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诗锴:故乡闲谈
文/蒋诗锴
淙淙清流雪洞溪,
古柏藏寺桥东堤
烧坊烤出桂香酒,
桐花袭煞牧童
——转龙桥印象
我的故乡在转龙桥,一个在地图上很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一个龟蛇锁水的农家院落,大家都叫它花园院子,我就出生在这里。这里给了我童年的欢乐,也留下了一些伤痛的记忆。转龙桥的人和事是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它能折射出现代中国农村的嬗变。闲暇时光,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既能唤醒同辈记忆,亦能给后辈留点乡史趣闻。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雪洞河两岸长满了桐子树。桐子树的果实可以榨出桐油换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转龙桥一带的经济作物。
初春,桐子花开,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微风乍起,河岸仿佛有两条长长的白绫波动。鸟儿在桐子树上清脆地叫着跳来跳去,快乐无比;蜂儿嗡嗡,这朵花踩踩,那朵花停停,忙得不亦乐乎。太阳一晒,花香渐浓,头就发闷,想睡觉,大人说这叫“闷桐子花”。
雪洞河上有一座连接东西两岸的又宽又大的平板石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转龙桥。铺桥的两块石板足足有半尺厚,一丈多长,我们也不知道祖先是如何将这么厚重的石板从哪里运来的。
转龙桥蒋姓居多,从雪洞沟南面的石岩塆顺着雪洞河向东南延伸,依次是新桥、椅子塆、道子塆、梨园子、蛇形屋基、烧坊院子、花园院子、梦仙桥、古坟塆。雪洞河两岸足足有两公里长的地方,都姓蒋。据考,这里的蒋姓都是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蒋琬的后裔。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蒋氏祖先奉诏填川,在李氏祖妣的率领下,四个儿子从(古荆州零陵)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今湖南邵阳市)黄沙坪涉水翻山,到达四川潼川州以西五十里一个叫雪洞沟的地方安家落户(其中一个儿子病夭,一个南迁内江,只留下大儿子和小儿子在转龙桥),垦荒造田,繁衍生息。
随着后代人数的增加,祖先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桥修路,改造田地。在雪洞河椅子塆段拦河筑坝,用两块巨大的石板建成了这座桥,连接河东河西,河道在这里呈“S”形,在与山崖相峙的东边河堤上,用条石堆砌建成了一长一短两个泄洪道,也用三座平铺石板桥连接南北大路,形成纵横交错的“十字”大道。远远望去,群山连绵起伏,宛若一条畅游在东海里头尾相抵的长龙,而这座桥就建在龙的嘴边, 山川与河流在这里都形成回环蜿转之势,故名“转龙桥”。

后来又在转龙桥上游一里远的地方修建了新桥;在转龙桥以下每距一里远的地方修筑了金斗滩、梦仙桥、响潭子等水利设施,农田灌溉得到了保障。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转龙桥归苏河乡管辖,为苏河乡三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归新成立的刘营(飞马)区安平(公社)乡管辖,六七十年代全名叫安平公社五大队,下辖九个生产队。除蒋姓的一、二、三、五、六、八队外,还有郭家塆、文家塆的四、七、九队。八十年代初,安平乡五大队更名为转江乡转龙村。
转龙桥坐落在河东椅子塆的“左扶手”之山麓。这里地势平坦,蒋氏祖先就在桥头东侧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庙子。
后来,这座庙子就成了一所小学校,造福子孙,(1968年,我在这里读一年级)也是全大队社员集会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庙子破旧不堪,1969年,大队社员将庙子拆除,投工投料在原址上新建了许多土木结构的房屋,后来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形成一个两千多平米的大大的四合院。不仅有学校、教师寝室,还有大队党支部革委会的会议室、供销社代销店、大队(村)赤脚医生医疗点,中间有一块供学生活动的宽大的操场,也是全村召开社员大会和放电影的好场所。
由此,这里便成为了全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的乡情91】蒋子赢:最爱我的故乡——廉桥
(续)史上最美最全飞花令,双飞花一一''万''''里''
西溪家族的研究
黄梅||记忆里的孔垅公社
抗战时期宋河区乡武装斗争建设与开展史话
界首乡墈脚村云濛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