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我们为什么学习篆刻,研究篆刻?篆刻艺术的作用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书法、绘画作品署名和点缀?显然不是。
篆刻既然是艺术,那么,它需要带给人美的感受,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同时,它还需要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作品是作者人生的反应,拿文学来作比喻,鲁迅的文风必然是投枪与匕首,徐志摩的文风必然是风花雪月,因为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是不同的。
这一篇读印文章,我们来说说石涛的篆刻,说说他“精雄老丑”篆刻风格,讨论的核心是这一方“我何济之有”:

(石涛与他的“我何济之有”)
石涛(1642-1708),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僧名元济,一作原济,别号很多,比如:大涤子、钝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等,他与弘仁髡残朱耷(八大山人)合称“明末四僧”。
说他是“明末四僧”之一,其实并不准确,因为1644年清军入关时,石涛只有两岁,他完全可以算一个清代人。
但他是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实际上是纯正的王族,或者更进一步说,他是皇族,所以,清军入关之后,他是真正的亡国者。我们看他的那些称号,就足以体会他念念不忘、时刻萦绕于心头的痛苦,比如:“大涤子”,实际上是“洗清”者,就是消灭“清”者;而“苦瓜和尚”者,是取苦瓜这种果蔬的“青皮红心”,即“'清’皮'朱(明之国姓,也是他的姓氏)’心”之意;而“瞎尊者”,正是“不清”之尊者……

(石涛的画)
石涛以画名世,他是画史有名的大画家,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位印风鲜明的大篆刻家,他与程邃是好友,与“四凤派”代表印人高凤冈是知交,实际上,“四凤派”印风的形成,与石涛有很大关系,石涛的印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写给高凤冈的一首诗中:
书画图章本一体,精雄老丑贵传神。秦汉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从新。灵幻只教逼造化,急就草创留天真。非云事迹代不精,收藏鉴赏谁其人。只有黄金不变色,磊盘珠玉生埃尘。凤冈、凤冈,向来铁笔许何、程,安得闽石千百换与君,凿开混沌仍人嗔。
凤冈高世兄以印章见赠,书谢博笑,清湘遗人大涤子草。
他说:书法绘画是一回事儿,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它们的风格都可以划分为精、雄、老、丑四种风格,但不论是哪种风格,其最高准则,是表达人的主体精神(这里所谓的“精”,指精工、秀丽的风格;“雄”,指雄健、豪放的风格;“老”,指老辣、朴质的风格,而“丑”,则指古拙、残缺的风格)。无论是踪秦汉,还是形式上的创新,都必须有本有源,出自古代的传统(新出古)。而一代人的创作又必须具有一代人的新气息,新风采。
他认为形式出新必须造化自然,取法自然,并举汉“急就章”为例,认为它最可贵的东西,就是自然天真。他劝高凤冈不要被何震、程邃所局限,要他加倍努力,创出属于自己的新风格,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实质上,这方印,就是后来所谓“四凤派”所谓的“丑”印,即古拙残缺的风格
1、先说残破。

(印四周极致的残缺)
这方印的四周,全部是因笔画破边或故意的刀法残破形成满目的苍凉(“之”字的左部一笔,直接因为残破的原因,成了“借边”的白文笔画),这些残破,如老人满脸的皱纹,如风干的岩石和老树,一片纵横老辣,处处荒寒莽苍,我们甚至可以在印面中体味出刻印者满脸的风霜,一片大残、大破、大缺之中,满满都是一个亡国者的生命呐喊!那些故意在留红中添加的“芝麻点”白,是岁月剥蚀的痕迹,那些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形成的处处残破,是岁月积累下来的皴裂。
2、再说古拙。
不论形式如何创新,它的骨子里一定有“古”的东西,篆刻的文字素材是“篆书”,这本身就很“古”,同时,这方印在章法上用的也是等分、对称的章法,这也是“古”的东西,同时,也是“拙”的东西,当然,也是“自然”的东西。如图:

(章法对称等分)
这方印,以“济”字为对称轴,左右两部互相对称,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样式,也是基于秦汉的印章样式,它自然、古朴,简单,但却大方、雄浑!
3、再说“出新”。
这方印的对称章法虽然来源于秦汉,但有一点却完全属于创新,就是中间的“济”字被石涛极力地放大了。它不是秦汉一字相当两字的占地大小,而是加宽放大了。这当然是强调,强调这个“济”字,他在诉说:我法名“元济”、“原济”,但我这样一个和尚,能有什么“济”呢,因为面对满目山河,他深感无力,无论如何挣扎,都是无“济”于事的。
为此,他做了意象化处理:“济”字不但被放大,而且“水”部改变篆法,用纵向三点削弱了“水”部对印面中部意象的影响,“济”字中心一点被用力放大,如人脸上的鼻子,而左右配以流泪的双眼,如图:

(“济”字的意象)
实际上,这也是这方印的精神核心,是石涛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他想“济”世,但却无从“济”起,因此,他老泪纵横!
4、最后说说“古从新”。
赵之谦说篆刻章法无外乎“疏密”二字,其实,这是真正的不刊之论。疏密原则是自古至今通用的印章审美章法原理,石涛当然也深谙此道,所以,这方印里的疏密对比也非常明显,如图:

(疏密)
这方印也是“大疏大密”的代表作品,“济”字下部的留红面积,足可以与其他字一字的大小相当,形成与其他密处的对比。而且,这个“疏”,不单调,在印的左右两侧,都有相应的“疏”与之呼应,由此再形成章法上的“团聚”。疏密与虚实,是白文写意印顶顶重要的审美元素,要好好领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零基础学篆刻:徽宗的重要分支——“四凤派”
清代印论的美学论之石涛“一体说”篆刻讲堂一百三十七
“四凤八怪派”的中坚,徽派与浙派的结合部人物——高翔
一方看似十分粗疏的篆刻作品,它的妙处在哪儿?
11章法与刻印的关系
清 石涛 赠高翔刻印七古诗轴 故宫博物院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