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泉·散文】邓代明《深情似酒》

【作者简介】邓代明  绵阳市作协会员、绵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现任职于游仙区委宣传部。儿童小说《拉钩上吊》曾获市一等奖,参与编写教材《君子之德》、主编作文集《三江童心》一、二、三辑,有儿童小说、散文、诗歌发表于省市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深夜,儿子渐渐入睡,梦中的呢喃伴着我敲打键盘的声响,似一道清澈甘冽的小溪在这宁静的夜里缓缓流淌。我倚靠在床头上,在电脑里整理着明天工作时所需的一大堆文字材料。一天的疲惫正袭上我的双眸,发酸的眼睛有些干涩。无聊之极!想暂时歇息的我饶有兴致地打开了电脑里的电子相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温馨的场景在眼前一一划过,给此时烦躁的心情带来了些许轻松和愉悦。一张扫描录入的旧照片,让我眼前顿感一亮。这是一张早已褪色的老照片:一个稚气十足的小男孩佩戴着红领巾正站在高高的布置简陋的舞台上,张着大嘴演唱着歌曲,在他的身后,有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正敲打着队鼓,舞台的一角,簇拥着一群身着节日盛装的小姑娘们,她们正以羡慕的目光盯着这个男孩。

那个男孩就是我。这张普通的老照片牵引起我对30年前的回忆,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被风吹起了一层层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这是一张儿时过六一节时的留影,也是我第一次登台的情景,实属珍贵。而更不能忘怀的是,我身后的那位老师。

老师姓罗,刚从师范学校分配出来,时任我们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当年,由于哥哥患骨髓炎,父亲急于带他进大城市医治,当时的我不得不从父亲教书的学校辗转回老家继续学习。或许是上帝的眷顾,我便幸运的分在了这位罗老师的班上。当时,罗老师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他不拘泥死板的教材和教法的常规,时常把我们带到茂密的丛林去寻觅小动物的足迹,到杂芜的草地里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时常将严谨的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他爱好广泛,最喜欢唱歌,常常将学校唯一一台破旧的风琴搬进教室,教我们唱那时最流行的《信天游》《黄土高坡》等歌曲。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各班都兴奋而紧张地忙碌着筹备节目。一天,罗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诚惶诚恐的我只盯着地上,怕是生性好动的我又闯了什么大祸。“会唱歌吗?”老师突然问道。“会,但……不多。”我的声音不大,略显轻松。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我游离的眼神瞬间上移。“那就来一首吧,让我听听。”老师又说道。原来,老师是在为六一节挑选节目呢。小菜一碟,其实我平时最喜欢唱歌了,母亲虽然文化不多,但时常将自己小时候学的歌谣教唱于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便信手即兴唱起来:“知了你别叫,宝贝睡午觉……”喧闹的办公室刹那间安静了下来,正在忙碌的老师们慢下了节奏,改错的同学停下了手中的笔,齐刷刷的目光向我投射过来。刚一唱完,办公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唱得太棒了!”“好听、好听!”引得了一片喝彩声。“行!”罗老师笑着,满意地点点头,“这次六一节,干脆你就代表我们班演唱一首歌曲吧!”

接到任务后,我很是忐忑。六一节,当时可是学校乃至全乡的盛会啊!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作压力。看着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积极紧张的筹备,我也暗地里练习着。罗老师也许有点担心,其他班级参演的人数众多,编排精美,而我只是单单一人上场。虽然我的嗓音不错,但毕竟是第一次上台呀,不能草率,一定确保万无一失。每天下午放学后,罗老师总要让我单独留下,进行认真辅导。


节日终于到了,全乡的所有的学生和家长欢聚在学校大操场上,广场四周彩旗高展,高音喇叭里播放着喜庆的音乐,乡政府的领导也应邀欣然前往。我穿着母亲连夜洗烫好的衣服,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在队伍中激动地等候着庆祝活动的开始。在一阵热烈的鞭炮声和欢呼声中,盛会的序幕正式拉开。在领导热情洋溢的致辞后,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依次上演,看着表演者激动兴奋地表情,看着台下观众聚精会神的观看,我不免有些小紧张。会场上掌声此时一浪高过一浪,该轮到我上场了,天啊!终于到了。班上的小伙伴都向我尽情挥动着双臂,我急忙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当报幕员报幕完毕后,我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上了舞台。罗老师正神情专注地坐在队鼓旁,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不容等待,勿需迟疑,伴着音乐,我对着话筒唱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随着老师的节奏,渐渐地,我似乎忘却了紧张,忘记了台下成百上千双眼睛,尽情地唱了起来。一曲完毕,台下响起来雷鸣般的掌声。“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罗老师笑逐颜开。在大家一再的强烈要求下,校长破天荒的开恩,让我又表演一次,另外还安排我增唱了一首。校长还亲自为我伴奏,大队辅导员急忙提来了当时学校最为先进的电器设备—录音机。“知了你别叫,宝贝睡午觉……”“咔嚓一声”,不知道是谁按下了快门,将这具有特殊意义的瞬间凝固成了永恒。

人生第一次的舞台经历,在紧张、激动、忐忑中匆匆谢幕。在以后的日子里,校园内几乎天天播放着我那稚嫩的歌声。以前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极为普通的我,也直接进入了学校的大队委。但凡看见母亲的邻里乡亲,总不忘夸赞我几句,还说母亲有福气。


一年过后,哥哥的病渐渐康复,父亲又把我接到了异乡读书。在伤感中,我离开了儿时朝夕相处的伙伴,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我最敬爱的罗老师。

岁月似风,拂过窗前的槐花。一晃,我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父亲是教师,他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从事他繁忙、劳累、清贫的职业。他激励于我去报考中专,这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而我却背叛了父亲的初衷,悄悄的报考了师范学校,并顺利录取。最终人生抉择的力量来源于我终生铭记的罗老师。

再后来,我的声乐、演讲、主持有了长足发展。登台的机会也就更多了。在掌声和鲜花簇拥中,每每人们问我要感谢谁时,我立刻想到那位引领我第一次上台的罗老师。

“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多年后,我盛情邀约依然扎根于山区教育,已过人生半百,现已离异的罗老师做客。此时的老师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帅气,但硬朗的身体却不失精神,从他的言谈举止中,还能触摸到我对儿时的记忆。

我恭敬地为他斟满美酒,举杯感谢,祝福他。此时的他似乎有些腼腆,忙着解释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罢了。透过灯红酒绿,我看见岁月的风霜早已在他瘦弱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此时的我在心里默默地说道:老师,最美!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平台微信号:stzx1234567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散文《我的父亲》外一首 熊淑琴
记住生命中的掌声
赵以琴/我与书中的墨香(散文)
罗慧琴、应宁评剧《花为媒》选段,配合默契唱的太好听了掌声不断
恰到好处的掌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