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伊消得人憔悴】/ 周海峰

                                                                                                         

为伊消得人憔悴

周海峰

一套由贾平凹题写书名,上下两册600页,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为董学武的《老咸阳》摆在我的案头,捧着封面蓝白相间、内容厚重的志书,我的思绪一下扯得很远。

初识董学武先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去西安公干,路经咸阳体育场,见十字东北角摆放着一溜诗词板面,因对文学的情缘,使我不由近前欣赏,读了几首,觉得有味,便觅署名作者,浏览到板面尽处,见作者署名为董学武,身份为“神灵儿童保健品厂”厂长。此处还留有一行醒目的黑体字;能改吾一字者,即为吾师。作者夸张的话激起我的兴致,也是年轻气盛,便将眼前几首诗重新读了,读后在一首绝句中改了几字。这一改,走不脱了,一位坐在诗词版面一侧的青年人说,老师别走,我们厂长要会你。我说对不起,还有事情。青年人拦住我,立即打了电话说,厂长马上到。不到一刻钟,我见面前来了位上着黑色皮夹克,下着老板裤子,足蹬黑亮皮鞋的中年人,中等身材,背式发型,目光炯炯,一副成功企业家的派头。我们互通了姓名、单位,他邀我进厂小叙,并参观了他的企业。通过介绍,知主人公原为教师,对文学和医药颇有研究,改革开放后,他顺应历史潮流,创办了“神灵儿童保健品厂”,取得了一定成就,可他爱好文学创作,就以诗词抒发情怀,追忆往昔,开拓未来。我感董学武先生创业精神,谦逊学风,随以文会友,写藏头诗赠送:

赠诗一首表心意

董君神灵有名气

学海泛舟抒情志

武功文治人称奇

董君阅后欣喜,随写诗赠我:

文坛出新秀

光辉耀乾州

梁山披异彩

屈指数风流

我念董学武先生文武兼备,业绩感人,随应邀为他写了报告文学《为了小皇帝的安康》,他以此荣获全国首届“中华大地之光”新闻人物奖。

翌年,我从外地回乾路经咸阳,到体育场十字,只见街道上空悬挂着数道横幅标语,“热烈欢迎著名作家贾平凹来我厂指导工作”。哦,董学武怎么邀请贾平凹来厂了?贾平凹写了《废都》,先是得到赞誉,后却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贾先生因此被势利者冷落。此时,董学武邀请贾平凹来厂,出于什么缘由?与董学武先生见面谈起此事,董先生义愤填膺,慷慨陈词。他说,《废都》没废,废的是一些人的陈腐观念。他为作者打抱不平,在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为其点播了歌曲《红梅赞》、《好人一生平安》。只因为贾平凹点了歌曲,董先生在新闻媒体为企业做的广告被一一取消,致使企业受到一定损失。可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为正义呼喊,为好人助威,那是他的侠义,他的本真。董先生说着,拿出贾平凹赠送他的《废都》,只见扉页上写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肺腑之言:“九四年春节,董学武先生在电视台为我点歌,受到有人责难,令人不安,也令我终生难忘。贾平凹不是坏人,《废都》亦不是坏书,竟有人如此,实在可笑可悲。时间是考验一切的。九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于西北大学,贾平凹。”

16年后,《废都》解禁,我们不仅为贾平凹祝贺,同时祝贺为平凹伸张正义的董君高人一筹,先人一步,胆识过人,慧眼独具。

又二年,董学武先生出了本贾平凹题写书名的《董学武诗集》,书中佳句连篇,比喻贴切,境界不俗,令人眼新。

跨世纪后,董学武把自己的才智心血全部用在一部令人惊羡的工程——《老咸阳》上。《老咸阳》是董先生历经千辛万苦,走访、搜集、寻觅、整理的一部数十万字的书籍,它将咸阳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市井民俗、诗词歌赋、风物传说集于一炉,并配以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以达图文并茂。煌煌巨著,需要一定时日。他毅然丢下心爱的企业,移情新宠《老咸阳》。他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是渭河边生长的,对古老咸阳辉煌的历史,厚重的文脉有着深深的情感。随着时代发展,城市进程加快,他原在的沣西乡段村也成了城中村。他觉得千年古都发祥之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不能被现代文明冲毁,他深感历史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的精神财富。自此,他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精神思想,筚路蓝缕,呕心沥血,翻阅有关历史资料,遍访咸阳博学之士,跑遍咸阳周围的古文化遗址,多次深入深山古刹,饿着肚子,攀崖渡水,趁火觅迹,借月探踪,几次迷途失径,几欲摔下深涧。这一切,都没有松懈他的意志,动摇他的决心。他像殷勤的蜜蜂,飞东飞西,采花酿蜜,不论平原山川,占尽无限风光。10年间,心血与汗水酿成一部厚重的《老咸阳》。《老咸阳》贵就贵在“老”字上,老是岁月,老是沧桑,老是精神,老是中华古老文化重新面世而没有稀释的醇香佳酿。

在《老咸阳》出版前夕,我应邀见到董学武先生,他捧着几尺高的书稿,那份真诚,那份炽热,那熬红了的双眼,那沧桑憔悴的面容,真如柳永《凤栖梧》中写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周海峰,男,陕西乾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西部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作协文学院班固书院副院长,乾县原文联主席,作协主席。1979年在《延河》发表小说处女作,尔后相继在《延河》、《青年作家》、《巨人》、《青海湖》、《人民文学》、《延安文学》、《鹿鸣》、《新大陆》、《西安晚报》、《深圳晚报》、《新消息报》。《书法报》等多家文学期刊、报纸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及书画评论文章200多万字。出版有小说集《乐土》,长篇小说《菩提树》。2002——2003年度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奖。其业绩载于《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10多部典籍。长篇小说《菩提树》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熟识的贾平凹 周海峰
【大中华文学•评论】蓝帆/四川/旁观侧悟见精神——曾令琪先生近访
帝都幸有驰风轩 书画墨宝领风骚
大家说阎纲■才子风味 前辈典型——“文学陕军的塑形师”90岁作家阎纲仍在文学的新时代信步徜徉
著名作家韩少华因病去世 始终热心扶植文学后人-读书频道-和讯网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温跃渊作品丨又见叶文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