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史》: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流传
王羲之是我们学习魏晋南北朝书法的重点书家,因此,相对于王羲之的内容,我们会读得细致一些。这一篇,我们来专门讨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流传。

(王羲之画像)
前面的文章提到过,王羲之大概在四十余岁时,他的书法已经名满天下。也就是晋康帝建元年间(343-344)的事,到345年庾翼去世,王羲之真正成了当世不分门派而天下公认的第一书家(在此之前,庾翼是书坛领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羲之的书迹生前已经流被朝野,备受世人珍爱。他写给朋友的书信,抄写的文章,草拟的文稿……都被人们竞相收藏,视为欣赏把玩的名迹,或者作为习定今体的范本(民间流传,王羲之过年所书对联也被人揭去可能夸张,但足见人们对他书法的喜爱)。

一、有多少作品流传下来?

王羲之一生共写下了多少“作品”,从来没有确切的数字。但历代帝王的收藏尚有记载。如图:

(王羲之作品帝王收藏记录)
其中,南朝梁内府藏品(梁武帝喜爱王羲之书法,且自己也擅长书法),其中不少是刘宋败亡散佚的作品,而唐贞观内府所藏的王羲之书迹大多是梁内府藏品之外的王书。

(梁武帝画像)
这们我们就可以计算一下,梁内府加上唐内府收藏,合计“一万余纸”。这是我们今天推算的传世王书的最高数量。
这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一万余纸是一个约数。王羲之一生所书作品定然大于这个约数,因为他的作品,还有很多完全散佚了,例如:东晋末年,雅好王书的桓玄在败亡之际,曾将自己收罗的王羲之父子之书尽投于江;而王羲之妻弟郗昙曾将王羲之之书殉葬等等。
(2)一万余纸中还可能杂有不少赝品。因为帝王和贵胄搜罗王书的通常办法,就是酬以重金,这肯定会诱使趋利之徒作伪造假,甚至有可能将临摹之作断为王书真迹。

二、存量锐减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地毁佚,数量越来越少。
从唐贞观年间(627-649)到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大约五百年间,内府能搜罗的王书,锐减到二百四十三帖。唐太宗和宋徽宗都是文艺天才,所以他们重视王书的收藏和搜集,所以内府统计的王书数量是可靠的。
再经历“靖康之难”到南宋,宋高宗感叹“余自渡江,无复锺、王真迹。”

(宋高宗像)
到元、明、清各朝,内府收藏的王书,廖若晨星;散入私家的王书,也如凤毛麟角。而流传至今的王羲之书法墨迹,不是摹本就是临本。能显示王书风采者,数量不过三十余帖,至于真迹,是再也看不到了。

三、留存的方法

临摹拓写是南朝以至唐朝的人们传播王书的主要办法。
梁朝时出现“集字”法,有集王字的《千字文》。到了唐朝,又有集王字移刻于碑石的做法,到五代南唐(李煜又是一个文艺天才)时发展为刻帖,至北宋时大盛。

(南唐李后主画像)
刻帖有好处,它可以不断捶拓,类似于当代的复印技术,非常适合传播;但也有缺点,墨迹原书精神已不复存在。又加上,刻帖兴起之时,已经是王羲之书迹稀少之时,北宋刻《淳化阁帖》,倾内府所藏,加上借自私家的王羲之书迹,也不过一百五十五帖。
临摹和刻帖,本是古人传播王羲之书法的复制手段,也保存了不少王羲之书迹。王羲之真迹灭绝之后,要感知王羲之书法的形象和内采,只能凭借古人用复制手段俣存的这些王羲之作品。
流传至今的王羲之书法作品,丛帖刻本所存,约二百六十二帖,临摹的墨迹本约存三十余帖。刻本与墨迹本又有十五帖重合。这样,至今为止,留存下来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数量,约有二百七十余帖。
或许,其中仍有赝品,实际上尚不足此数。更何况:这些留存,无一原稿真迹。
下一篇,我们读王羲之的草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传下来的《金刚经》真迹,临摹100遍,你的书法能有大成!
藏于辽博的王羲之真迹,60多年前就值2个多亿,如今备受书坛瞩目
王羲之--书法欣赏
云庐·文化‖杨仁恺——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三)
不输于前 ·几绝于后-武则天都爱不释手的书法墨宝
《万岁通天帖》在明代和清代分别经历了两次大火,后来藏于清宫内府当中,此作原来的28个人的10卷本墨迹,如今仅仅剩下了7个人的10通真迹,仅有198个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