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家乡文化​(随笔)】/ 王国文(甘肃)

话说家乡文化

(随笔)

王国文(甘肃)

我的家乡在甘肃民勤县。“民勤”一词取“人民勤劳”之意。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位于腾格里沙漠西端,北接巴丹吉林,南连祁连山、毗邻金昌市。靠祁连山雪水滋养繁衍生息;是黄士高原上的一片绿洲。

 “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家乡人以此为自豪,并以此来勉励自己。

旧志中的故乡记忆是:“土沃泽饶,可耕可渔。人勇而知义,俗朴而风醇。”这样的故乡,可咸可甜,大有 “虽未谋面,先敬三分”的地理与人文情怀。

历史,总是在沧桑与辉煌之间博弈与跌宕。

说故乡触目皆是文化,寻常即是非常,并不过誉。嗜学之风闻于五凉的故乡,“习文寒暑不辍,书声昼夜相闻;故向来科目甲于河西。”故乡人的勤劳与好学,造就了“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为“河西诸州所罕”的人文奇观。

面朝黄土,逐水而来的故乡先贤,远在东周时期,就研制了制陶业。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器型丰富,韵味独特。史称“沙井文化。”这一文明,兴亦领先,衰以临晚。足见先辈人创业守业精神之执着。

骆驼与梭梭,均是沙漠的“定海神针。”故乡人身上,大都可以看到骆驼的影子:憨厚持重,任重道远;它是动物中的“怪兽。”  “十二生肖”集一身,在它身上体现得活灵活现:鼠的眼、虎的身、牛的蹄子、兔儿嘴,龙的头、马的鬃、蛇的鼻子、羊的绒,猴的毛、狗的腿、鸡的脖子、猪的尾。它有两种精神:一是坚信沙漠那边是绿洲;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迈向远方。故乡的文化,一如丰盈的驼峰,平素里积蓄能量,关键时发挥作用。而梭梭呢,是植根在沙漠之中,是“星绿渐成洲”的拓荒者。

故乡人的日常生活,很有仪式感。这种沉浸在岁月里的地域文化,会让一个人在平凡而又琐碎的日子里,鼓足不愿将就的勇气、寻觅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诗和远方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乡因习而远。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习俗,与舌尖上的美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面食为例:春节、元宵、二月二、四月八、九月九,以及打庄盖房、新修民宅,故乡人都要蒸大大圆圆、松软可口的馒头。顶部点红,供礼祭祀,老者破其盘顶,众人方可食之。新媳妇在“对月”时,花卷子是必备的礼品。发好的面,试好酸碱度,揉好、擀开了,抹上清油和胡麻、姜黄粉等,层层叠起,切成手大的方子,抓起一拧,卷子便栩栩如花了。

而包子呢,也大有讲究。清明节是扁豆馅的;中元节是葫芦馅的;十月初一则是葫芦拌麻腐馅的;其它时间呢,大都是豆沙和油瓤子馅的。

长风浩荡,从古至今,这种民俗已渗透在故乡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故乡人的血液中。

西瓜泡馍是故乡季节性的传统美食。其特色、传承、影响受众与西安的羊肉泡馍足可媲美。

炎炎夏日里,摘一熟瓜,于蒂落之处,用拇指掐一行印痕,左右用手轻轻一碰,则成一对瓜碗。将干馒头扳碎摁入瓜瓤,食之,清爽可口。

干馒头以出锅后置于通风的悬架上晾干的为上品。渗入瓜水时,可泛岀浓浓的甘甜清香。视觉切成小牙牙的所谓品瓜乃小家之气,会大伤西瓜之神韵。

故乡的节日古风盎然,颇有妙趣。就说端午节吧,故乡人至少要过两天。端午前一天,巧手的妈妈会把五色彩线搓成花绳子,戴在孩子的脖颈、手腕和脚腕上;门头插上柳稍、青蒿,以祛蚊虫、兆吉祥。花绳子要一直戴到七夕节后才取下来,扔到房顶上,让喜鹊叼给在银河相隔的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相会,了却相思。端午当天,小孩子戴上花兜、香荷包,吃粽子,吃油饼。故乡的粽子不用粽叶,包粽子的皮儿用油饼替代,叫油饼卷糕。

故乡的中秋,少了“车轱辘”大的月饼怎么行。做月饼,是各家婆姨面食功夫的大比拼。发面、兑面、揉面、切剂、擀饼,一道道工序之后,是一层层浑圆的面饼。面饼的各层撒上红曲、姜黄、薄荷叶、玫瑰、胡麻等辗细的食粉,一层一色,自大到小,徐徐迭起。底撒胡麻,色泽深;最上层撒姜黄,色泽清;寓意:“黄天厚土。”层数呢,似乎沒有定数,六层为顺,七层为起,八层为发,九层为久,各有说道;但都寓意美好。

中秋的月饼岀了锅,要晾上一天。明月横空之时,与瓜果摆在一起,供奉月神,祈盼来年五谷丰登。

小时候,看着天上的嫦娥,想的是桌上的月饼,现在老了,看着桌上的月饼,想的是天上的嫦娥。

腊八拂晓,乡亲们要到水井打一桶水,在桶里放一个馒头。这桶水要一滴不洒地提回家,倒进锅里,说是抢来了“金马驹。”然后用五谷杂粮熬煮腊八粥。粥熟后,先盛一碗到自家地头,挖一坑倒入掩埋,喂“金马驹。”以示丰收丰产,食用不尽。

这个风俗,也许与匈奴休屠王有关系。

故乡在秦末汉初为匈奴佑地。《汉书.地理志》记载:“凉州有休屠泽,古文以为潴野,东北流入白海。”

据史料记载:匈奴休屠王在潴野泽以金人祭天,举行盛大仪式。后来休屠王和霍去病大战,惨败,被霍去病“收休屠祭天金人,”  送回长安。

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历史的长河里,匈奴踏沙而来,终究被风沙席卷而远去。风沙吹老了岁月,只留下一些沧桑月岁的故事,散落在大漠深处。

镌刻在眉间心上,常留在记忆深处的,还有门头文化。

多处沙乡门头匾,半部故乡文化史。

故乡的门头文化,繁华街巷或大漠深处,随处可见。但以“红旗谷”为盛。居民门墩多以青砖砌之,半坡式门楼,小青瓦铺就,外挑檐,风格独特,形式厚重,端庄儒雅,颇有风范。

门匾,最能代表和体现宅主身份和取向,是居民的“眼睛。”一块制作精良的门匾,往往融建筑、文学、书法、民俗、艺术、理念于一体。

故乡的民居门匾,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富。有的以姓氏郡望和历代名人先辈的身份信息命名;有的以古籍名言警句为题;有的则以人居环境、处事理念为本。

我的故乡一一泉山镇,一处门匾曰:“清白传家。”这样的门匾,彰显了先辈的嘉德懿行,或表达了宅主的处事准则,或将儒家传统人文思想作为信仰的依托和家风的昭示。

后人通过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可看岀先贤爱惜名节、奉扬仁风、讲信修睦、体谅忍让等高尚品德,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化石。”

故乡居民集精化之大成者,当属“瑞安堡。”

瑞安堡位于县城西南约五公里处。是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占地6000多平方米;大小院落8个;高脊瓦房140多间;亭台楼阁7座;砖包墙高达12米。门楼呈单檐歇山顶,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三进四合院式;属防盗、防风、典雅、舒适、园林艺术集一身的典型的北方豪宅庄院。

从角楼俯瞰堡内,整体布局取意于“一品当朝”四字。横式前院为 “一”字,中院及左右后院为“品”字,堡门、南北文武角楼、前后内院正好是“当”字,“朝”字建筑较隐匿,只有“日、月”小院一目了然。南北墙一高一矮,称做“凤凰单展翅”……是民居文化的集中体现。

故乡的地名也很有文化底蕴:苏武山、红崖山、月牙泉、青土湖、来伏山……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人,浸润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壮观中。长风浩荡,千万梭梭迎风飒飒,在浩瀚的沙海星辰中演绎着千年风雅,续写着亘古传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国文,原籍,甘肃,现居,西安。网名,沙漠之舟1949。1970年参加工作,2008年退休。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文学。乐意在文字中寻找激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做真实的自己。主要作品有《国文文汇》、《国文文集》、《国文文苑》等。近几年来,先后在《作家故事》、《宝塔山文学》、《读写联谊公众平台》、《炎黄故里论坛》、《陕西文谭》交流群、《韩城文学》等杂志刋物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50多篇。

【一切为了人民】/ 王国文 (甘肃)
【柳木口琴里的练习曲 (短篇小说)】/ 王国文 (甘肃)
【 交流会(散文)】/ 王国文(甘肃)

主       编:张 彦

副  主  编:沉 穗

编       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       委  :郭   旭     韩   晓

编       委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烤薯飘香
《春徽书馆》故乡的早晨/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最美不过家乡美,最浓不过故乡情,最甜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乡人 走遍万水千山,纵然处处生息处处家,终不能忘记故乡那片多情的土地……
『学生习作』严夫卓 | 故乡绿意
【草根文事】贾录会 | 以农民的情怀,用爱书写故乡的人 ——记农民作家张文进
故乡事,故乡人,永远的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