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认识三大本能思维,走出思维误区


回顾2017一整年,我,紧跟时代发展形式,为知识付费毫不犹豫,大大小的课程买了很多,年底才发现还有囤积的课程没怎么看过,而且我都忘了当时为什么报它。不禁哑然失笑,心想当时的我呀,肯定是掉进被生动个案吸引的思维陷进里了。

你可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叫被生动个案吸引了,我说个例子,这也不是个例了,几乎就是商业套路了。比如某社群推广,先以免费课邀请你入群,告诉你要先截图发朋友圈才能免费听课,(我悄悄的告诉你,实际你发不发朋友圈,都可以听课)。免费的背后是要圈粉和加入付费社群,重点是后者—让你加入付费社群。

营销圈皆知你我大脑不喜欢抽象概念,却对生动具体的鲜活事实情有独钟。因此,社群大佬们找几个往期的明星学员讲几节免费课,课程内容无非是他们现在在某方面取得了多大的成绩,短短的时间就挣了10万+甚至百万+,最后有意无意地感谢一下社群的功劳。听到这么生动励志的故事,我们大脑中那个渴望成功的小人立马就上蹿下跳,叫喊着,我要加入,我要月入10万。随之,扫码付费进群一气呵成,没几天,新鲜劲一过,发现并不适合自己。

这就叫被生动个案吸引,而忘了思考,讲话的牛人在加入该社群之前的资源和能力的是什么样的基础,也许人家早几年已月入几万+了,或者人家早已积累了大量你没看见的资源和能力。如果你能早知道这种思维陷阱,完全可以避免自己因冲动而入坑。

你肯定想知道还有哪些思维陷进,在这里,我列举3个生活中大众最常犯的本能思维,你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犯过相同的错误,如果能用来指导你今后的思考决策,那最好不过了。

想要预测或判断一个人人的行为,不能只看他的本性,而要去看当时当地的情景。

而“基本归因偏误”,这个心理学概念告诉我们,人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会从情景中找原因;解释别人的行为,就会归因于这个人的本性。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同样的驾驶失误,对自己,归因于当时的各种突发状况;对别人,从不会这么宽容,而是归因于这个人智商低,人品差之类的本性问题。

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本性,而要去看当时当地的情景,可想做到这个,可不容易,这是因为进化而来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认知的一大思维陷阱。什么是刻板印象呢?它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于简单,僵化的印象。这其实就是我们的脸谱化思维,可以说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刻板印象到处都存在。提到男生和女生,我们普遍认为男生理性,女生感性;男生数理化好,女生擅长文科。提到东北人,我们会想到豪爽,能喝酒。提到江浙人,我们会想到精明,会做生意。提到会计,我们会想到谨慎,认真。提到警察,我们会想到严肃,凶巴巴。

更糟糕的是,心理学家发现,人们还有个毛病:当人们自己做得不好,或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们更容易迁怒他人,这时候,刻板印象就会更加鲜明。心理学家让一群参加实验的人去见两个黑人医生,去做体检。一位黑人医生对他们态度很好,告诉他们,你的身体状况非常好。另一位黑人医生很严厉,告诉他们,你的身体状况恶化了,要注意。当问起对这两个黑人医生的印象时,那些得到表扬的人都说,这个医生水平真高,而那些受到批评的人则说,这个黑人太无理了。你看,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为了抬高自己,就要贬低别人。

尽管,有的人对别人的偏见多一点,有的人则少一些,但是,刻板印象往往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被自动激活的。

如果你有充分的时间,精神非常清醒,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产生了刻板印象,于是,你会用理智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但如果你很疲劳,心神不宁,你对刻板印象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很多。

刻板印象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它是由人类祖先进化而来的,人们为了节省认知资源,不是一个一个的认识,而是成批成批的认识,从而形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认知。我们从这种快速认知种获得了好处,但同时也受制于它的局限。所以,刻板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拒不承认自己有刻板印象

当了解了刻板印象的局限在哪里,我们再遇到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省察,主动排除它的干扰,有意识地用理智和自制力来抑制这些缺陷。

一般情况下,刻板印象让我们在预测上可能有些许误差,这也到无伤大雅,但令人担心的是,它可能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由于一些“确认偏误”,就是那些先入为主的观点,人们往往主动为自己的观点正确找证据,而对那些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事实完全忽略,甚至会出现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的怪状。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样一批亚裔的女生,要做同样难度的数学卷子。出于对女生学不好数学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说刻板印象,如果你暗示她们,你们是女生,她们的考试成绩就会下降;但出于对亚裔学生数学学的好的普遍观念,如果你暗示她们,你们是亚裔,她们的考试成绩就会提升。

这是第二大思维陷阱:“证实偏见”。它主要指我们很少具体事实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而往往是根据过往的经验形成的先入为主的观点,来推导事实。因此,同样的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解读。

还记得莎士比亚的名言吧:“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证实偏见告诫我们要接纳不同的观点,看待问题要从多角度看,多听听不同意见,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

接下来说一下,第三大思维陷阱“部落主义”

.
人为什么喜欢“站队”?这也是由进化而来的本能思维。想想古老的人类在茫茫大自然中,如果特例独行的话,很难生存下来。为了活命,为了基因的延续,他们必须得抱团才能让生命得以延续。

因为这种本能需要,不管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为了不被孤立,很快就能形成小团体。因此,就会出现区别对待—-有了“我们”与“他们”之分,对内团结,对外排斥。

看看网络上那些不同阵营的掐架,就是由于这种强烈的对外排斥情绪而成。再看看不同球队的粉丝们,有时还会大打出手,视对方为敌人。部落主义本是可以激发出成员的更好表现,但若同时滋生了这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对外情绪,那可万万要不得。

其实,不论是群体间的竞争还是个人对个人的防范和竞争都源于一种“匮乏心态”,即资源有限.人们倾向于把生活看成是一场非赢即输的游戏,谁拥有的资源多谁就赢,否则就输。

这种心态会让一个人觉得别人是竞争对手,处处打压对方,不与对方合作,死守着自己的一点资源。但是,若能反过来想,当你主动分享出你拥有的资源,也能换来别人的资源,你分享给越多的人,也能获得越多的资源。用当下流行语讲,这叫整合资源。

部落主义的另一个弊端是引发“从众”心理,为了获得群体认同,人们往往会盲目跟随,让自己活得特别拧巴,还有苦说不出。

总之,刻板印象,证实偏见和部落主义是我们的本能思维,当遇到问题,我们首先开启这些思维模式,这些思维不管出于认知的需要还是合作的需要,都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便利,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烦。

为了今后做出更周密的思考,我们今天认识了三个本能思维的用处和局限,希望我们共同精进,让以后的自己少一些思维上的盲区,多一些看待问题的思路。祝大家人人思维缜密,多做正确的决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生用偏见判定女生,女生用消费主义绑架男生
疯了?!女孩疫情隔离还被逼相亲……
心理学:女人,想要过得越来越好,请学会摆脱自身的性别困扰
视频聊天|女生学理科不如男生有天赋,这种歧视真的对吗?
主义总是一种偏见
部落主义是人类天性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