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风拂面:《数学课程标准》走进中等职业学校
自去年 12 月份以来,教育部相继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英语等 10 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由此,历时 2 年多研制的中职学校 10 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课程标准全部出炉。围绕课标的实施,各中等职业学校将在组织师资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大有作为。
2009 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对于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文化基础、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原教学大纲理念、知识体系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中职学生的学情已不相适应,有的内容也相对陈旧。教育部于 2017 年启动研制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根据最新精神持续修改完善,同步组织研制并于 2019 年 10 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准》研制遵循《方案》的总体要求,确定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确切地讲,体现国家意志的中职课程标准,其颁布实施标志着中职教育原来的教学大纲完成了历史使命,中职课程标准规范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规定了课程具体任务和要求,填补了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空白,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那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仅仅是简单的名称上的替换吗?这里需要对《大纲》与《课标》有个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问题。
首先,《大纲》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要求来体现,而《课标》中的目标则主要是通过课程目标来体现。并且这个课程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课标》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再次,《大纲》强调学科的逻辑性,《课标》更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第四,《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标》强调“弹性空间”。
从新出台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看,不仅与原有教学大纲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注重教师的传授不同,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说,对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都提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一是体现新精神、新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二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充分挖掘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三是明确学业质量要求。强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提供依据。四是体现高中阶段共性要求。充分发挥中职公共基础课育人优势,夯实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五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见“以新课标引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一文)。下面着重谈一下我们的数学学科,即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作点阐述。
《标准》的 6 个组成部分。 即,一是课程性质与任务。规定课程性质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二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学习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课程结构。规定课程模块构成和学时安排,模块一般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职业模块)。四是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内容要点,提出相关教学要求。五是学业质量。描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分为毕业和升学两个水平等级。六是课程实施。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提出要求。
《标准》系统构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围绕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 6 个学科核心素养确定目标、内容,划分学业水平,明确教学要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活动经验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等三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为共同必修,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 4 部分内容,体现基础性;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体现发展性;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内容,包括 7 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突出职业性。
《标准》的亮点梳理及简评。
1. 课程任务中,提到了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 具有职教特色的“工匠精神”的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的劳技教育的强调等,新意频出。
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提到了培养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评: 首次提出数学核心素养。
3. 课程结构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总课时不低于 144 学时,8 学分。其中,基础模块总课时不低于 108 学时,6 学分;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的总课时不低于 36 学时,2 学分。
评: 强调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的刚性要求。
4. 课程内容中的拓展模块二的内容包括七个专题:数学文化专题、数学建模专题、数学工具专题、规划与评估专题、数学与信息技术专题、数学与财经商贸专题、数学与加工制造专题等。另外,还有若干个数学案例: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军事、数学与天文、数学与风险等。
评: 进一步强化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5. 学业要求中提出,学业要求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水平一和水平二。
评: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教学的理念。
6.教学建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突出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评: 对教学作了高度的凝炼。
以上的梳理或点评,仅是笔者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几许思考,抛砖引玉而已。最后,我们还是用《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作为本文的结言吧!数学课程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维品质、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注:本文作者系江苏省中职首批正高级讲师,省中职数学现行教材主要审定人,省中职数学师资培训专家库成员,曾作为培训四川、青海、海南等省中职数学师资的国培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以课程标准引领中职公共基础课改革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
“战疫”教师研修公益课|新课标解读01: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连载(1)我国数学核心素养研究进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