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风文澜】文化在乡村 / 巨石

文化在乡村 

  巨石

        我出身农村,小时候以为城市里面有文化,几十年后,才发现文化在乡村。

         村里信佛人,阿(e)弥陀佛不离口,从小听惯了阿(e)弥陀佛,到了城市里面,几乎人人念成阿(a)弥陀佛。听着总感觉有点别扭。到底文化在哪里?

        中学课本有篇课文《过秦论》,开头“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出”,上学时老师教我们阿(e)房出。可见农村人传承的是几千年的文化,怎么到城里就念成了阿(a)房宫呢!就连寺庙的和尚也是阿(a)弥陀佛。

关于“阿”的古今读法,我曾有一篇《关于阿字的传说》,“阿”是陕西人的口语方言,并非出自南方,陕西人几乎天天要说几十次。在微信交流时常用到这个字,很多人用“喔”“窝”“卧”代替,阿(e)的陕西方言读“wo”,和英语的“the”一样,有特指的意思,相当于“那个”的意思。比如阿房宫,意思是说“那个房是宫殿”。还有个地方戏“阿宫腔”,意思是说“那是宫廷音乐”。如今陕西方言文字不用“阿”了,南方人改变了读音,却用的很到位。

         我们村叫“苇子堡(bu)”。过去凡是有城墙的村子,都叫“堡(bu)”,只有军事设施才读“bao”,比如董存瑞炸碉堡(bao)。到了西安村子名就变成“bao”了,北郊有个村子叫张家堡(bu),公交车报站时,总是说张家堡(bao),听着别扭不!

        农村家家有大门,大门上有泡钉,泡钉数量不是五个就是七个,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西安城郊大门的泡钉,不是六个就是四个,就连庙门也有六个泡钉,看着别扭不。

         数字在传统文化里面,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具有对称性,工匠都是师徒相传,无人创新。凡是和数字有关的,都是取奇数。衣服的扣子,墙根放大脚砖的层数,门上的钉子,盖房的间数,宴席的菜数等等,不是三就是五或七,哪有四或六呢!

        现在宴席菜数讲究成双,过去不是九大碗,就是十三花。农村庄基历来都是三间,西安城郊庄基大部分是两间,看着别扭不!

         农家大门,讲究黑门红边子,显得庄严肃穆。这是祖辈传承下来的,只有庙门才是红色的。现在西安城郊找不到黑门了,家家都是红大门。分不清到底是人间还是寺庙,看着别扭不!

         随着与时俱进,传统文化被丢失,只有乡村还在坚守着阵地。新时代提倡文化自信,但愿传统文化能重新回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巨石,临平人,散文爱好者。有“巨石散文吧”。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瓦窑堡的 堡 怎么念
天阿,实在太壮观了!05
古宅门
bao bao
bao
A Bao 的晚安曲 浪漫 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