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悦读丨散文】张丽华《红叶浓时再聚首——与谭先生30年的师生情》

阅读悦读年度选编《悦读时光·我们的2017》选稿开始了

图文/张丽华

【作者简介】张丽华,笔名丽华心语,天津市人,曾从事政府研究室工作,曾任《溪流文化月刊》网络刊物的副主编。散文随笔作品曾发表在在《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名镇世界》等报刊杂志。也喜好历史人文,有100多篇文章被推荐新浪博客首页和新浪首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岁月,就像是一段段充满欢乐和曲折的路程,不经意间,光阴已滑向了暮春的边缘。回望那些溜走的时光,曾经记忆的影子还印在心上,而时光却把未来画上新的里程,还在对未来的执着一路奔走。

当我从紧张的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每天静坐在电脑前漫无目的地游览,一次偶然的点击,让我走进谭先生。其实,谭先生是我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毕业之后这30多年里,我们彼此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忙碌着,很少见面。有时,在报纸上突然发现读到有关谭老师的文章,我就会想起铭刻在心的往事,心头总会漾起一种幸运和温馨之感。就因为我曾经是谭先生的学生;就因为我对文史的喜好有人能把我与谭先生联系在一起,这幸运和温馨都一直陪伴着我。

之后,我开通了新浪博客,每天读博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份。有一天,我读到天津文史学者穆森的文章《津沽学者谭汝为》时,真使我感慨万千。为谭老师几十年始终潜心治学、硕果累累,取得学术界和社会普遍赞誉而高兴;作为谭老师的学生,我感到无比自豪。

兴奋之余,我开始在家翻找学生时代那曾经记忆的东西,终于在家里翻出一张保存了30多年的谭老师的照片,还有谭老师当时对我的论文批注指导意见。谭老师非常认真指出我的论文两点不足,依稀记得最后还是给我的论文写下了一个苍劲的“优”字。我清楚自己知识功底浅薄,写论文能得到谭老师如此评分更觉格外珍惜。所以,当时我把这些资料珍藏起来,细细算来至今已保留33年。

当我把珍藏33年张照片发给谭老师看时,谭老师回复:“花月仍如旧,少年今白头。”是啊,几十年过去了,谭老师依然辛勤地耕耘着。谭先生老骥伏枥,退而不休,执着于语言文字教学和研究。谭先生担任全国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阅读与鉴赏研究会会长的学术职务,但从不标榜自矜。谭汝为先生作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词汇学、修辞学、民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他的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人间词话·人间词校注》《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地名文化》《这是天津话》《天津地名故事》《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方言词典》《天津方言研究与调查》《天津方言与津沽文化》。我非常喜欢谭先生著的《天津地名文化》这本书,而且我有幸收藏了一本。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被调到政府研究室工作。想起30多年前情景,仍历历在目,如在眼前。记得同学们都喜欢谭老师教的古典文学课,钦佩他渊博的知识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谭老师每次上课,教室爆满,迟到的同学就没有座位了。谭老师那时不过三十多岁,讲授古典文学课时,感情投入,语言幽默;大段诗文熟练背诵;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分析透彻,侃侃而谈——给年轻的弟子们留下了鲜活的记忆。这种历久弥新的记忆,陪伴我多年的工作与生活,至今仍回味那段刻苦求学的生活,品味老师那睿智的语言和严谨治学的风范。

作为学生,对谭老师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认真,责任心强。对所有学生的作业和文稿,他逐字逐句进行修订,有的放矢地做书写批语。对谭老师的批语,我常常认真揣摩,从中领悟治学之道和写作方法,确实受益匪浅,而且,对我后来从事政府研究室文字、调研工作帮助极大。时至今日,品读老师批语,仍如聆听教诲,而且这种教诲仍在继续……拥有这幸运和温馨陪伴已成为一种幸福。谭先生时刻都在关注他的弟子们,哪些文章今后尽量少写,哪些文章应该怎样去写,都会适时提示给我。如:我写的《曹雪芹在哪儿写的红楼梦?》论述了西沽黄叶村,尽管查阅了大量资料佐证,谭先生提示我“黄叶村,古诗里并不罕见”并将他书写的苏东坡题写黄叶村诗发给我,师生间那份真淳和心志相通,让我从心底感恩。

我一生遇到多位老师,但在多年工作和生活中给予精神帮助最大的,就是谭汝为老师。在职场和官场生涯中,谭老师讲授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精神境界,一直激励我正立直行。在心绪低落时,憧憬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心境;谭老师讲授阐析的充满古韵诗情的名篇佳作,其中蕴涵的文化传统和道德风范,对于提升弟子们的思想境界和指引人生道路大有裨益。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古典文学了,这是我接触最早又是最多的,这种先入为主直接左右着我的阅读喜好,以至后来在我退下来以后的这两三年中,我先后写了100多篇文史文章,被新浪等各大网络媒体推荐。

我在政府研究室工作近30年,谭老师严谨认真的作风和文风对我影响很大。尚可回报老师的,就是那些年撰写的多篇调研报告,在《天津政务参考》市级内部刊物上发表。有三篇调研报告获得天津市级二、三等奖。其中由我执笔撰写的关于重新修复600年商业老街的调研报告,指出:这条老商街是天津商埠文化的典型体现,负载着珍贵的城市记忆。这篇调研报告刊发在《天津政务参考》上。不久,市长就做出重要批示,并给予资金支持,使之这条老街重现昔日的辉煌。

近十年来,谭老师怀着对故乡天津诚挚的爱,致力于天津城市文化研究与普及,在天津方言、地名、民俗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谭先生的研究一直影响着我。2014年底,谭先生在“天津方言研究系列成果鉴定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对博大精深的天津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得接地气,就是摒弃学府气和学者派儿,要虚下心来,俯身向下,选择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与老百姓产生共鸣的课题;在田野调查中撷取素材,在志书史料和文艺作品中搜觅语料,在民间学者中汲取真知,在尽可能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升华。在为桑梓文化留下历史记忆,并尽心竭力为其繁荣发展而略呈绵薄的同时,我们确实感受到心灵的充实和惬意。”这段话引发共鸣,印象颇深,谨志于此,与同道共勉!

近几年,因书稿之事曾数次去谭先生府上请教,相对而坐中,没有丝毫感到名师、学者的威严。只觉面对着一位可亲可敬的先生!扶今追昔,能与谭老师保持30多年的师生情,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借教师节之际,感谢老师的哺育之恩,衷心祝福谭老师身体康健,青春永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仰望其峰—孙其峰师生书画作品展开幕(附部分作品图片)
【笑抽了】天津散文《假如生活胡龙了你》!有了语音版!
谭老师在“超星名家大讲堂”的学术讲座
回忆我的老师 (散文)
老师下跪就能让学生学会站立吗?
谭汝为:街头牌匾错字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