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榨沟:我的“村庄”是校园
油榨沟

我的“村庄”是校园 

吴  俊

微信版第912期



1

我羡慕那些有村庄的人,并且会用心地倾听他们讲述的与之相关的点滴。你会发现在他们成年之后,无论现实会给他们隔成多少距离,在他们用乡音交流童趣和村庄相关的人事之时,却亲切地流露出被岁月遮盖住的童真和朴实。这时,我会想起我那如村庄一样的油中,那些在岁月的沼泽里越陷越深的面孔。

从油榨街道往西三里,下圩埂便是散落的村庄民房,走过一条小径,一口池塘,一排红砖教室围起来的校园坐北朝南陡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排列的扇扇窗面映着村庄树木摇曳的剪影。东面是教室和一间老祠堂,西边是教工宿舍以及食堂。食堂旁边有一座圆柱形水泥水塔,食堂的正前方便是一片碧绿的操场,操场有硕大的蝗虫和土色小蛤蟆在草丛间跳跃。围着操场的是乌黑的煤渣子跑道,父亲和他的学生们是一辆长长的压路机,压出了平整和光亮。

在一个春天的清晨,一个只有十岁扎着长麻花辫的小女孩在我家屋后的一条由西向东流动的水渠里清洗着血迹斑斑的棉布条,搓洗的波纹扭动着水渠边一排葳蕤的树影,是杨树、槐树或者柳树,也扭动着小女孩清澈的眸子里欲滚的泪花……

水渠的对面是平坦而广阔的春天田野,散发着稻穗浓郁的清香,是一片油油的草原,一面碧蓝的湖面,一幅春耕夏收的田园图。那个春天由于我的出世,小小的大姐心中积满了对母亲的担忧。人世,具有怎样一种诱惑,让一个初始的生命如此的迫不及待地想来到?亲情、爱情、友情?在那个年代,人情味是浓的,散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母亲让本校一位老师的爱人接生了我。然而,由于不专业,母亲便天旋地转般地轰然倒下,大出血。闻讯而回的父亲急忙叫了一艘机舫船把母亲和我送去了县城医院。

在我长大之后,母亲时常念叨那次惊惧的经历,仿佛是她的又一次重生。病根是落下了,之后由贫血引起了身体的种种不适,让我觉得,我的来到就像一辆如今拆迁时用的挖土机毫无顾忌地摧毁了她原本结实的身体。相应的代价是母亲受伤之后的羸弱身体让我没有吸吮过一次母乳。

虽然我的出生是一段令人胆颤的往事,而我依然能够深切体会父辈们的那个时代融洽的生活氛围,没有当下同事之间肤浅的热情,更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对彼此的关爱和信任。那个年代在那样一所与村庄相邻的中学里,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既有着共事的情谊,又融合着乡村人的纯朴与热情。                                                      

2

油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在当时的宣城县也是颇具规模和重要的中学。倒U形的教室回廊里飘然着一张张80年代初青春的脸庞,他们像一群群快乐的鸟雀,在教室、操场、宿舍、食堂飞来,落下。那时没有名牌、手机、网络以及媒体和偶像。大多数人的穿着基本一致,没有明艳的衣服,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被当下浮躁的爱来爱去的偶像剧侵染,他们在书本里的文字间羞涩着青春的悸动。文字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真空,他们在此间徜徉,纯洁的就像已上初中的我的大姐和她闺蜜脸颊上透着的红晕。戴着眼睛穿着中山装年轻英俊的老师夹着书本从他们之间穿过,会让她们的心潮荡起朦胧的涟漪。校园,托起了他们青春的世界。

校园中间的老梧桐树下垂着一口长长的挂铃,每当丁阿姨拉响悠长脆响的铃声,会让校园即刻宁静和沸腾。铛、铛铛……再次响起的铃声便就是数百张饥饿的嘴,催促着母亲和她的同事们手中的炊具。他们撸起衣袖,系着围腰,端来大盆的饭菜在食堂的窗口等候即将敲着饭缸蜂拥而来的师生们,……悠长的铃声也会像风一样吹进校园以外的村庄,在田野里劳作的农人们像被吹醒了一般,也惦记起灶堂和孩子们归来的身影……油中就这样通透的与村庄融为一体。

操场,犹如村庄的公共晾晒坪,不仅晾晒着学生们矫健的青春,也晾晒着校园教工工作之余的生活。我是一颗刚会蹒跚学步、咿呀人语、数着火柴棒的,在父亲的掌心里精心培育和呵护的快乐庄稼苗。校园有一所自办的幼儿园,小宣的母亲刘老师,担任我们的幼儿老师。下午的课外活动,操场上到处闪动着油中学生的身影,刘老师像一只老母鸡拖拉着我们这群小鸡仔走出小教室,教我们唱着儿歌,玩着游戏。操场——“像春天里一处芬香四溢的花园,而我们是一只只被花园裹挟着采蜜的昆虫,扇动着我们甜蜜的童年;让如今的我时常想躲进我曾经幼小的躯体内,再次身临其境地走进”。

周末,父亲或者母亲带我从街道洗澡或是剃头回来,我攥在手里的肉包子早已下肚,正惦记着我的像村庄一样的校园呢。我的小伙伴们正在搞什么呢?当我刚进校园正专心的捕捉他们身影的时候,陈老爹爹正悠闲地搬着靠椅靠在梧桐树荫下喝着茶水,他会笑呵呵地迎上来,用满是茧皮的大手抚着我刚理的头;“哟,卷毛又剪掉啦,嗯,又成中国人咯。”我赶忙撒腿就跑,我讨厌他的臭脚丫子。夏天的时候他趿拉着双破拖鞋,冷不丁地会用脚丫子在我的腿肚子上狠狠的夹一下,疼着呢。可恶的是他的儿媳也就是陈会计的老婆叶姨也学会了用脚丫子夹我,我嫩嫩的小腿肚子成了他们嬉笑的道具。她甩着两条大辫子,笑声招来了在周围唠嗑的丁姨、桂姨、刘老师他们;叶姨,嗓门大着呢,和母亲以及桂姨她们为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掐腰吵架的时候,能把老梧桐树下的鸟儿吓得飞走。此刻,我成了一只愤怒的小鸟,须臾间溜之大吉。

傍晚,周围村庄和校园里的炊烟里混淆着稻草和泥土的气息,钻进我的肚子里。外出的母亲未归,父亲正专心地捯饬他的无线电。我晃荡在操场上,像一只等候喂食的小鸟。被在屋檐下喝着烧酒的陈老爹爹瞅见,龇着嘴对我笑。他用筷子指着木桌上的菜碟,对我招手,我会意的跑过去,亲切地喊“陈爹爹好”“叶姨的家饭菜比我妈烧得香多咯”,我捧着香喷喷的饭碗又连忙说道:"陈爹爹哎,你收音机要是不响了,我叫爸给你修。”陈爹爹摸着我的后脑勺,沾着酒水的山羊胡子笑开了岔。

其实,没多久我在王阿姨家也这么说的。王阿姨是一名副课老师,和我母亲极为要好。在我家困难时期,她曾给予过及时的帮助。不久之后,王阿姨一家调到别的学校,有次王阿姨回到油中来叙旧,母亲不顾我的苦苦哀求,把我最喜爱的一只健硕的大公鸡宰了招待王阿姨夫妇,对于他们的到来我家有着一种节日般的隆重。她俩曾经在长长的圩埂上走上几十里路相互去拜访彼此的娘家。那时,她们很年轻,沉闷宽松的衣服依然掩盖不了从她们扎着的长长的两条麻花辫上散发出来的青春气息。长长的圩埂给她们营造了一个私密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是家庭和亲人不能给予的。她们会谈论家庭、工作以及爱情和身世吧。

母亲还是童年的时候就被过继给油榨街道一位孤老太当孙女,母亲的童年是被孤独和恐惧包围着的。小小的年纪就要和大人们去河对岸的峡石山捡拾柴火,去更远的大山里采摘茶叶补贴家用。时常在日头将没的傍晚瞅紧随行的大人,落单意味着惊悚和无助。母亲说,在长长的圩埂上她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走着走着就突然倒下死去的人。那时,狼巴子猖獗的以人尸为食。我无法去触摸一个只有十多岁的小女孩在面对这样的童年有着怎样具体的内心痕迹,在油榨这片乡土上,我和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童年世界。

3

在我的心里,油中是一座我生于此长于此的犹如村庄一般的童年故乡。故乡的含义太广泛,可以是留在明月里的一注目光,是大洋彼岸,是一条河流,是巍峨的群山,是一缕炊烟一抹气息,一种味道,一间老屋,一座坟头……对于心存故乡的人,故乡早已长在你的心头,成为一间存着岁月风物以及人事的故居,推开这扇门,你就会觉得自己还是个有根的人。

不知会有多少人会把油中当作故乡,油中仿佛只是体制和时代的轨道里一所临时建起的驿站,在上世纪末最终被撤销并入他处,先是成了一家养鸡场,黑板、窗台到处散落着鸡们的痕迹,它们成了油中的另一种代替。曾经那些朗朗的读书声被鸡鸣狗吠淹没。那些空洞、倾圮、散落的油中痕迹是否收藏着我的童年和她曾经辉煌的过去?

过几年我再去,那些曾经残留的痕迹也消失了,油中已彻底的从圩区的土地中抽离,变成了农民的田地。她已然是这片土地里的一位过客,或者成了一位空巢的孤独的被子女们遗忘的老人,在某一天离我们而去,这片土地也成了怀念她的人祭奠的遗址。

我脚踩着这块土地,依然是亲切的,因为我的根已在这里扎下,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那条我家屋后水渠已经沉默成了一条污秽的小沟,紧依在沟边的老树还在,虽然水沟已不再流淌和清澈,水面漂浮着农人遗弃的药瓶和杂物,我也分不清哪一棵树是我临走之时和二姐亲手种下的,但我依然能够感应得到那些在童年夏天里,从它们之间传来的阵阵扰人的蝉鸣。此刻,它们却和我有了最亲密的关系,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拨给在远方的大姐,因为她曾经浣洗的少年身影,又在沟边忽隐忽现。是的,此时我是一个寻根的人。

我曾经几次邀约父母前来这片故土,但是他们总会在支支吾吾中找一些零碎的事由婉拒。这令我颇为费解,父母已于多年前退休在家,过着简单而念旧的生活。油中深深地烙着他们漫长的十九年岁月,他们在此工作、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事实上太多的油中往事已经成为他们老年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母亲,油榨沟不仅是她工作过的地方,更是她的成长地。

我走过油榨街道,面对着的是一些熟悉而静默的旧物和陌生地望着我的眼神。我看着一位佝偻的老人蹒跚地走在幽静的、寂寥的巷陌上,时光已把颓废的油榨往事浸入到她的背影之中,面对着物是人非,我已然是成了一名孤独的过客。

我突然明了了父母的屡屡婉拒,实际上在他们的心里有着一种比我更加难以释怀的沉重。如果说岁月是导演,往事如戏,故土便是舞台。当你身处其中的那场戏落幕了,和你共同交织过多味人生的故人也都散了,他们或许更会有一种凄凉的触动。会有多少故人认识他们呢?即便有一些未故的老人和父亲散落在圩区各处的如今业已老矣的学生们,他们的叙旧也都会是礼节和敷衍。因为,时代便是一片土壤。它能培育单纯而真实的亲密空间,也能制造出浮躁和陌生的距离。——父母对他们的圩区岁月日渐陌生了。

4

在离开油中三十年里,我曾多次来到油中,印象最深的是在进城后的不久,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我骑行二十几里,颠簸在长长的圩埂路上,父亲像一个回乡的人,亲切地与一路熟悉的人打着招呼。而我快乐的似一只归巢的小鸟,迎风吸吮着圩区的气息,来到自己的鸟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融入新的环境,面对县城陌生而密集的街道、楼房、人群,同学,我是一只胆怯的无法张开稚嫩翅膀的小鸟。我最好的伙伴小宣,在我即将离去的时候,泪水涟涟地追着父亲的自行车,与我告别,那刻,我知道我与他将无法结伴而飞,成为在不同枝头成长的小鸟。

油中像一座人去楼空消失的村庄,一棵被伐去的老树,他们各居一隅,偶有往来。在突然的某一天,父母会感伤地说起,某个老同事又走了,于是,有关于这个故去的人与他们的之间的往事,便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为他们絮叨的内容或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的,这样的事只是我已年迈的父母生活里一个常有的涟漪。逝去的故人,像一缕最后的炊烟消失在空中。

前不久,油中的某届学生宴请母校油中的老师们,电话打到我这儿,说了宴请老师的名字,都是我听着亲切的父亲曾经的老同事,我给父亲打电话,详细地说了这事,父亲有些激动地再次确认宴请的名字后,沉默、沉默,说了一句“老了,怕吵,不去了”。我隐隐地察觉到了父亲言不由衷的拒绝。此后,父亲告诉我,上次学生的宴请,有好几位老同事都没有到场。那么,他们又不愿面对什么?或许,我们都不愿面对的是另一种陌生吧,是往事与现实之间的陌生,是被时代切断的陌生。

我从原先的油中土地来到圩埂,顺着河流,我看见了三十年前的一艘机舫船载着我一家五口从这里离去,几乎所有的父亲油中同事和认识的周围乡亲们都来了,船的马达掀起浪花,载着我们向县城驶去,鞭炮声一直从油中的圩埂绵延到油榨街道的圩埂,他们在长长的圩埂之上向我们挥手-----我顿然明白,那是我深情的圩区土地,给了我们一次完美的告别。

     全文完     

(作者系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子眼中的洪秀全:严禁母子见面 爱吃油煎蜈蚣
乡村记忆︱捡瓦
父亲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母亲/吉桂阳
【故园梦寻】还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