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四军江南处女战告捷,陈毅和粟裕各做了一首诗,高下立判

陈毅和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的领军人,他们一个是元帅,一个是大将,都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陈毅去法国留过学,粟裕是师范生,他们都有一定的诗才。

有一次打了胜仗,他们各自做了一首诗,谁的诗更好一些?

1938年,新四军组建,陈毅是第一支队司令员,粟裕是第二支队副司令员。遵照中央指示,为了扩大抗日力量,从新四军各支队抽调了精干力量,组建了先遣支队。

先遣支队的任务是渡过长江,挺进江南去,侦察敌情和民情,宣传抗日。谁来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呢?粟裕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的军事才能,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最具有开拓精神和能力。

1938年4月,粟裕率部从皖南歙县岩寺出发,6月份,到达南京和镇江之间的下蜀车站,在成功破坏了铁路之后,粟裕发现,公路上日军的车辆来往频繁。

战争的嗅觉告诉粟裕,可以打一仗。经过侦察,粟裕决定在镇江西南的韦岗设伏,布了一个小口袋,成功袭击了日军的车队,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20多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10多枝,还有7000多元日币以及满车的物资弹药。

我军只阵亡1人,负伤数人。这只是一次小胜利,却意义非凡,它是新四军进入江南的第一场胜利,此次江南处女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兴之所至,粟裕挥笔写了一首诗,是一首简短的五言诗: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土井是日军的一位少佐。

这首诗传到陈毅的耳朵里,陈毅也手痒起来,欣然赋诗一首,大有和粟裕一较高下之意。陈毅写的是七言绝句: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一个是五言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谁的诗好?应该说高下立判。粟裕的诗写得明白如话,就像是顺口溜,没有什么艺术欣赏价值。陈毅的诗内容就丰富多了。

粟裕直接说先遣出江南,陈毅则用文学化的语言来描述这件事,叫弯弓射日到江南,粟裕是去江南打仗的,而且打了一场漂亮仗。打了胜仗,粟裕写的是奏凯歌而还。陈毅不这样写,还是用诗歌化的语言来描述,叫脱手斩得小楼兰。

楼兰是西域古国,唐人有“不斩楼兰誓不还”的名句,陈毅借古诗为己用,用得非常妙。最妙的是“脱手”二字,形容极快,刚一出手,就斩楼兰。这是对粟裕军事指挥能力的高度评价。

陈毅的诗写得好,流传开来,让粟裕大为扬名。论诗才,粟裕比不过陈毅,写诗需要字斟句酌,消耗精力,粟裕几乎是把他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思考打仗上面,在诗歌上不怎么用心。

所以有了华东战场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胜仗。陈毅是一个“诗人元帅”,他的诗写得好,但是指挥打仗,就不如粟裕,很多时候就放手让粟裕去指挥了。

粟裕的胜仗,加上陈毅在战后点缀的小诗,那叫一个完美。陈不离粟,粟不离陈,陈粟成为一对黄金搭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艺国际】清源(甘肃)|| 融典精妙,洒脱流韵——陈毅《卫岗初捷》赏析
韦岗之战
粟裕率军深入江南敌后,日军明明获得了情报,飞机轰炸却炸了个空
江南抗日首战告捷,为何歼敌十余人,却使得粟裕陈毅接连为其赋诗
开国少将张铚秀回忆老司令粟裕将军
战神粟裕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还能写出波澜壮阔的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