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史》:商代的“墨迹”书法

早期书法史相对枯燥,但为了保证阅读的完整性,我们还是接着往下读——

甲骨文时期的书法,有一个问题一直在争论,就是:甲骨文究竟是用毛笔书写之后再拿刀刻成的,还是直接用刀在甲骨上进行契刻的呢?

有的专家认为是先用毛笔书写,而后用刀契刻而成的;另有大多数专家则认为是直接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现在出土的甲骨越来越多,于是我们见到了有少数的甲骨上有朱书或墨书的痕迹:有的是先书朱墨(朱砂)后契刻的;有的是刻后涂朱墨的;也有用黑墨书写的墨迹……实际上,上面的问题答案已不言自明了。

有写了后刻的,也有刻了后填墨的,也有直接契刻的,这一点,就像现在我们的篆刻创作。

于是,我们接着读《中国书法史》的第二章第四节开篇,说说这些甲骨文“墨迹”。

迄今为止,商代的墨迹发现还不多,并且都是寥寥几字,很少有清晰如新者。”举例有图:

(商代墨书甲骨)

左图是一片布满钻凿的龟甲反面,空隙中刻有卜辞,在甲桥的位置留下了写而未刻的几个字。我们可以看看这几个字的放大版本:

(左图墨迹放大)

把墨迹摹本与旁边已刻字形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至少两样东西:

1、这些墨迹“线条柔曲肥硕,描摹痕迹清楚,书写感较差,表明当时的文字书写还在承受程度颇高的图画式仿形的限制”。简单说,这些字更多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特别是“若”字,它本来是象形字,象人跽坐以双手顺发之形,这个墨迹摹本所示的“若”字,简真就是一幅画,图中粗壮部分多不是一笔完成,而是经过描摹而成的;

2、契刻后的甲骨文字明显“使肥笔转变为粗细匀一的线条,转曲多化为直折,并且开始有了笔画、笔顺的意味。”足见“从图画式仿形到笔画式书写,契刻简化是一个重要环节。”

于是,有了一个重要结论:绝大多数甲骨文书法作品,都不体现书写原貌。

右图上的五个字都足够清晰,我们不用看大图就能看出它们“是当时文字书写的正体,已经初具笔画、笔顺之规模;线条圆曲,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体现了商代毛笔手写体的一贯风格”,与正面的刻辞相比较,笔意刀法已经相当接近,而式样上的差异依旧较大,“这正是单刀契刻所无法避免的结果”。

这也得出一个结论:至少这件甲骨文作品是属于先写后刻,这五个字的墨迹是“漏刻”。

(商代墨迹)

接下来的第二张图里的A,是著名的白陶片“祀”字墨迹。我们可以找到大一点的图片认真看一下:

(祀字墨书白陶片)

图中接下来的朱书玉磬、朱书玉片、朱书玉璋等,都是商代晚期作品,虽然书写材料不同,都可以看出线条的两端尖细出锋,腰胸部肥硕的式样,这其实还是图画式仿形的线条特征。渐次发展后,用笔也变得迅疾而有力,虽然线条仍然是头粗尾细,但笔画笔顺更为清楚,与之后的西、东周墨迹文字风格一脉相承。

再来看一下甲骨文时期的墨迹实物:

(朱书玉璋)

(朱书甲骨)

(兽骨上的朱书墨迹及放大图)

于是,墨迹的研究结论就出来了,从书写到契刻,他们的关系是:

契刻附属于图画式仿形->简化、尤其是书写性简化,使契刻独立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式样->书写受契刻影响,建立起笔画,笔顺和真正具有书写涵义的字形基础。

其实,我们讨论这么多,是为了理清早期书法中毛笔书写的原貌,以及它与契刻甲骨文书法、象形装饰文字的关系,以其作为基本的参照标准,用以研究后面的金文书法、小篆书法、隶书书法、行书书法等其他书法类型。

(商代三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 | 掌握正确的写字笔顺
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
书法史(0):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中国书法史上的煊赫名作(先秦篇)
刘涛 | 什么才是书法之魂?
中国书法史话(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