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泾川竹枝词:另类的乡土志,别样的风情画

叶彩霞  吴小元

竹枝词本来是四川东部巴渝地区的民歌。唐代元和年间,诗人刘禹锡被贬到巴渝,根据当地的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爱情,盛行于世。此后各代诗人写竹枝词的很多,形式都是七言四句。

清代文人赵知希在他的《泾川诗话》中称:“竹枝小诗最难得,音节入古风,味移人,使人咏其诗如历其地。余有燕市竹枝、南昌竹枝,而于本邑阙如,亦未了事也。”因而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专门用一段较长的篇幅记叙了泾县诗人所作的竹枝词,可以作为泾县一地民俗资料进行研究。


01

历代有关竹枝词记载


1、《泾川诗话》

郑汉林云:
琴溪桥畔季春初,茅店人临绿水居。日暮儿童忙擘笋,呼娘和煮药渣鱼。
西门溪水碧如油,涌石驱沙带箭流。落日平滩鸥鹭宿,高桅鳞集买粮舟。
年来湾沚买粮多,划子关梢载几何。只怕家乡连日霁,滩乾难上幕山河。

芜湖锁巷泊罗匡,客上长街货未装。闻道家山溪涨发,急寻水手打新帮。

叶存叔成仁云:

糊边削骨墨油浓,纤手争穿五色绒。制得云葩千百柄,连樯装卖趁东风。

周苍泉云:
琴溪竹笋味偏宜,正是药渣鱼上时。小样图书书往迹,两函相送慰相思。
桑叶含芽尚未齐,绵包蚕子细如粞。怜渠春蝡蠕蠕出,恼杀佳人五夜鸡。
蚕眠已起替蚕忙,小妇梳头大妇桑。最是老姑侵早起,喃喃催逼炊黄梁。
缫车初掉客南来,碧色银丝雪样堆。犹胜湖州清水线,土宜水色逞风裁。
西门正向大河边,对面桃花弄晓烟。落日滩头多欸乃,篙师争上卖粮船。

麦畦蔬圃上坊洲,竹树桑麻浮复浮。衣饭贫家千百亩,山居空数橘千头。

郑侣仲文熊云:

落星潭下水潆洄,小艇纷纷走马来。开遍护窠还洒网,雪花捞起是金鲐。

郑云皋应鹤云:
溪边浣女暮秋天,砧杵声声响晚烟。瞥见行人斜理鬓,回头低唤小姑前。

三家村里读书堂,听得书声气也扬。田舍多收三斛麦,不断儿辈断书香。

又族人羽仲廷辉《感坑》诗云:

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叠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

胡凌九《放舟赤滩》诗云:
青篁弥望蔽山丘,千尺深沈泻绿油。小艇一蒿无处着,自随洄洑下中流。

曲如钩转直如弦,急箭危流送客船。却下滩门望山色,遥遥眉黛倚长天。

泾水患为害最大,老河旧经水西山过。今移啮城脚,百数十年矣。每遇淫潦,民有其鱼之恐。康熙间当事者欲复其故道,役民开河,此诚一劳永逸之计。水西僧元理作《改河竹枝词》十首,颇佳,有云:
乱砾层层莫漫愁,五丁曾易索金牛。会须俯看双丸浴,三寺旋生波底楼。
碧湾将变酒家村,草屋重招白也魂。昨夜梦中闻欸乃,舳舻几只到山门。

柿树滩头争洒网,遗民台上重垂纶。准期滚滚桃花水,沙头沙尾日数巡。

2、朱珔作土风十六首,集为《泾县冬月竹枝词》
县城拖船

邑之西门外滩高石险,常年于冬月下水驮(拖)船最为寒苦,故有诗云:八节滩头欸乃声,鱼梁累石苦难争。寒风凛冽侵肌骨,脱却偏衫下水行。

桃花潭叉鱼

桃花潭在邑西,水落后始多掉舟叉鱼者,故有诗云:列炬如麻浅水余,银叉亲挺向寒渠。桃花潭上踏歌去,闲倚橹牙烹鲤鱼。朱珔在冬天的一个雪后还想到了泾县落星潭的雪花鱼,他认为这种鱼味道最美,“雪鱼味正乡闾荐,幽火星星竞挺叉。”

雨后舂碓

余家山居冬月少水,辄不能运碓,故雨后争舂,喧声达旦,故有诗云:疏灯老屋水云封,雨后喧闻野碓舂。担米薜萝山下路,五更霜印板桥踪。

赛会踩麦

殿祀周孝侯赛会,四乡毕集,践麦田几尽,来春倍葱茂,谓有神助云,民间认为越踩来年小麦生长得越旺盛,故有诗云:任村殿里赛神忙,万众骙骙躏麦场。拜祝灵旗巡野稼,高原不改阵云黄。

煤中掺土

煤值素贱,送山庄者按时致送,辄犒以酒食。近山闢乏薪多搀灰土,故有诗云:估量升斗鬻松煤,闲送山庄换酒回。一束荆薪愁渐少,探囊半杂豆秸灰。

晒场米粉

冻米研粉晒之,日出,窠架木以支囤篅,几无隙地。故有诗云:木架纵横闲篾箩,溪边处处晒场多。香蒸秫面磨餈粉,恰称新晴齐出窠。

冬日洗菜

蓄菜以备来岁之需,妇女沿河竞洗,残茎剩叶遍满溪涧,故有诗云:深闺旨蓄菜畦丰,结束红裙洗绿菘。不角御沟流叶意,残英随水自西东。

冬携火炉

余乡多竹炉,近更制如碗大,女子学绣者便于自携,故有诗云:湘筠雅制小钩炉,窄袖轻笼不用扶。参罢女师拈弱线,五纹添得绣工夫。

冬日火箱

中央置炉,四面拦以木名火箱,小儿女容五六人,有抬被炙火之谣:幽房位置火箱宽,儿女成行四面栏。口授新歌同拥被,灯花一夜庆团栾。

三九天暖丰收

谚云:若要年岁熟,三九臭了肉。故有诗云:初交三九暖如春,背著黄绵负曝人。笑说明年宜大熟,蚕丝满箔谷堆囷。

杀猪煎豆腐

腊月间即多煎整夜贮瓮盎,并预养猪以供祭,故有诗云:白木长铲斸土根,脱绷新笋佐壶飧。更饶菽乳油煎急,阑棚家家具特豚。

年前学生放假

岁暮蒙师解馆后,儿童每晨于神祖前爇香毕乃为诸戏,故有诗云:腊鼓欣闻讲席收,分曹引队学鸣驺。诗书一月束高阁,快爇神香来打球。

采茶前的采茶凳

上元节采茶,竹马诸凳隔年预习之。其龙凳夺珠便为天下第一:沿途预习采茶凳,竹马儿童被彩缯。衙衙烛龙翻出海,逢人夸耀夺珠能。

馈送新妇
余乡重馈。岁新妇初来,以龙眼鸡头作羹为献,谓之写茶。故有诗云:龙眼鸡头学写茶,藤盘餖飣缀新花。羹汤洗手凌寒作,早傍妆台理鬓鸦。
妇女必须在夫家过年

贫家女出阁有依父母以存者,必返夫家度岁,至元宵后复归,故有诗云:香车户外送姑迟,橐饼囊糕小姑随。却忆传柑时节好,殷勤又订隔年期。

舞傩

大傩有黄狮青狮之名,食物必沿成例,立春集县堂,官有赏赉,故有诗云:画裤朱衣舞欲颠,追寻旧例启长筵。黄狮自大青狮小,一样公堂赐酒钱。
3、其他泾人的创作
赵绍祖:字绳伯,号琴士,廪生。道光孝廉方正,六品顶戴。主讲秀山太平、翠螺书院。著有《新旧唐书证》、《安徽人物志》、《安徽金石录》、《琴士诗文钞》等。在他所著的《琴士诗钞》卷十二记有《泾川竹枝词》六首:
三月春寒柳未齐,新晴一日绿沿堤。泉清坑口桃花放,无数游人到水西。
太息谈经事不磨,阳明祀日我曾过。一时冠带雍雍到,比似黉宫弟子多。
选佛场空少导师,迷离三寺暮烟时。一灯黄蘖何须续,过客知吟李杜诗。
舟子齐呼下石泷,买粮贾客驾轻艭。麻溪新涨今朝发,一霎飞过青弋江。
行廊山高不可攀,行廊山下滩潺潺。舟行滩上又滩下,赤滩高似行廊山。

大南坑口水泉清,古北冲边纸碓声。玉版新传汪六吉,三千里外尽驰名。

胡先抱:字义存,汪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拣选知县。少颖异,强记绝人。十岁时父授以《二十一史》,辄成诵。长大有肆力于经,总诸家异同,折以己意,诗盖其余事。著述甚多,多散佚。卒后,其子辑所存为《万里集》。胡作有《水西竹枝词》二首:
泾川城北桑麻稠,泾川城西溪水流。背水桃花临水竹,生涯胜似橘千头。

二月东风草着花,草花觅路得山家。山中女伴青丝笼,去采针头绿雪茶。

吴沄,字蛟门,诸生,著有《性理参义》。他作有《泾川竹枝词》二:
沿溪是处尽修篁,社雨初晴砍笋忙。饱食胸堪千亩贮,何殊刺史住筼筜。

药槽水碓旁山溪,捞纸人家费品题。自说榾皮新様好,云蓝侧理一齐低。


02

泾川竹枝词的内容


记载泾县的物产,反映了泾县历史的悠久和物产的丰富。清康雍年间的泾县布衣周仓泉,性豪迈,少喜骑射,音律,不屑科举,诗以风藻胜,清姿丽态,情韵盎然。以他写的琴鱼琴笋为例:琴溪竹荀味偏宜,正是药渣鱼上时。小样图书书往迹,两函相送慰相思。旧时当地土人有以琴笋琴鱼作为礼物相赠的习惯。

另如蚕丝:其一:桑叶含芽尚未齐,绵包蚕子细如粞。怜渠春蝡蠕蠕出,恼杀佳人五夜鸡。其二:蚕眠已起替蚕忙,小妇梳头大妇桑。最是老姑侵早起,喃喃催逼炊黄粱。其三:缫车初掉客南来,碧色银丝雪样堆。犹胜湖州清水线,土宜水色逞风裁。泾俗宜蚕丝而美,早期泾县蚕丝的质量胜过湖丝。

诸生吴澐写的宣纸:药槽水碓旁山溪,捞纸人家费品题。自说榾皮新様好,云蓝侧理一齐低。旧时宣纸的制作,因为要借助水力所以要依傍溪水。云蓝和侧理均为纸名,家乡山溪制作的宣纸式样新颖别致,云蓝和侧理两纸根本比不上。

道光年间的孝廉方正、六品顶戴赵绍祖也写宣纸:大南坑口水泉清,古北冲边纸碓声。玉版新传汪六吉,三千里外尽驰名。写的是古北冲的汪六吉所造的玉版宣纸。

雍正年间的举人郑文熊,郑相如子,姿禀绝异,写有落星潭金鲐鱼:落星潭下水潆洄,小艇纷纷走马来。开遍护窠还洒网,雪花捞起是金鲐。当时土人迭石以断鱼路,曰护窠。可惜今时的雪花金鲐已难觅踪迹。

雍正年间进士叶居仁,任云梦知县,因有惠政升武冈知州,为政宽严有体,秉公处置,平其曲直。岁饥民多流移,请于上台,未报发粟赈之,全活者无数,州人感德。37岁卒于任。他因泾县人善制雨伞,因作《竹枝词》云:糊边削骨墨油浓,纤手争穿五色绒。制得云葩千百柄,连樯装卖趁江风。纤手制成,装船外运,雨伞的制作可谓久矣。

诸生翟赐履,散金收书,经史外凡可经世者,无不博览详究。博览经史,工诗善画,娴熟于弓马技击。诗不为汉魏下,五言律独造微诣,著有《凌清图诗选》,他作的竹枝词中有泾地产的纸:纸是仙人妙手裁,还须仿古用莓苔。官家催取黄金榜,纵有田荒且抚灰。泾地的茶叶:水东土骨产名茶,雀舌输香色未赊。惟有雨前能解渴,做将轻瓣落梅花。

时至今日,泾县的宣纸、琴鱼琴笋、茶叶乃至雨伞仍是非常有名。泾县宣纸申请世界非遗成功,涌溪火青、琴鱼琴笋从历代的贡品演变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泾县孤峰的雨伞成为宣城市级非遗。这些先贤的诗词成为泾县物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的见证。

竹枝词中描述了泾县优美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副贡生郑相如以博学鸿词荐,不遇。工诗文,博通经史,其诗闲静古雅,逸致翩跹,读之令人矜平躁释,曾聘纂修《江南通志》。修定江宁、仪征县志。乾隆十七年(1752)纂成《泾县志》43卷,著述有《虹玉集》、《四子图书》等。他写琴溪桥暮春晚景:琴溪桥畔季春初,茅店人临绿水居。日暮儿童忙擘笋,呼娘和煮药渣鱼。时近傍晚,农户煮鱼烧笋,一派繁忙,这和当地的物产又紧紧相联系起来。

赵绍祖写水西:三月春寒柳未齐,新晴一日绍沿堤。泉清坑口桃花放,无数游人到水西。太息谈经事不磨,阳明祀日我曾过。一时冠带雍雍到,比似黉宫弟子多。选佛场空少导师,迷离三寺暮烟时。一灯黄蘖何须续,过客知吟李杜诗。写出了水西春光、水西书院盛事及李白、杜牧游水西的往事。

布衣周仓泉笔下的上坊风景殊异:麦畦蔬圃上坊洲,竹树桑麻浮复浮。衣饭贫家千百亩,山居空数橘千头。上坊因临近青弋江,绿竹桑麻,宛然如画。但是农家仍以种地为利,没有欣赏的闲情雅致。周苍泉的春天里的桃花潭:桃花潭水碧如油,荡漾轻风箭似流。千树垂杨萦两岸,也难绊住木兰舟。碧水青青、垂杨拂岸,兰舟轻荡。

胡先抱的水西:泾川城北桑麻稠,泾川城西溪水流。背水桃花临水竹,生涯胜似橘千头。

雍正进士胡蛟龄字凌九,历任知县、御史、山东主试等官职,著有《石门文集》《起亭诗抄》。写赤滩放舟:青篁弥望蔽山邱,千尺深沉泻绿油。小艇一篙无处着,自隋洄洑下中流。曲如钩转直如弦,急箭危流送客船。却下滩门望山色,遥遥眉黛倚长天。诗中将行船时的危险、行船者的艺高胆大,还有擦肩而过如眉黛的周边美景一一囊括。

翟赐履的春日桃花:桃园二月看桃花,看遍桃花兴未赊。一岁一回东道主,今年轮得到谁家。

泾川竹枝词中还有反映泾县民俗民情的内容,真挚自然,也包含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的同情。这尤以朱珔的《泾县冬月竹枝词》为最。他写了旧时泾县冬日的十六种风俗,这些习俗大部分消失了,但有些还存在,如冬携火炉、杀猪煎豆腐,它们仍拖着长长的记忆尾巴,成为我们热爱家乡的一种执着的信念和理由。

另有郑相如笔下的县城西门口的鱼米市场:西门溪水碧如油,涌石驱沙带箭流。落日平沙鸥鹭宿,高桅鳞集买粮舟。因为县城西门口又是青弋江渡口,所以渔粮互市之时船只密布。买粮的情景另外的几首诗中也可见到:天干水枯时:年来湾沚买粮多,划子关梢载几何。只怕家乡连日霁,滩干难上幕山河。山溪暴涨时:芜湖锁港泊罗匡,客上长街货未装。闻道家山溪涨发。急呼水手打新帮。

泾舟小的叫划子,稍大的叫关稍,最大的叫罗匡。泾县因为属于山区县,粮食历来短缺,不足的部分需要由芜湖经湾沚再经马头由水路运入调剂。因而河水深浅直接关系到粮食的运输进程:天干溪浅船运不到幕山河,所以无法进城;雨水过多,舟船过滩浪高水急,往往船毁人亡。所以行船时撑篙者不能独上,还要众人齐心协力,名曰打帮。说明当时泾县舟子生活的不易。也反映了当时泾县的民众比较悲苦的生存状况。

有些竹枝词还反映了当时泾县特殊的县情。如泾城历来以水患为害最大,原来的泾城在水西山,老河旧经水西山过,在元时泾城从水西搬迁后,青弋江水又移啮城脚,有数百年了。每遇大雨,老百姓就提心吊胆。康熙三十七年(1698)泾县知县闻人柽准备恢复河水故道,役民开河,让青弋江水重新流经水西,县城免受水灾之困,由此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水西的僧人元理也感到高兴,因而作《改河竹枝词》十首,有云:乱砾层层莫漫愁,五丁曾易索金牛。会须俯看双丸浴,三寺旋生波底楼。碧湾将变酒家村,草屋重招白也魂。昨夜梦中闻欸乃,舳舻几只到山门。柿树滩头争洒网,遗民台上重垂纶。准期滚滚桃花水,沙头沙尾日数巡。展望未来,现在的河床变为酒店,水西三塔自水中而出,老百姓在山门附近洒网,以遗民台上垂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这只是水西住持的美好愿望,不多久,河水又吞噬了老河道,河水改道究竟还是没有成功,“改河入西中河,未成而罢,开处旋塞。”这是竹枝词反映民间疾苦的又一例证。

泾县自古就是诗词之乡,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和绮丽的风景让县域内外的文人墨客置身其中,吟咏唱和,泾川竹枝词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记录下的泾县的风景名胜、风俗物产、方言俚语,帮助现在的史志研究者考证古今、网罗得失,既可以补志乘资料和诗歌收集内容的不足,又可成为研究民俗学的重要资料。同时,这类诗词因为语言朴素通俗,音调轻快,生命力旺盛,给民间的诗歌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马稚青在《竹枝词研究》中称其为“真正之诗歌也,民间文学之大收获也。其地位一与国风等,可无疑义”。

(作者叶彩霞系泾县档案局副局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吴小元系泾县政协委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亦谈李白《赠汪伦》诗
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
说说那些与纸有关的零碎事儿
美景 ▎带您看咱泾川老“八景”
青戈江畔水西贤士学林书院
补遗:张之才咏李白旧题诗-浮云楼诗词选注(雪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