,保存着多年来不断淘汰的摄像机和编辑机。他喜欢拍摄片子,至今已摄制了上百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还有心爱的音乐工作室,三角钢琴,电子琴、电子合成器、古筝、古琴、二胡,都是他喜欢的乐器。由闫成作曲,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丁培峰老师编曲制作的《绿洲之春》等多部音乐原创作品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当然,闫成最喜欢的还是读书写作。若问书是什么,一书一世界,一书一人生。一本书,自有其宇宙,字如天上星汇聚成文。文中有乾坤,读一本书就是见识一种人生。可以捧着书流泪,哭一哭人生坎坷;可以握着书卷欢笑,笑人生如戏柳暗花明。最难得的是,这些悲伤欢喜其实也是自己的感受,回看大半生也不过是泪落几滴,欢笑几声。

有感而发之时,挥一笔薄墨,铺几页白纸,写的是一段故事,是一份心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丝情愫。不再是单薄的文字而是生命,流淌在时间里,逝者如斯夫,万物不可留,但这段生命被纸墨锁住,时间也难带走。

花开有语,泪落有声,尘静有音,大象有律。有鸟语与花开为伍,有悲泣与落泪为伴。目光所至,音律自成,小院栖息地是大自然给闫成的馈赠。不管是休闲还是艰辛,是愉悦还是悲悸,是花开还是月落,潮汐升降,星辰轮转,总有生命的旋律贯穿其中,这便是人生,如何不爱?若不能让人不爱这世界便没有理由不爱人生。

闫成与中戏无缘

闫成的故事道不尽,闫成的行径说不完,不是多,说多不多,不是少,说少也不少。读书、写作、音乐、影视似乎已是全部,但生活总是充满惊喜与意外。时光的隧道穿梭到2015年要百花齐放的春天,闫成受中央戏剧学院系主任陈珂教授之邀兼任“电视剧策划与实施”课程,这一兼任就引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能在中央戏剧学院兼任“电视剧策划与实施”这门课程,闫成凭借的不是多渊博的学识,也不是多高精的学历,他本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他到中戏任课,完全是靠着20多年北漂的精彩经历,是凭着一个北漂编剧的实力才有幸走进北京棉花胡同中央戏剧学院的讲台上。

闫成,一个上世纪60年代生人,在年近40岁的时候漂来了北京,这一漂就是半辈子。在北京,闫成由小说转入了影视剧本创作,写的不错的本子也有不少,比如穆龙导演郭冬林主演的《最近有点烦》、于震主演的《沁园围困战》、康洪雷导演任成伟、黄渤主演的《末路天堂》、根据闫成原创长篇小说《犯罪人》改编的王挺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无法逃脱》,还有闫成担任剧本统筹、盛树清担任总制片人、由刘之兵主演的或五个一奖的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等等,这些听名字就很熟悉的剧目,都是闫成编剧的作品。而且闫成通过这些作品的稿酬收入,在北京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窝,安营扎寨了。除了经历还有实力,这是闫成老师能时隔二十年再站在高等艺术院校讲台上的关键原因。

中央戏剧学院是怎样高端的一所艺术院校,闫成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对这所高等院校忘尘莫及,年轻时报考艺术院校,这所院校他想都不敢想。这所学校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他一个熟人都没有,就知道一些在这所艺术院校走出来的明星,比如陈道明、李保田、姜文、孙洪雷、还有在这所院校毕业的新疆同乡段奕宏、李亚鹏、王学兵,陈建斌等等。闫成与中央戏剧学院的缘分还来自于他的同乡,他的好友,优秀的演员、导演刘小宁。闫成和刘小宁既是同行又是多年好友,私交甚好。平日得闲小聚,品茶聊戏,回忆往昔岁月稠,感叹当今多英才。只是当年刘小宁扎扎实实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在中央戏剧学院深造、毕业,而闫成纯粹是一个野路子出身的北漂编剧。但这不妨碍两个同乡的最终相聚和对影视事业的共同热爱。俗话说,人生得两三知己,实为大幸。闫成在刘小宁身上学到了许多影视剧创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通过刘小宁对中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若说有什么美中不足和无趣的地方,那就是刘小宁喝酒闫成不喝酒,闫成抽烟刘小宁不抽烟,每逢在刘小宁家里搞私人party,在酒桌上聚会谈起喝酒,刘小宁就绕不开闫成滴酒不沾的“怪癖”了。闫成喜欢抽烟,这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的。他不抽烟就写不出好作品,就出不了经典,所以同行们尤其是刘小宁对他抽烟的这个坏毛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闫成回忆起小时候的事,自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点都不错。闫成从小就不是一个乖孩子,军垦战士的子弟,骨子里多多少少透着点野劲。刚进入初中还在思量着放学去哪野的时候,闫成就开始学着长辈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支烟抽起来了,不为别的,为的就是那一口烟吐出来后眼前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烟雾视野。闫成的烟,一抽就抽出来四十多年的烟龄,这漫长的岁月,一天也没有戒过烟。刘小宁曾经放话评论过闫成抽烟和不喝酒,说是闫成抽烟上瘾还是迷上那短暂的不清晰,怕是他本人都说不清,只是这世界若是时刻清晰怕是会失去一些美丽和深沉。可他也不愿意沉迷在虚幻里,所以要滴酒不沾,时刻保持清醒,眼睛可以暂时眯一下但是脑子不能不清醒。

于是,闫成的世界里总是清醒多一些,在接到中央戏剧学院的任课邀请之后,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是我?”没有因为这份邀约而兴奋,也没有那种瞅准机会立马答应,而是沉静地反思,这个人为什么是我,我能担得起这份重任吗?我能站在这所我当初连报考的勇气都没有的高等艺术院校讲台上给台下的“天之骄子”们讲课授业吗?这些问题不是因为不自信,而是责任确实重大。三尺讲台,浸满了学生们的期待和敬仰,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重视和信任。闫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一切。

陈主任的回应打消了闫成的疑虑,“中戏的学生希望能在社会上而不是校园内找一位有成就的编剧老师,以自身的北漂经历和实例为他们讲一讲一个编剧怎样靠自己的实力在北京站稳脚跟打出一片江山从而永远漂下去,以自己作品在影视圈内得到认可,从而在这个大都市漂漂亮亮地生存下去。即将毕业的中戏学生优为感兴趣的是这一点。”原来如此,中央戏剧学院的高材生们,如果有这个需求,那么找闫成就对了,闫成完全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闫成教授的“电视剧策划与实施”课程主要内容是教学生们如何做好影视剧项目启动前的规划,也就是说对主题的创意,题材的选择,风格的确定,故事价值的评估等等,只有圈内人才知道影视剧项目的策划是多么的重要,这算是一个影视剧项目成功的基石。影视剧投资消耗大,一部剧随随便便投资上亿,所以必须要在项目启动之前做好市场分析和评估,避免亏本,而这项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策划,这种策划的能力没有真刀真枪干过的人是不具备的。巧的是闫成曾担任过十多部影视剧作的策划和编剧,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珍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好升华了他这项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闫成可能没有读够“万卷书”,但是走过的路一点都不少。

闫成放心了,这事,他能做好。在北京影视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实力扎住脚跟,而作为一个北漂编剧,怎样创作出优质的剧本,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剧本被导演和制片人选中,怎样让投资人痛痛快快放心地拿出钱来投资,这是闫成最拿手的本事,他可以讲整整一天也不乏味,这方面的经历、教训和经验太多了,正愁着没人分享呢。当然,这一切都归属于如何在北京这座超一线城市里生存下去的经验,北京影视行业的成功人士太多了,仅仅是策划和编剧方面的成功人士都比比皆是,闫成不会轻看这次教学,他要慎重把握这次机会,认认真真地备课,在课堂上好好传授超常发挥,让学生们实实在在获得真东西,从而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

闫成不是中戏教授♦

推荐闫成担任《电视剧策划与实施》课程的陈主任在一开始就和闫成“郑重说明”,当老师的素来都“清贫”,挣不了什么钱,你不要想着挣太多的课时费。闫成乐了,巧了,他教这个课还真不是冲着挣钱来的。人生难得的是经历,有些东西千金难换,比如这次任教中央戏剧学院的经历对闫成来说就非常宝贵。这意味闫成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成绩的,是值得的,已经被像陈教授这样的国内与世界最权威最专业的学者专家所认可了。这是对闫成这么多年在编剧行业里所付出的一切最好的嘉奖。

闫成是激动的、欣喜的,甚至站在讲台上被学生们称为“闫老师”时还是自豪的,当然,在闫成的内心深处也是有些惶恐的。原因很简单,这个讲台所代表的国内艺术学府天花板级别的院校——中央戏剧学院,是太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是业内多少专业人士仰望的学术殿堂,不是什么所谓有水平有知识的人都能站在这个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的。这惶恐还来自于那些可爱的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告诉他人,我们“电视剧策划与实施”课程的老师是闫成,每到这种时候,闫成就不能理直气壮地默认,他固然在中戏上课,但毕竟不是中戏的老师。于是闫成会谦虚地、具有自知之明地解释到,他不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正式教师,仅仅是在这里讲了一段时间课而已,是个外聘的代课教师。另一方面,当有的学生向别人介绍“这是我们中戏的闫老师”时,闫成便会连忙跟着解释“只是在中戏担任过电视剧有关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编内教师。”这真是实话实说,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闫成的谦逊、诚实是要确保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配得上中戏教师的身份和“中戏”的牌子,低调、温和、真实、有真才实学是闫成老师在中戏任教期间时刻不忘的坚守。有人会说中戏教授的称呼难道不好吗?好是好,比起名号真实更重要,不能以假乱真,闫成不是中戏教师就不是,不能因为在中戏讲了几天课,就默认自己成了中戏教师了,这一点闫成非常明白。闫成一直秉持不变的就是真实,这毋庸置疑。不管是站在三尺讲台上还是活在万千尘世中,保持真实是闫成所有魅力的基根和源泉。

闫成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极少来自书本,大部分都是他影视剧策划和剧本创作中的真实案例。闫成觉得书上的东西这些聪明的孩子都能看懂,可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和当前的影视市场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闫成将自己在影视剧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这群在象牙塔中向往外面世界的孩子们,用一件件真实、经典的案例来验证梦想如何与时代融合,专业知识如何与实际相结合,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影视行业、影视项目的分析,怎样打造一个市场上欢迎的影视剧本项目。还有什么能比亲身经历更有说服力的吗?如果有,那么一定是一颗毫无保留地将亲身经历和策划经验分享给众多学子们的赤诚之心。

闫成在中戏任教期间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多了一帮影视圈年轻的朋友,他们大都是闫成执教那一届的学生,听过闫成的课,欣赏闫成的教学、经历以及闫成的北漂故事。志趣相投,必成好友,年龄的差距自然交给时间去补救了。

虽然,闫成在中戏任教时间有限,但结识的忘年交朋友一直在联系,有的一直在身边,一起共事,有的成了闫成的助手……年轻的朋友们经常聚在闫成的郊区别墅,一杯咖啡,一壶清茶,一壶奶茶,一串烤羊肉,一支香烟,谈谈文案策划,讨论剧本创意,聊聊当前的影视市场,再创想一下未来……还有学生毕业后开了影视公司,请闫成做顾问……

每次回忆起在中戏任教的日子,闫成总是挥挥手,嘴角噙着笑意,眼中有着神往,嘴上却说着“自己不是什么教授,任过几天课而已。”若非要给自己安上一个名号,那自己勉强算是个编剧吧。毕竟这份“教授”的工作是凭着自己的剧作获取的。说到有什么收获时,闫成嘴角的笑意会变成藏不住的欢喜。收获了什么,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回忆起这些往事的时候脸上不自觉浮现出来的快乐与温暖。

如今的闫成,已是一个“过了气”的老编剧了。你若说他老了,不妨看看天地,天恒清,地恒宁,在万千年的时间洪流里,一个60年的生命似乎还是稚嫩的。你若说他年轻,不妨再看看他的眼角皱纹和凸显的眼袋,还有两道眉毛,虽依旧浓黑但眉尾似乎垂下了,一头浓发似乎依旧茂盛但细看也有斑白。岁月最是无情也最是有情,只是从不饶人。下次再见闫成,记得在心里先添几根白发,但也只能多几根白发再无其他,因为闫成的心永远是向着自由、向着事业、向着希望的,这样的心永远不会老去。

(2021年7月25日于重庆)

(2021年7月31日修改于京津郊外

三溪塘艺术区)

(闫成在北海公园)

诵读音频《大爱岛屿》《华川文化在线》

《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通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国产剧发展的脉络
人生就是一首奋斗的歌
“主旋律”电视剧亮出你的精彩
曾鸣戏言写戏,必须把人物往墙角里逼
闫小宁书法
王雷:我们只想给人艺争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