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菜史上三次高潮时期的发展与贡献(下)

封面图片可上下滑动

徽 菜 史 上

三次高潮时期的发展与贡献

唐延军

微信版第817期

本文原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03

改革开放后,徽菜发展的第三次高潮——进入城市或国外开菜馆、主厨

改革开放后,徽菜发展赶上了好时候,步入了历史新时期,一批能人志士脱颖而出,顺势而为,在一些大城市开菜馆当老板,成长为徽菜大厨或企业家,有的甚至到国外城市当大厨,把徽菜烧到了国外,“舌尖上的徽味”名声远扬。

1984年12月8日,南京新街口邓府巷徽菜馆“徽州人家”开张大吉,这是改革开放后绩溪第一个农民只身闯荡大城市办徽馆,也是绩溪徽菜第一个在外地落地生根传播美味。那一年伏岭下农民邵名琅从报上得知南京大力招商引资,30多岁的男子汉血气方刚,不甘无所作为,决心像前辈徽商一样出外拼搏一下,毅然来到昔日徽商重地金陵古都,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历经艰辛,终于办下工商执照,在徽厨大师的支持下,菜馆顺利开张,成为当地报纸一大新闻,此后在当地开办协办5家徽菜馆,培养厨师60多人。

1996年5月28日,胡广义、胡广田兄弟二人在省会合肥城隍庙开办绩溪徽菜馆,30多年来一直扎根省城,勤奋敬业把徽菜做得风生水起,有口皆碑,成为绩溪徽菜在省城竖立的一道靓丽的品牌。

1990年4月的一天,木牌楼厨师程欣欣乘坐10多个小时的远洋飞机,来到西德首都波恩中餐馆“香港大酒店”,开始了4年多的徽厨生涯,期间2年后换到了一家广东人办的“食为先”酒店。这是改革开放后绩溪第一个赴国外掌勺的徽厨大师。在德国执厨期间,引以自豪的是为德国总理科尔亲自掌勺近40次,深得赏识,这是徽厨为科尔总理烧制徽菜第一人。

中餐馆离总理府一河之隔,科尔一周或十多天来一次,每次点三菜一汤,喜欢吃徽菜的红烧肉,原料是牛肉,上午秘书电话告知时就开始慢火煨炖,晚餐来吃时烧制得又酥又嫩,绵软可口,据科尔的翻译告诉他,1993年科尔访问中国,特地考察了国宾馆的红烧肉,还是佩服程师傅的高超手艺。科尔总理同程师傅留下不少合影。1994年9月程欣欣签证期满,恋恋不舍地结束了异国他乡的执厨经历,回国后不久,介绍了徽厨胡小彪前往接班,1997年介绍了许卫东去德国执厨,他们二人都为科尔总理烧制了几十次的徽菜佳肴,赢得赞誉。

最早在县城开办徽菜馆的是伏岭人胡成改。1993年县农业局食堂承包,还在乡下卖肉卖菜的他据朋友举荐,斗胆签约,起名“河滨饭店”屹立双桥桥头,由开始的5张桌子400平方米面积,10年时间至2003年发展到2000多平方米面积员工100多人,集餐饮、住宿、培训为一体的规模化餐饮企业,已成县城当当响的徽菜馆,“要请客,上河滨”成为当时非常荣耀时尚的流行语。

徽厨张光顺,从小为谋生拜师学厨,在多个大城市辗转打拼学艺,2000年赴泰国首都曼谷“中华中餐馆”主厨一年,回国后不久,2003年9月18日在县城开办了继承传统创新徽菜的“皖南人家”酒店,吸收众家之长别具一格,在众多餐馆中迅速脱颖而出,创新推出美食与文化盛宴“徽菜四名宴”——徽商家宴、绩溪十碗八、琼碗宴、适之宴等,受到食客的盛赞。他有一个特点,每到一个地方,不到旅游景点必去菜市场,非常注意考察当地菜品的鲜活特色。西区开发,创办了“徽顺大酒店”,还在北京开了“外婆村徽菜馆”,如今已是徽厨大师,“赛琼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赛琼碗

2004年元月,聚和园徽菜馆在县城老城区开张,年轻的徽厨汪志国鼎力创办,他毕业于县职高烹饪专业,就业于县政府宾馆,表现出色后任厨师长。不久,创办的徽菜馆因其地道而有特色的徽味赢得口碑,生意兴隆,由过去的二层楼扩张为四层。创新招牌菜有:清蒸臭鳜鱼、腊味臭鳜鱼、八宝臭鳜鱼等。

2000年,马劳模夫妻把在老家山村里的路边小饭店搬到了县城,劳模大酒店火红开张,许多食客凭着对仰慕已久的招牌菜“劳模红烧肉”踏进店堂,接着又在闹市口开起了徽商大酒店,创办了劳模徽菜文化产业园,特色菜“劳模红烧肉”“绩溪臭鳜鱼”等工业化生产畅销大江南北,也为徽菜的传承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

县城办得富有特色的徽菜馆还有:城东华龙公路紫园山庄胡蜜芬的“胡氏一品锅”,良安西路方红的“红泥坊”,城南215省道王莅红的“臭鳜鱼山庄”等。

徽厨在大城市办得卓有影响、名声鹊起的徽菜馆有:上海姜在雄办的天都徽菜馆、北京程造雄开的世纪黄山酒店、北京江政德开的京徽阁酒店等。

徽厨大师范金平,历任绩溪宾馆厨师长多年,师从名厨胡子恒,首任县烹饪协会秘书长,1998年被公派北京安徽大厦轮值主厨一年,为不少领导烹调徽菜,赢得声誉。2008年元月的一天,HJT 视察安徽,范师傅接到县领导指令,率领张广顺、汪志国、马劳模等一干徽厨驰车奔赴省城稻香楼宾馆,让他品尝到了家乡的徽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首长接见合影。

2013年9月13日,退休后的HJT 携夫人第一次返回绩溪故里,张广顺、汪志国、许健等徽厨接到任务,为首长烹制家乡徽菜,认归祖里考察家乡的同时深切感受徽文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徽菜故里盛产徽厨大师。绩溪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徽菜产业的发展和徽厨的培养,1984年,开办了首届徽厨技工班,县职高也在1988年设立了烹饪专业,2007年成立了安徽徽厨技师学院,每年招生300人。据统计,目前绩溪人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开办徽菜馆达1000多家,厨师超过2万人,上面介绍的就是这批徽厨中的领头雁。徽菜的传承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绩溪挞餜

于此同时,徽菜历史文化的研究空前活跃。安徽省政府组织编撰的《徽州文化全书》,其中有徽菜史专家邵之惠先生为主(与人合作)撰著的《徽菜》卷,县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徽学》、邵之惠先生主编的《绩溪徽商》系列丛书,都有大量的系统的介绍及研究徽菜历史文化的文章,进一步拓展了徽菜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赶上了好时候,学厨艺当厨师有了很好的平台,不再“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理论到实践成为一代新型徽厨;立志创业,政府提供一定的融资,“天高任鸟飞”“风好正扬帆”。如今,绩溪徽菜已是金闪闪的品牌,“看青山绿水,品绩溪徽菜”,已从一句口号变成一种时尚,赏识度认可度大为提高,游客寻机慕名前来,不虚此行。在省城合肥及一些城市,绩溪厨师则高看一眼,比其他地域的厨师薪水多200元不等。

04

新时期徽菜发展的若干思考

绩溪举办的徽菜美食文化节每两年一届,如今已是第七届了,早期在北京、合肥都举办过徽菜节,集中展示“非遗”文化项目,开展“金徽厨”烹饪职业技能大赛,“赛琼碗”民俗活动,风味小吃展,专家学者纵论非遗保护和徽文化研讨等,徽菜厚重的徽文化底蕴,有效地扩大了绩溪徽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已成为著名品牌。

我们今天高兴地看到徽菜辉煌的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徽菜与其他菜系相比,存在不少差距,徽菜在外省市影响不大,徽菜文化在慢慢被人淡忘,徽菜的某些技艺正逐渐失传,这些严重阻碍了徽菜的发展繁荣。新时期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广阔的新视野审视和重新定位徽菜,让其插上腾飞的翅膀,再创辉煌。

新时期如何振兴发展徽菜,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供研究。

1、重视徽厨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对拔尖人才发放政府津贴。徽厨人员的建设,贵在重视教育培养。为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徽厨技师学院学习,源源不断地培养徽厨的后继力量,对优秀的学生,政府实行奖学金助学金政策,名额面不少于45%,并鼓励学生升入大学生造,积极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扶持,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开辟徽厨人才教育培养绿色通道。对在第一线从事徽厨工作涌现出的拔尖人员(含教师),政府每两年在举办徽菜美食文化节时,不分工作地点及县内县外,评选出30—50位徽厨拔尖人才,按月发放政府津贴,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徽厨人才的培养,在全社会营造出“厨师之乡”干厨师光荣、有前途的氛围。

2、出台扶持和奖励出类拔萃的徽菜馆和小吃店的政策机制,促进徽菜的繁荣发展。虽然今天的徽菜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国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放眼望去,没有其他菜系的声势浩大,更没有川菜、粤菜的红火燎原之势,尤其是徽州小吃,传统的浇头面、绩溪挞餜、水馅包、炒米粉、点心、笋焖饭等已形成特色系列,却没有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那样在全国遍地开花,形成众多的店面群和庞大的就业群,令人遗憾,而这些正是下一步大有可为之处。

可在每届美食文化节时评选10—20个功勋卓著的徽菜馆授予荣誉牌匾,奖励扶持资金8—15万元。鼓励居民出外创业,举办短期厨艺培训班,对在外埠大中城市开办绩溪小吃店,一次性奖励扶持资金3—5万元。2016年获得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的绩溪挞餜,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喜爱,如今县城街头已有许多专卖店在电商网上售卖,发展势头很足,每年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贴扶持,信用很好的授予荣誉牌匾,以资鼓励,形成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绩溪水馅包

3、扶持成立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生态蔬菜生产基地,政府补贴直接发到菜农手上。众所周知,徽菜的原材料大都来自徽州山区,这是决定菜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菜品风味的主要因素。现在物流业非常方便快捷,运输不是问题。

应该说,如今县城周边乡镇已经建立了不少生态蔬菜生产基地,成立了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问题是城内许多酒店天天早上开着车去外县进菜,因为县内的蔬菜价钱贵,品种少。歙县菜农每天早上开着三轮车跨县来卖,宁国人把蔬菜水果店开进绩溪,而家居县城附近在路边摆摊叫卖的老菜农菜价则明显高于一截,原因是政府补贴不是直接给了菜农,而是给了中介机构——蔬菜合作社,菜农手上只得到很少的一点补贴,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成规模的生态蔬菜基地理所当然地难以发展起来。应当讲,制定调动菜农积极性的政策不容忽视,一是有利于徽菜的健康发展,二是能让一部分菜农脱贫致富,加快乡村振兴的建设脚步。

2008年,徽菜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饮食蕴含着文化,徽菜蕴含着徽文化。徽菜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古徽州,徽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徽菜,就是吃徽文化。徽菜许多著名菜品,一道菜,就有一个故事;一道菜,就有一种习俗文化。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巨大“遗产”,传承发展好就是“金山银山”。

徽菜是一种家常菜,家宴菜,追求原味真味,讲究食补,辣而不很辣,甜而不很甜,保持一种适中、平和、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中和优势,菜式多样,南北适宜,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地域饮食风俗和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

徽菜之所以能有今天这般的社会地位及影响,都是因为徽菜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结果。徽菜的传承发展时不我待,昔日的辉煌激励我们扬帆启程,“战斗正未有穷期”,无畏地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发扬“绩溪牛”精神,勇敢地开拓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⑴程本海、邵石友《绩溪面馆业的历史》,《微音》月刊第十七、十八合期,民国13年12月
⑵《绩溪县志》,方志出版社,2011年12月

(作者系安徽省粮食管理储备局退休干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美食·百城千味| 这座徽菜之乡,深得吃的精髓,第一口就“沦陷”了!(二)
你不知道的中国最美县城——绩溪县
鄣山大峡谷故事(3) 劳模肉的故事
高级厨师教你做徽菜(100道菜)【视频】
浓浓徽州味,道道佳肴香| 聚焦安徽各地-百道传统、创新旺销徽菜
无梦到徽州(二):徽府第一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