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鲍红新:元宵往事拾趣
userphoto

2023.02.06 四川

关注

文/红新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元宵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吃汤圆、闹社火以外,还有猜灯谜。

正月十五上午,母亲喜欢把我们姊妹几个聚集在比较暖和的厨屋里,盘腿坐在炕上,出一些灯谜让我们猜,谜底大多是一些常见的字词或农家食物、小动物等等。譬如猜字的“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两棵歪脖树,长在石头上。”我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磨!

“真聪明!”母亲脸上漾开慈祥的笑容,“再猜一样吃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白胖子,这是啥?”

“花生!”

“再猜两个小动物名,”母亲说,“秤钩难提,是啥?”

“……”我们都有些纳闷。

“蝎子啊!”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特形象。蝎子身后拖着弯弯的毒针,可不像一个秤钩嘛!

“黄马难骑,是啥?”

“野兔!”我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还差不多!”母亲满意地笑笑,起身下炕,准备做午饭去了。

元宵节的晚上,小伙伴们都喜欢放烟火。那时候的烟火,品种稀少,大多是一种叫做“钻天猴”的烟花,俗名叫作汽火,点着下方的引捻后,会喷出一股浓雾,像火龙一样直冲云霄,在高空中呲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燃烧好一会儿才落下来。

当然,元宵节晚上,最吸引我们这帮乡间顽童的重头戏,要数偷灯盏了。彼时的乡村尚未通电,煤油灯和火柴都很金贵。平时在厨屋做晚饭时,到天黑透了才舍得点煤油灯。待到饭做好,要把煤油灯转移到堂屋里吃饭,还需用手护着煤油灯的灯头,唯恐室外的风把油灯吹熄,白白浪费一根火柴。

穷年不穷节,平素节俭惯了的农人,过春节和元宵时却格外大方,给孩子买一堆鞭炮和红蜡烛,让孩子们点着玩。稍微讲究些的农户,还会在大门口两侧放灯盏。放灯盏的目的,一个是讲究喜庆,另一个就是准备让人偷。

因为按故乡的习俗,元宵节的灯盏如果有人偷,一方面表明这家人日后会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有“今年偷个灯头儿,明年生个孙猴儿”之说;另一方面,表明被偷的这户人家有好人缘,被偷的灯盏越多,表明这家人的人缘越好。因此这里所谓的“偷”,就不是偷偷摸摸唯恐被人发现的偷,而是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偷,和孔乙己喃喃的“窃书不能算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元宵节的灯盏,最简易的当然是红蜡烛了。拿两个烛台放在院门口两端,各插上一圈红蜡烛,既喜庆,又渲染出一种温暖的气氛。还有一种红灯笼,当然,这都是由一些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做成的,用高粱秆和苇子篾扎成灯笼的形状,外面糊上红纸,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上“吉庆有余”、“阖家欢乐”等祝福语。上方留孔,把红蜡烛放入其中,挂在院外的门楣两端,一边一个,颇有些旧时代大户人家过年的喜庆气氛。

那时候,最让我们一群小玩伴垂涎欲滴的,要数灯盏窝窝了。所谓灯盏窝窝,其实就是家庭主妇们用黄米面做成的一种类似窝窝头形状的灯盏。

先用黄米面加入少许白面,团成圆圆滚滚类似灯盏的形状,再把灯盏顶端用手拍平,四沿捏薄捏高,再用一个高粱秆在灯盏中间打个深度适中的圆孔,把浸透香油的白棉花搓就的灯捻放入其中,再沿灯盏顶端的四沿淋入香油,一个灯盏窝窝就做成了。

不过彼时的乡间,农人生活清苦,舍得点这种灯盏窝窝的人家很少,因此也就显得格外金贵。毫不夸张地说,元宵节的晚上,我们一群小玩伴,早早吃过汤圆后,便开始走街串巷偷灯盏。跑到半夜,能偷上几个灯盏窝窝,那种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

第二天早上,母亲通常会在炒锅里淋上一勺棉清油,给我们煎灯盏窝窝。去除灯捻后,油煎过的灯盏窝窝变成了圆饼的形状,通身焦黄发亮,色泽诱人,又糯又甜,散发出一种香油与棉清油相混合的诱人气息。

元宵节的余味,便氤氲在这种食物芳香与节日喜庆相交织的气息中了。

作者简介:鲍红新,文学硕士,河南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曾在《安徽文学》《新聊斋》《教育时报》等报刊及《鲁迅研究动态》《作家荟》《愚伯的自留地》等公众号发表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长江:萝卜灯 | 散文
追光逐亮——照明用具简史
【征文选登三十一】邱立富:儿时,灯光如豆
获得学习强国有奖征文优秀奖《记忆里的豆油面灯》(白利芳)
照亮岁月的灯盏
后北岸时节[小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