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悦读丨小说】杨海云《江山红颜》(下)

【阅读悦读丨小说】杨海云《江山红颜》(上)

文/杨海云

【作者简介】杨海云,曾用名杨韦华,笔名临风把酒、枫林子、天然。自幼酷爱文学,尤长真情散文,被同道中人戏称为“艳情派散文”,自成一体。有小说、故事、散文、报告文学、论文、通讯等作品在《广元日报》《广元电视报》《广元文学》等报刊发表。著有散文集《心似莲花开》。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不表吴师娘山中无日月,在真庆宫静心修道。且说次年深秋的一天,一条大船在纤夫的号子声里从阆中境内逆流而上,船头立一老者正漫不经心观看沿途风景。只见嘉陵江波光潋滟,江上水鸟翻飞,两岸山势雄奇,层林尽染。眼见离苍溪县城仅有十余里路,老者却命船家将船向北转入宋水河。逆河而上,船行极慢,直到第二日天晚,船方进入烟峰境内。船靠码头,老者并不急于下船,直待夜深人静有三人悄悄来到船旁,老者方带领船上众人下船。前来迎接的人中有一人向后一挥手,立即拥来十多名挑夫,将从船上搬下的东西挑上,随了来者众人迅速没入浓浓的夜色中。

浓浓的秋雾,连续笼罩了花冠村三天。三天过后,秋雾散去,花冠村人惊讶地发现,在村头那处常年灵泉激涌的山洼,有人在大兴土木,一打听才知是真庆宫吴师娘的一位故交,当过大官如今退隐过来,看上了花冠村这方风水宝地,要在此买地置宅。村人闲散,也不深究,只见那宅子一日更一日像模像样了。不过半年,三进三出的大宅便矗立起来,气势恢弘,是花冠村几百年都未见的。大门上高悬一匾,上书“吴府”两个大字。村人便知宅子主人姓吴,至于何处为官以及身为何官等就神秘不知了。更奇怪的是,原在真庆宫跟随吴师娘的耿龙、尚虎二人竟进了吴府,当起了护院领队。

有几位好事乡绅每欲进得吴府,想一探究竟,却都被耿龙、尚虎或礼貌或不客气的拒之门外。这吴府便显得愈加神秘,时日一久,村人也就由他去了。

吴府主人很少出院,出院也只在白天,大多是上烟峰山真庆宫,许愿祈福,出手大方。

这样的日子看似风平浪静,却不知早已暗藏波澜。不知何时,花冠村周边出现许多挑担货郎,游方道士,落泊秀才。吴府主人更是深居简出,就连真庆宫也不去了。吴府护院队更是如临大敌,耿龙、尚虎二人轮流值守白夜班,护院队所有人员刀剑不离手。纵然如此,吴府还是出事了。

先是陆续有外地身份的人死于吴府外,后来便有吴府护院队的人又陆续死亡。神秘的是,不管是外地人还是吴府护院人员,都死于月黑风高的夜晚。

冬至过后第二天,一场雪绵绵不绝下了整天,整个群山被白雪严严实实地覆盖。入夜了,雪光微弱里依稀能看得见山的轮廓,还有山间细细的小道。

真庆宫里一片寂静,白日曾经缭绕旺盛的香火,此时只有零星的火点在烛头明明灭灭。吴师娘神情庄重地站在宫门后,似乎在静静地等候着什么重要的人。

终于宫门外响起敲门声,约定的三声!吴师娘忙忙开门让进来人,探头见门外已有四人守卫,复转身快步上前将来者引至后面一间秘室。

秘室里只点着一根蜡烛,光线昏暗。来人中只有一位老者被让进秘室,其余人皆守护在外。开门带来的风差点将烛火吹灭,在吴师娘关好门的一瞬好不容易烛光才稳定下来。

坐在右角椅子上的一人赶紧站立起来,毕恭毕敬不敢仰视,大约已知来人身份。

吴师娘安顿大家坐好后,首先对老者道:“将军,这就是我早就给你提起过的白驿馆主严书庞大人,不过他如今已卸官为民,我们能偏安此地如此之久,全仰严大人初来时尽心收留之功,是可交往的朋友,将军尽管放心。”言毕复又对严书庞道,“严大人,这就是吴三桂将军。我先前已给你言明这次相会的目的,你不必惊诧,我们尽可以推心置腹相谈。”

得知眼前这位似乎毫不起眼的老者就是蜚声朝野的吴三桂,严书庞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浑身颤抖,口不能言。严书庞虽曾为驿馆小吏,如今又为一介草民,且居偏远地,然明末清初这点事还是了然于胸的。

吴三桂作为明朝守关大将,在京城偶遇名妓陈圆圆。这陈圆圆貌胜西施,更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当时名满京城。吴三桂一见倾心,纳为爱妾。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兵临京城,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其率军“勤王”。吴兵方抵丰润,北京已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吴三桂知势不可阻挡,率军回程,经过昼夜激战,攻占了已被清军占领的山海关。崇祯帝死后,吴三桂受李自成招降,第二次南下“朝见新主”,至永平沙河得悉京城“拷掠”明官,陈圆圆为刘宗敏所掳,遂冲天一怒,率部重返山海关。降清后与李自成东征军先战于永平,再战于石河,败守山海关。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伪装议和,与自成订立和约,返身即开门迎降,与多尔衮所率清军袭杀义军。五月初一随清军南下,兵抵京师,清廷不准其入都,令率军继续追击西撤的李自成义军,复得爱妾陈圆圆。因消灭起义军有功,被清封为平西王。率军随英亲王阿济格由大同北绕道,成腹背攻击李自成陕北守军李过等部。李自成撤出西安后,吴三桂又随阿济格紧紧追踪义军,配合多铎主力兵进江南。南明桂王(永历帝)政权建立后,吴三桂于顺治八年率兵入川,先后攻取成都、重庆、叙州等地,又于次年击败刘文秀于保宁府。清为笼络,于顺治十年嫁太宗第十四女与其子吴应熊。后吴三桂受洪承畴节制,率兵入云贵,击败李定国。顺治十六年南明桂王避走缅甸,吴三桂受清命镇守云南,并于顺治十八年胁逼缅甸交出桂王。吴三桂日益受清庭重用,兼辖云贵两省,坐镇10余年,日练士马,安置私党,俨然有割据之势。康熙称帝,眼见吴三桂等封疆藩王势力日增,不免忧心,渐有削藩之意。

因此,在明朝遗民心里,这吴三桂原本为明朝重用守关大将,却背主降清,后又与清军一起打败李自成,灭亡明朝,是不耻之人。在清庭眼中,吴三桂手握重兵,镇守战略要冲山海关,是可倚重之力,威利相加予以利用,为只可利用而不可为自家人。在文人骚客想象里,这吴三桂能为红颜冲冠一怒,不爱江山爱美人,倒也可敬可叹。

严书庞正念及此,只听吴三桂沉声道:“如今你为平民,我为罪人,本不当平起平坐。然因吴师娘多方推荐你于我,言你虽曾为驿馆小吏,但为人性耿有义,且如今也已去官为民。老朽便也开门见山,不遮不掩了。我戎马一生,可谓风起云涌,直也罢,弯也罢,功也罢,罪也罢,自任后人评说。本为明将,却作清臣,愈是晚年愈觉心惊。古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何况在世人眼里我就是一个背主求荣、反复无常的小人。所以我不得不早作打算,几年前就安排吴师娘也就是我的爱妾陈圆圆,前来此地寻找我日后的安身之地。康熙十二年,帝削藩之意愈坚,我等走投无路,不得不于十一月举兵反清,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当时贵州提督、四川巡抚提督等纷起响应,一度攻占湘黔赣诸郡城。耿精忠、尚之信相继叛清,势大时在衡州称帝,年号昭武。康熙帝大怒,举满朝之力镇压,一时间刀兵相见,烽火四起。我观时势知不可为,遂传位于孙,自带亲信家将隐姓埋名前来贵地。刚来贵地安身未久,朝庭鹰犬已寻踪而至。”

吴三桂一口气说到此,早觉口干,端起吴师娘递上的茶碗,大口大口喝起来。严书庞心惊之余,早已明白让他前来何意了。他惴惴上前施礼,道:“吴将军,小人不笨,听您一席坦诚之言,早知将军有用得着小人之处矣。三年前,吴师娘初来,小人受她恩泽无数,且吴师娘在鄙地布道修身,仗义疏财,扶危济贫,深得人心,小人感佩不已。今将军与吴师娘有难之际,若要小人何为,请尽管差遣!”

吴三桂放下茶碗,并不再言,只微微目视吴师娘。吴师娘心领神会,忙上前对严书庞道:“严大人不必过谦!今所有事皆已明示大人,吴将军自未将您看作外人。吴将军之意,谓严大人在此为官多年,此地人情世故皆胸有丘壑。今朝庭已察觉吴将军隐居在此,多次派大内高手前来行刺,虽一一化险为夷,但朝庭必不肯轻易放过。所以将军才不得不早作打算。今望严大人相帮安排做好这三件事,一来协助我们保密吴将军与我身份,二来需借贵地之力保护好将军安全,三来择一风水宝地提前修好‘吴宅主人’阴宅。尤其后一件最最重要,不惜财力务必周全!”

严书庞道“将军、吴师娘所托之事,小人尽当全力。保密之事,自不必多嘱。轿夫孙二牛便是袍哥白驿分舵堂主,安保之事尽可托付。道长史儒林是我们这儿远近闻名的风水师,早几年已用罗盘测出,花冠村后严家沟,三山相依成龙椅之势,椅口正对宋河之水,轿顶山、月山虽分又连,成龙腾姿态,更兼凤凰山凤飞凰舞,此处为阴宅风水极佳,必佑后代子孙福寿绵长!”

吴三桂、吴师娘喜,散金银财宝无数,尽严书庞自去安排打点。吴三桂复入吴府高墙内,深居简出,孙二牛得了黄金白银各五百两,亲率袍哥十人与耿龙尚虎倾力护院。前后又有十余拨大内高手前来,尚虎战死,孙二牛被废去一条胳膊。吴三桂在惊魂未定中度日如年,终于一病不起。

公元1722年,雍正即位称帝大赦天下,朝庭停止了对吴三桂等反清力量的清剿。然吴三桂病重一日胜一日,已无法乐享大赦之福。

一个秋雨绵绵之夜,吴三桂回光返照之际,命耿龙去真庆宫请来吴师娘。屋外,雨打芭蕉,风吹瘦竹。屋内,二人共影,四目相对。病榻上吴三桂只唤出声“圆圆”,早已浊泪双流。这个当年名震京城有文君之才西施之貌的女人,吴三桂可以为她冲冠一怒,江山也舍,然而江山红颜皆将成过眼烟云矣。曾经的陈圆圆,如今的吴师娘,望着眼前的老人也是百感交集:金戈铁马何处寻?风烛残年在眼前!

吴师娘情之殷殷,直把吴三桂送老归终。吴三桂之墓背依青山,面临宋水。墓碑高八尺有余,只是墓碑之上吴字后名空未书。山门之后过道长约十丈,过道尽头又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墓墙,墓墙后才是装有白玉石棺的墓室,墓室又分真假数座,里面皆暗设强弓药弩,这是为防日后盗墓。

吴师娘守孝三年,又以重金贿官府感百姓,将严家沟改名为吴家沟。三年孝满,吴师娘复入真庆宫,从此潜心修道,远去红尘。吴师娘死后,耿龙为其在吴三桂墓左边建一小墓,然不能树碑记之。严书庞临死前秘嘱后人,道出吴三桂与吴师娘真实身份,言今不能明碑记其事,他日若得良机当立墓碑记其详,以偿吴师娘多年照顾之惠。江湖易老,物是人非,直到光绪年间,历经清五代帝王,吴三桂之事方渐渐风平浪静,这严书庞后人谨记家传,出资在吴三桂墓碑上名空处填刻三桂二字,再刻碑文述其风云,又为吴师娘立碑书其生平。从此,有关吴三桂与吴师娘的故事,就在烟峰地区之间广泛流传开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如烟风流。各位看官:山海关上风雷动,守边明将作清臣。红颜难得冲冠怒,江山易舍方男人。世事难料避川北,红尘不测遁空门。江山红颜只过眼,野径长草见孤坟。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摘自创幻论坛< 陈圆圆 >
千古风流:揭秘陈圆圆勾引吴三桂的初夜缩阴绝招
陈圆圆如何劝吴三桂别杀流亡缅甸的永历帝?
冲冠一怒为红颜、历史原来由一个女人所改变
陈圆圆:乱世红颜 飘零佳人
苦命红颜:陈圆圆临终遗言为何责怪吴三桂?(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